现金流为王!中小企业如何“疫”境求生?


 文 | 陈小江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当大浪扑来时,下一秒小船就会被浪头掀翻——这就是中小企业在疫情下的真实写照。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而中小企业由于受系统性风险的严重影响,抗风险能力又偏弱,很多企业都是踩着盈亏平衡线过活,因此成了当下最难的市场主体。

而中小企业要如何从“疫”境中求生,正在成为一道社会大考题。

被“现金流”扼住喉咙的中小企业

如果中小企业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2018年8月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在市场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在90%以上,创造全社会8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将近70%的创新,60%的GDP以及50%的税收,对社会经济意义重大。

不过,当下,中小企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中小企业整体复工率仅为32.8%,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不能复工。而企业不复工,就意味着难以进账,同时还要持续为房租、员工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进行开支,企业现金流随时可能断裂,紧接着的就是降薪、裁员、甚至倒闭......

据公开调查研究显示,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线下工作暂停暂缓、公众活动取消、海外审核增加、营销投放效果变低、回款周期变长等等。不过,企业撑不下去的最直接原因还好似——现金流出问题了。

图片1.png

根据不久前清华和北大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若不开工,34%的企业只能维持1 个月,33.1%的企业能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能维持3个月,仅9.96%的企业能维持6 个月以上。

图片2.png

这并非耸人听闻。

2月6日,成立13年的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遇到危机,兄弟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2月7日,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宣布将与旗下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务合同。如果有超过30%员工不同意,公司将直接进行破产清算。

2月10日,复工第一天,新潮传媒CEO张继学就宣布裁员500人,并且所有高管降薪20%,危机期间没有绩效工资。

最近,桔子水晶酒店创始人、魅TV投资人吴海就发文称,旗下直营与加盟的百余家KTV,账面资金只够活两个月;餐饮龙头企业西贝负责人更是宣称,西贝都撑不过3个月,这些都是最好的佐证。

不管是公开叫苦,还是降薪、裁员、清算倒闭,这些在市场大有名气的企业尚且如此,其它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就更难了——它们很可能连倒闭了都没人知道和发声。

在疫情之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被“现金流”扼住了喉咙。而随着受疫情影响时间变长,若不能解决现金流问题,中小企业将会“窒息”,离倒闭潮也就不远了。

救人先救急,保住“现金流”让中小企业活下去

那怎样才能让中小企业活下去呢?

针对疫情下的创业者,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给出的建议是“严控成本,死卡现金”;

易凯资本创始人兼CEO王冉称“疫情下现金流的重要性被放大10倍”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则表示“资金只能维持3个月,立马裁员、降薪”。

大佬们统一把目光放到了“现金流”上,是它确实也有这么神奇,不妨来看一个经典的故事。

话说,有位游客路过一个小镇想住宿一晚,于是走进一家旅馆,挑了一个房间,给了店主1000元现金。在他上楼后,店主将这1000元支付给屠夫,偿还了这个月的肉钱。屠夫拿着这笔钱去养猪的农夫家,把欠下的买猪款付清了。接下来,凭着这1000元现金,农夫还清了饲料钱,饲料商贩还清了赌债,赌徒去旅馆还清了房钱,最后这1000元又回到旅馆店主手里。可就在此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但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现金流的“魔力”——它具有极强大的杠杆效应。尽管只有一笔现金,也只在每个人手中停留极为短暂的时间,但经过流通后,就让全镇债务还清,帮助小镇经济恢复生机。

疫情下的中小企业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资金能正常周转,可能就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运转,从而加速整个经济恢复。相反,因现金流断裂的某个企业,可能会引发连锁的资金断裂。

对此,很多企业也将管理现金流作为当下的重中之中,通过减少支出,增加现金业务,获取贷款、缩短账期等措施稳住现金流。

除企业外,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如金融支持、缓缴社保费、减免房租、减免税费、延期交税等也可以减少企业现金流承压。

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平台也在为中小企业助阵。如阿里2月11日阿里巴巴发布告商家书,针对平台商家推出免息贷、0账期、免费用、助农业等10条举措。

从目前的帮扶层面来看,大抵可分为三类:

