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撑法推拿支撑关系的描述
朱吉君 北京开合堂传承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中国撑法推拿 开合旋悬中 阴阳浮沉 山医命相卜添因辩证
摘要:
从中医一指禅推拿、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力的力学模型的产生、开合旋悬中静态受力与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推拿按摩开合旋悬中、添因辩证、乾坤八卦内外图描述中国撑法推拿的一般规律。
中国撑法推拿是朱吉君(字眉先,宁夏青铜峡市人)北京开合堂传承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及其北京开合堂传承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部门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中国撑法推拿描述了具有支撑关系的一类手法体系。具体内容发展源流,开合旋悬中、阴阳浮沉、阴阳药阵。
一、中医一指禅推拿
中医一指禅推拿发展源流是中国撑法推拿的临床基石,我完整的学习了一指禅推拿。
人们提出有代而无代,有派而无派是最终发展的趋势。尤其在第三代传人以后,老师很多按辈分尊谁为师都难,按辈分谁是你的徒弟判定也难。由国家指定的学生,有私下里教授的学生,有课堂上讲课、临床上带教的学生,一个人跟了好几个一指禅推拿传人学习,上一辈推拿传人也没有对下一代传人发放文书与信物,这个时期的很多人是乱辈分的,大学里可以教技术,好多推拿专业教授与临床医师无法给你一指禅推拿辈分,因为他们缺少上一代或上几代传人师承,有力证据,无争议辈分的传人对他的认定,换句话说他们没有磕头,没有参与一指禅推拿辈分体系。好在我的老师钱裕麟,只存在家族传承认可,和学术传承认定这两种状况。
另外备注,钱裕麟辈分辨析有家族辈分传承和学术辈分传承两种看法同时存在于当代的说法,目前以学术传承辈分为主流认识。(朱吉君一指禅推拿传人,在2017年11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指禅流派研修班教学学术传承之争的寻证辨析,最终以谁教授谁为嫡系传承源流辈分的原则确立了,由2007年4月钱师授予朱吉君的家族辈分传承认可书:李鉴臣→丁凤山→钱福卿→钱志坚→钱裕麟→朱吉君,六代家族传承变为五代学术传承,钱福卿之后的嫡系传承为钱裕麟,重新确立学术辈分传承认定书: 李鉴臣→丁凤山→钱福卿→钱裕麟→朱吉君,钱志坚为钱裕麟的伯父,家族辈分里应该是上一代,但传授一指禅推拿技术的实际授业人是祖父钱福卿)。至此以后朱吉君为中医一指禅推拿第五代传人辈分确立。
即:
1、家族辈分传承认可书:
谱系源流: 李鉴臣→丁凤山→钱福卿→钱志坚→钱裕麟→朱吉君 |
2、学术辈分传承认定书:
谱系源流: 李鉴臣→丁凤山→钱福卿→钱裕麟→朱吉君 |
2017年11月14日对朱吉君等多名弟子做了授予或重新更正授予学术辈分传承认定书:中医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第五代传人“认定书”的拜师仪式。以后关于恩师钱裕麟学术地位,以谁教授谁为嫡系传承源流辈分的原则,确立为学术传承中医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第四代传人。
从这以后,我对外只称为中医一指禅推拿嫡系传人,2017年11月14日之后朱吉君传承弟子统一认定书为中医一指禅推拿学术传承第五代传人。
二、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力的力学模型的产生
开合旋悬中力的力学模型的产生与绘画规律、艺术设计规律相关联“花鸟字”有着不解之缘,2003年前后钻研火针技术期间,经济来源就是靠“花鸟字”艺术字画来支持。支持的结果是我拿名字作画的笔法与针灸推拿的手法作比较,最后创造性的提出来了一个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力学模型开合旋悬中。
我以民间字画板书排笔的技法特点,以及推拿手法的圆运动轨迹特征等提出中医五行力学原理。适逢巧合了明清画家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第一》的描述。
一个是色彩,一个是力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色彩方面如: <<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着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在力方面:开合旋悬中。
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是“画”与“力”的结晶。
色彩的填充开合旋悬中:
开:离开。一画离开。
合:向下。一画向下。
旋:环旋或旋转。一画顺时针或逆时针环旋或旋转。
悬:向上。悬浮或悬挂。
悬:向上。悬浮或悬挂。
