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期整理的《赢在顶层-为破局而生》系列课程的一部分,今天重点来探讨企业老板如何突破认知瓶颈?后期还会有其它四个方面的话题会和大家探讨交流。
想起2年前的一个事,当我做完一个战略咨询课题时,该企业董事长说了这么一番话,“做项目之前,我自己认为70%的事情应该团队的事,但做完项目后,我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错了,原来70%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事。”
这里面,至少可以说明两点:
- 涉及战略的事情,大多数会涉及到企业老板的事情,因为战略落地举措都是重要的事关全局的需要高端资源对接的事,这个事情团队成员一般难以做到,需要老板出面,整合资源,将战略落地的资源对接好。
- 老板的认知高低主体决定企业成败,原以为战略布局不过是让团队成员多做事,其实是老板做正确的事,这里面说明了老板自我认知的局限性。
我个人把认知归结分为三点:
错知错行
不按事情客观规律办事,只按自己的经验、情绪、偏好做事,结果可想而知。
如有的企业老板借高利贷造成企业走进死胡同甚至破产跳楼的命运。这都是错知错行结出的恶果呀。
浅知浅行
对事情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但过于自信自傲,觉得自己想法、经验能够战胜客观规律,结果也是难以长久。
如有的企业老板经不起银行的“甜言蜜语”,在国家金融政策宽松的背景下,以为是自己本领大,过度银行借贷扩大投资,一旦金融政策趋紧,过度投资的设备有没有更多客户前提下,企业就会走上艰难的“付息”之路,这样的教训又何其不多啊。
正知正行
对事情的客观规律把握准、走得稳,不断挑战自己,革新自己,结果是事事顺,企业持续发展。
当然,能够做到正知正行的企业还是不多的,企业老板通过不断自我修炼,从仁爱、智慧、胸怀、能量等方面持续修炼,正知正行的格局、境界就会提升,自我认知的水平也会提升。
在我5年多的私董会主持过程中,企业老板在面对遇到企业、个人等方面有关认知局限时,也会困惑不已,纠结万分,难以自拔。比如举几个这方面的困惑:
- 企业经营多年,因国家政策,原有的5个多亿的营收一下子下降到5000万,不知下一步怎么办?
- 如何让企业焕发生命,点燃团队的正能量?
- 如何与高管建立高质量的沟通与链接?
- 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 时间不够用,在事业、家庭与个人兴趣爱好之间如何平衡?
对于中小民企老说,老板在认知上主要存在三方面瓶颈:
志向和野心的瓶颈
看不清大势,容易被短时的不确定信息扰乱,纠结于自己的小目标,对未来信心不足。
我专门比较了2008年和2018年浙商500强名单,10年前,浙商企业有38家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而10年后,百亿级别的企业达到了142家,其中有11家企业突破了千亿元大关。
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事情不会按着你的个人想法在发生变化,而是按客观规律方式在变化,你不发展,并不等于别的企业不发展。
过去成功经验的瓶颈
过去企业多年的发展,即使有过坎坷,但总体还是成功的。成功经验的路径依赖限制住了自己,过于放大自己成功经验的作用。
对新生事物排斥,对新生事物碰到的困难和教训反省不够,造成企业目前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下滑严重。
新常态下心态调整不足的瓶颈
大势好的时候,自己好,大势不好的时候,慌了阵脚,不愿积极调整,积极心态不足,更重要的是,企业老板缺少自我变革的勇气和魄力,害怕面临变革的各方阻力,害怕利益损失。
中小民企老板面对认知上的瓶颈,如何破局?
可重点从读懂大势、读懂企业、读懂老板自己入手,持续修炼,久久为功。
读懂大势:有能力不如遇上好时代
新常态好不好,有的企业老板说做企业越来越难了,这也是新常态的一种常态。不像过去,躺着都赚钱,现在不睡觉都不一定能赚到钱。
但也得有企业老板说,越是别人难的时候,越是自己超越别人的时候,也是最有机会的时候。
两种认知,两种形态,最终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们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时代,如何真正读懂好时代?
未来30年的企业发展机遇,就是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
-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是多么大的企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啊,你不抓住,能怪谁!