1、直接改善现金流

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最急迫的现金流压力,在关键时刻“救命”。比如淘宝联合网商银行给商家提供200亿贷款(免息贷和8折贷),这些能让资金短缺的商家快速获取资金;再比如淘宝提供的0账期——4月份之前淘宝、天猫等平台商家发货后,无需等待消费者确认收货,就能收到由网商银行先行垫付的货款,这个也能大大加速商家资金周转。

图片3.png

2、降低运营成本

这类举措可以“治病”,对商家有好处,但是效果不如第一类立竿见影,不能直接“救命”。不同平台的降成本力度也存在差异,阿里的力度比较大,给天猫商家免去2020年上半年的平台服务年费,以及减免一系列淘宝天猫店铺运营工具使用费;京东对2020年完成续签或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入驻开放平台的湖北地区商家,给予1个月的平台使用费减免;360给商家提供的百亿流量扶持等等。

3、工具支持类

这一类措施不能直接“救命”,无法立即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但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譬如,很多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办公支持、帮助商家提升运营能力的免费课程和在线辅导等等。

总的来看,不管是哪一类的措施,最重要的前提是企业要活下去。只有稳住了现金流,实现持续经营这个“1”,后面降低成本、数字化运营这些“0”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第一类措施不仅是“治病的” ,更是“救命”的,能出台这样措施的平台,是最深刻理解商业逻辑的。

“输血”更要“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暂时活下来的中小企业要想好起来,单靠自救肯定不行,如果能自救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知名企业诉苦和倒闭了。

单靠外界对企业的帮扶也不行,毕竟资源有限,何况分摊到3000万中小企业,给单个企业的“输血”也很有限,尤其是以政府和平台“出血”为代价的“输血”,可持续性不强。

因此中小企业能不能好起来?取决于能否让企业拥有“造血”功能。而平台在制定相关帮扶政策时,“螳螂财经”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准洞察商家需求,给其所需而非给其所有。

疫情之下的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如何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比如在疫情之下,为帮助中小企业活下来,很多企业出于商业和公益目的,纷纷伸出援手。

援助的视角为两类:

一种是平台视角,自己有啥就给啥。比如有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推广线上公开课、甚至在线营销课程,这些课程虽然是平台的资源所在,但并不一定契合商家的真实需求。试问企业都无法正常运营,这些增值服务在当下又有多大意义?

另一种则是用户视角,中小企业需要啥就提供啥。这背后其实是对商家需求的精准洞察,比如网商银行为淘宝、天猫等平台上注册在湖北的商家,提供了100亿为期12个月的特别扶助贷款,前3个月免利息,后9个月8折利息,就受到好评。毕竟当下中小企业最缺钱,而获得贷款能直接救企业的命。

2、快速变革商业模式,匹配疫情下的特殊需求。

这次疫情让线下中小企业很受伤,其中,电商企业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螳螂财经也注意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快速变革商业模式,匹配疫情下的商家特殊需求。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创新。

比如在春节和疫情期间,天猫燕印象食品旗舰店店铺销售同比增长30%。但确认收货和货款到账时间大大延长,店铺现金流压力巨大,连带上游供应商信心不足,老板一度想抵押房产贷款周转。

淘宝天猫通过对商家调研后发现很多类似情况,立即推出0账期政策扶持,改变以往电商交易中,用户确认收货后,商家才能收到货款的模式,让众多中小企业商家可以提前回款,帮忙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猫燕印象食品旗舰店也因政策受益,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企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由于疫情影响时间较长,企业必须找到可以良性运转的方式,而平台则是营造更好的环境,其企业的发展可以持续下去。

以主营线下的餐饮公司霸蛮米粉为例。该公司在2019年末快速扩张,在线下新开十几家餐饮店,疫情发生后,线下60家门店收入基本为0,公司每月支出近2000万。好在线下门店受损,但线上半成品米粉销量增长显著,从2月11日至2月28日,其天猫店一共发出约8万个包裹,直接卖到断货。

这家餐饮公司算是非常幸运的一家,得益于提前布局线上线下,在线下基本颗粒无收的情况下,线上还有收入来源。不过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最感激天猫0账期的回款措施,让公司可以快速回款660万元现金。

总之,平台方在帮扶中小企业时,如果能够精准洞察企业需求予以匹配,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支点,利用这个支点能帮助中小企业快速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疫情尚未结束,抗战还要继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相信随着社会、平台等多种精准制导的政策出来,相信中小企业的处境会越来越好。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金融、新消费(含新零售)、区块链、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