悬浮,由上向上。一画跃然纸上,笔尖固定,逆钟摆式运动(固定点称为挂点,运动点称为摆点。钟摆式运动力量来聚集于摆点,逆钟摆式运动力量聚集于挂点,笔锋左右摆动,纸为钟摆运动的挂点,笔为悬浮的摆点。由悬浮的笔锋着色于纸上,以逆钟摆式运动力量聚于挂点。以上为标定而产生上的状态,由上向上为由笔锋的摆点上,向纸面的挂点上运动的由上向上。
悬挂,由下向上。一画笔置于纸下,抵于纸下着色;或者色彩从纸面上由底层堆积起来。特指以下为标定而产生上的状态,由下向上为由纸下向纸面的挂点上运动或由纸面上的底层堆积起来的由下向上。
中:一画接触的状态。
这种认识是基于一点运动的定性认识以及画派规律的升华,它是融合了民间字画板书排笔的技法特点,以及推拿手法的圆运动轨迹特征等而提出的中医五行力学原理。适逢巧合了明清画家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第一》的描述。充分运用了阴阳五行这种工具学说,最终创在性的提出了中国撑法推拿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
三、开合旋悬中静态受力与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
我们按照方向效应理论,将手法分为开合旋悬中:开合旋悬中静态受力、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
1、 开合旋悬中静态受力
当一点静态受力现象会有这样的规律:
开、合、旋、悬、中描述方向效应的静态分类:
开:离开,手法以点离开为特征。
合:向下,手法以点向下为特征。
旋:环旋、旋转,手法以点环旋、旋转为特征。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悬:向上,手法以点向上为特征,主要有悬浮或悬挂两种。
悬浮:以点由上向上术式为特征。特指以上为标定而产生上的状态,手法以点的悬浮(摆动)为特征。手法以点的悬浮(摆动)为特征,一次摆动就为悬浮操作,在一个外摆相和一个内摆相连续操作在同一个吸定点的操作就是一次摆动;
悬挂:以点由下向上术式为特征。特指以下为标定而产生上的状态,手法以悬挂(提拿勾)为特征。
中:接触状态的描述。接触状态对直达病所有要求。二力相搏谓之底。直达病所要有的放矢!
力的层次是用距离来控制的。
当施术与受术成为一组对应关系时,就形成了两个受力面的条件,施力接触面和受力反作用力形成的应力面。
接触面与应力面是个奇妙的物理现象。
在开、合、旋、悬、中五维坐标系中有巧妙的应用,开合旋悬中五行 开(木),合(水),旋(金),悬(火:悬浮相火、悬挂君火),中(土)。开中合半对相克。木克土,土克水,开一个方向离开,合一个方向向下。旋中悬两对相生。火生土,土生金,旋两个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悬两个方向,相火自下而上之火,君火自上而下之火。中,中生万物,万物中生。
2、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
当一点动态受力现象会有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对手法做一个五种受力状态方向效应的分类方法。
开合旋悬中动态,即每个点受力方向是一个或两个方向一次力的而形成的手法。开合旋悬中对以上分类的手法都符合开合旋悬中动态方向效应的概念描述。
几十种常用的单式手法,开合旋悬中具体分类如下:
手法分类 |
代表手法或代表技巧 |
常用手法 |
详细分类 |
||
开 |
推 |
推法、抹法、搓法、擦法、拨法、勒法、挤法、抻展法、理筋法、屈伸法、拔伸法、踩跷法(开)、扳法(开)等; |
开:离开 |
||
合 |
按 |
按法、点法、压法、掐法、拍法、叩法、击法、啄法、抖法、振法、颤法、松振法、踩跷法(合)、扳法(合); |
合:向下 |
||
旋 |
摩 |
摩法、揉法、捻法、摇法、悬指旋转法、碾法、踩跷法(旋)、扳法(旋)等; |
旋:环旋或旋转 |
||
悬 |
悬挂 |
拿 |
拿法、捏法、挪法、抄法等; |
悬挂: 由下向上 |
悬 |
悬浮 |
|
一指禅推法、滚法、缠法、㨰法、大鱼际揉法; 空置; 踩跷法(悬)、扳法(悬)等; |
悬浮: 由上向上 |
||
中 |
力的层次的控制 |
接触状态的描述。 |
中 |
四、推拿按摩开合旋悬中
推拿按摩是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开合旋悬中各占一类,属性状态实属精妙。
推拿按摩四种手法方向效应关系,中为接触状态的描述,推拿按摩都在其中。开中有推法,合中有按法,旋中有摩法,悬中有拿法,这样从古老的推拿按摩四法也可以推出开合旋悬中的关系,
广而言之,中国撑法推拿是继承和发扬,推拿按摩四种古老手法的推拿体系,以一指演译各派手法之精要开合旋悬中。于是就将推拿里的这段知识点命名为古法推拿按摩开合旋悬中方向效应规律。
五、添因辩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种随时随地用阴阳的添因辨证,传统的辨证论治我们称其为减因辨证,顾名思义添因辨证就是病案从少的因素逐渐增加,最终正确全面把握临床应用方向,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减因辨证就是从多的因素逐渐减少,做出症候群证型的提炼,最终精准的认识事物本质。
添因辨证包括阴阳大纲(随时随地用阴阳),阴阳浮沉,阴阳添因。
一、阴阳大纲
随时随地用阴阳又被称之为阴阳大纲,比八纲辨证更简捷实用的中医精髓。随时随地用阴阳可以独立成为看病的方法。
随时随地用阴阳具体内容:
药术分阴阳;病症分阴阳;病症归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辨阴阳;阴阳对阴阳,五行对五行,每一次诊疗都是一次创造,而不是复制。
药术与阴阳一一对应就从最根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中医认识生命现象的模式,每一次临床都是一次完整的随时随地用阴阳。
二、阴阳浮沉
在阴阳学说里最主要的分为: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其中阴阳格拒阴阳亡失另外再议。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加以分析会得出阴阳浮沉的概念。
阴阳关系就是两个要素,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很容易就过渡到到三个要素天地人三才的思维方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中生,中生万物”这样处理的的结果就是提出了一个模拟的平衡状态,所以就会见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正常水平的平衡线状态。
问题是让正常水平的平衡线状态存在,是2n递增,是一个全排列关系的呈现,2,4,8,16,32,64……等,无限的因素要用有限的因素来完成,传统辨证论治用一组症候群,提炼出证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转归等有限的要素明显给出了一个趋势的特征那就是建立极小模块,随机灵活。这种方法就是现在中医临床和中医学专业教学大纲主张的辨证论治的主流方向。
结果建立极小模块,就相当于减因辨证。病机学说有六大层次理论,病机的层次:
1、基本病机,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
2、系统病机,如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
3、类病病机(外感热病病机),如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三焦病机。
4、疾病病机,如感冒的病机、哮证的病机、痰饮的病机、疟疾的病机等。
5、证候病机 ,病因、病位、病性、病势。
6、症状病机,如疼痛的病机、发热的病机、健忘的病机等。
减因辨证的处理方法形成离开了病人(病案)建立病案模型,创造了典型的传承教学体系,交流科研体系。
病案模型的描述不能出现不确定因素,所以一组阴阳之间定性描述方法中提出一个正常水平的平衡线是必要的。阴阳虚实就最少形成了四个阳偏胜、阳偏衰、阴偏胜、阴偏衰典型的状态。
如果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完整推理过程中“一未生二,二未生三”时介入;在“万物中生,中生万物” 这完整推理过程中,执于阴阳两端的浮点理论;我们会发现阴阳浮沉才是阴阳关系中根本。
阴阳浮沉分为:阳浮阴沉和阴浮阳沉。阴阳浮沉的关系。阳多阴少现象,阳偏胜、阴偏衰等被称为阴阳浮沉关系里边的阳浮阴沉;阴多阳少现象,阴偏胜、阳偏衰等被称为阴阳浮沉关系里边的阴浮阳沉。
可是怎样判断阴阳浮沉呢?
人体病症纷繁复杂,我们怎样入手直接切入主题,抓住病症阴阳的关键呢?从先天后天入手,可以敏锐的把握住阴阳浮沉的命脉。
既然阳虚阴胜同气相求,阴多阳少;阴虚阳胜,同气相求,阳多阴少。我们只要从先天脏腑和后天脏腑两个方面入手,疾病阴阳,阴阳差异程度自然而然的控制在手中。
阳虚:
先天 肾阳气不足
后天 脾胃虚寒
阴虚:
先天 肾阴虚火旺
后天 脾胃湿热
病案分阴阳 具体病案要通过不断地实践与体会,才能把握住阴阳大纲。疗效是最好的标准,只有不断应用阴阳大纲才可以手到病除。阴阳浮沉阴阳总纲:阴虚、阳虚、阳虚状态下的阴阳两虚(寒包火),要不断地通过对人体先天肾和后天脾临床症状的对比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阴阳添因
阴阳添因又称为阳阳药阵。
按步骤,分层次,合理安排施术用药剂量。具体落实为阴阳添因的一套中医诊疗调理程序,这种中医诊疗调理程序就称为阴阳药阵,也称阴阳添因。
平行理论相互阐释
针对统一体可以获得无数组阴阳关系,每组阴阳关系都是在同一统一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用一组阴阳关系去阐释另一组阴阳关系的方法,而不对被阐释的一组阴阳关系统一体分割处理,这种方法就是平行理论相互阐释。
中医用无限组阴阳关系为依据,最终确定有限的阴阳属性结论。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阴阳大纲才是中医乃至医学本身灵魂所在。
黑箱理论遗产问题 :17块金条,不可分割,分给三人,三人分配比例为,1/2 ,1/3,1/9。
17 |
||||
17+1 |
1/2 |
1/3 |
1/9 |
|
9 |
6 |
2 |
17 |
|
1 |
1 |
对于人体而言:气血,脏腑,经络,人体结构等都是针对人体本身这个统一体而言的,中医学平行理论相互阐释思想、理论、实践基础存在。按步骤,分层次,合理安排施术用药剂量的程序模式,就是添因辨证。
阴阳添因(阴阳药阵)
具体落实为阴阳添因的一套中医诊疗调理程序。
阴阳 阴虚阳虚
气血 气亏血亏
脏腑 心肝脾肺肾之寒热
经络 经络不通
阴阳本位(男科女科) 性别所特有的因素
病症 出现的症状
施术用药 施术用药所增加的因素。脾胃。
针对具体的人,从来都没有例外,要么属于阳浮阴沉,要么属于阴浮阳沉。阳浮阴沉、阴浮阳沉只存在是否必须干预的情形,阳浮阴沉脉见中空,阴浮阳沉脉见细弱人体自我调节必须外界干预。
阴阳浮沉将阴阳关系控制在阳浮阴沉、阴浮阳沉两个活动元素的状态下,实现无中生有,执于浮沉,浮点思想,一未生二,二未生三这个状态来看待事物,明辨事理这是医圣张仲景医术的精华,阴阳大纲随时随地用阴阳阴阳浮沉部分家传技术的核心,针对病案,每一个来诊疗的人,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亚健康人群、疾病疾患人群都适用的至高理念。
我们将一未生二,二未生三这个状态的技术称为添因辨证,就是阴阳大纲随时随地用阴阳技术;我们将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技术称为减因辨证,就是辨证论治技术。
六、乾坤八卦内外图
广义上来说,阴阳、五行、八卦状态下描述随时随地用阴阳具体内容:
药术分阴阳;病症分阴阳;病症归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辨阴阳;阴阳对阴阳,五行对五行,每一次诊疗都是一次创造,而不是复制。
药术与阴阳一一对应就从最根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中医认识生命现象的模式,每一次临床都是一次完整的随时随地用阴阳。
药术分阴阳体系为乾。病症分阴阳体系为坤。
接触面以下的手法体系为坤。接触面以上的手法体系为乾。
1、乾坤八卦内外图
受术者为坤,施术者为乾
乾坤内外八卦排列,内先天八卦,外后天八卦。
2、八卦基础知识
中国古法传承山医命相卜统称玄学五术。山、医、相、命、卜同宗同源却是不争的事实,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核心说理工具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方科学部分,为医(中医)者一定要知此渊源。由于山、医、相、命、卜异流同源,我们可以借鉴山、相、命、卜溯流寻源,找到古中医的脉络和源流最终归于可操作的易经阴阳、五行、八卦基础知识。
①八卦符号阴爻阳爻: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符号位置名称自下向上分别为。初爻,二爻,三爻。六十四卦位置名称,自下向上分别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六爻)。
②古今方位
③河图洛书
④先天八卦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先天八卦从内向外,自上而下读写八卦,圆周分布,内为上,外为下。内为三爻,中间为二爻,外为初爻。
先天八卦为生成之数。河图之象。
⑤阴阳为体(先天)
记忆口诀1:天泽火雷,风水山地。(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记忆口诀2: 坤震离兑,乾巽坎艮。依次读音为:坤(kūn)震(zhèn)离(lí)兑(duì),乾 (qián)巽(xùn)坎(kǎn)艮(gèn)。
⑥后天八卦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后天八卦从外向内,自上而下读写八卦。圆周分布,内为下,外为上。外为三爻,中间为二爻,内为初爻。
后天八卦为体用结合的产物。洛水之象。
⑦阴阳为用(后天)
记忆口诀: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依次读音为:乾 (qián)坎(kǎn)艮(gèn)震(zhèn)巽(xùn)离(lí)坤(kūn)兑(duì)。
推拿按摩是属于山中的养生和医中的手法共同提炼出来的,按照山医命相卜的顺序,我们提出:养生是医疗的宝塔尖。现代意义,养生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疾患人群;预防针对亚健康人群、疾病疾患人群;医疗针对疾病疾患人群;同时也提出三种调养原则:未病适调,针对健康人群;欲病预调;已病医调,针对疾病疾患人群。
综述
中国撑法推拿是总结具有支撑关系的一类手法体系,从物理的支撑关系按照方向效应关系提出开合旋悬中静态动态手法分类方法;从阴阳功能结构支撑关系提出添因辩证的诊疗模式,从乾坤内外八卦图的模式里探索相互作用的两个单体所产生的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