读懂大势:有本事不如顺大势
今天科创板开板,有报道说至少第一批上市的科创板企业至少催生了124个亿万富翁。
科创板就是我们中小民营科技型创新企业发展的大势,我身处全国国家级四大科技城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其余是北京、天津、武汉三个科技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科技创新落地的气息,全球最热的最前沿的科技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都能找得到。
翻开2010年、2018年胡润富豪排行榜,可以清晰看到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更多是体制造富、产业造富,未来可以预判的是未来40年将更多的是科技造富,科创板就是体现造富的重要平台。
读懂企业:李宁公司2015年的12条反思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李宁公司出尽了风头,但也埋下了隐患。
到了2013年2014年,李宁公司持续2年严重亏损。
2015年创始人李宁不得不回归企业,回归后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调查后进行反省,发不了对企业的“罪己诏”,提出了12条反思。
--市场饱和:体育用品行业不再是通过渠道扩张多开店就能赚钱的行业了,消费者成熟,越来越多国际品牌杀入中国,让竞争越来越激烈。
--盲目求大:习惯了粗放地向经销商压货的模式,高估了市场的消化能力和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在08年奥运会后盲目扩张,不断拓展新业务,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结果步子迈的太大。当时怎么压的货后来又被吃了回来(我们叫复兴计划,回购经销商老库存),国内国际市场疯狂圈地,导致了李宁店的一个个倒下。
--压货太多:积重难返;订货会模式反应迟缓,库存永远是服装业的痛楚。当发现客户已经没有资金去拿新货,只能卖老货,老货又折扣低,没钱赚,恶性循环的时候,公司已经无能为力。
--执行力差:李宁公司请了很多高大上的咨询公司,招聘了很多资历闪闪发光的高层。但是想法太好,执行力太差,很多业内很看好的项目没执行下去,无疾而终。当不考虑到提升生意,为了做而做的时候,没有人会真正努力执行、配合,这个项目也就离死不远了。
--战略方向不明:在众人的眼里,李宁公司就是一个有病乱投医的主,结果各路神仙齐登场,把这里当成了各种项目、各种理念的试验田。如因做体育品牌,签了CBA和韦德,停了乐途的合约,转手又开始做起了韩国设计的买卖,最近还签了少女时代的谁谁谁。
--没有利用好资源:签约韦德十年一个亿美金,签约CBA五年20亿人民币,签国羽林丹,后又实施“复兴计划”等等,花去了近50亿人民币,但是李宁公司终究能在这两方面的赚多少钱呢?说真心话李宁鞋绝对是业界良心,在仓促签了韦德,由于产能、市场推广、铺货等一系列工作都没做好准备,导致最终浪费了机会。
--危机公关意识不强:在现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社会,真的是好事一辈子不出门,坏事分分钟传千里。李宁做民族企业,确实不会也没有经验去进行危机公关,这是门很深的学问,玩儿的不好,无疑会将好名声毁坏。
--市场推广莫名其妙:近年来,广告砸钱很多,但是效果不佳,消费者不买账。像很多年前那个达蒙琼斯穿着飞甲篮球鞋那么好的广告,再也看不到了。
--缺乏产品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毕竟产品是核心,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产品不好,那做再多可能也是徒劳。李宁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品牌里还是最好的,但受限于成本,和阿迪、耐克还是有差距。
--专业性还有待提升:我觉得运动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就是专业。以篮球鞋为例,缓震,启动,安全,轻便等各个方面对篮球爱好者都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停滞不前,让人感觉过时、陈旧的话,很难让消费者有再度强烈购买的欲望。
--时尚度不够:体育产品在技术之后,要比较的就是时尚了。韦德再大牌也真的老了,闪电侠不再,膝盖伤犹存。签名鞋虽不丑,配色亦多。林丹羽毛球虽强但毕竟还是小球,比起大球来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出鞋子就是各种鹰,龙的名字,实在和时尚不搭。在这个时代,不时尚真的难成活。
--价格定位应更具市场化:不要考虑性价比,去买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最贵的东西准没错。与Nike和Adidas相比,李宁的价格并不高,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贵呢?因为李宁是没有所谓的低端产品线的。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国产品牌李宁,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反省的越深,改变的成就越明显。经过4年多的革新,李宁公司从一家传统的运动装备提供商转变为一家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在设计上追求中国文化+运动视角+潮流眼界,再次被用户极大接受和认可。2018年公司营收已超过百亿,是2015年一倍以上。
作为企业老板,建议你也静下心来,反省自己企业情况,列出个五条八条,然后公布给团队,一起面对,一起变革,一起去改变!
读懂企业:贝因美启动“六重奏”变革
贝因美是浙江杭州非常知名的一家婴幼儿奶粉上市企业,但在2016、2017年也经历了过山车的阵痛。
从2015年-2017年三年间,贝因美市值蒸发83%,市值从2015年最高300多亿跌落到约50亿。
从2013年盈利峰值超过7亿元,到2016年、2017年,分别亏损7.8亿和10.6亿,2018年4月27日,还变为*ST因美,内外交困,走到了十字路口。
面对严重企业困境,贝因美创始人谢宏不得不出山。
他为了鼓励团队,克服困难,勇于变革,他讲得有段话很精彩:“前面的战斗不会轻松,每一场都是硬仗,甚至会比贝因美刚起步时还艰难,我选择重新站出来担当,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份坚持的勇气、一份前进的引导、一份奋斗的依靠!”。
在创始人的坚决领导下,启动了贝因美“六重奏”变革,即“重造团队、重塑品牌、重树商誉、重建渠道、重构体系、重溯文化”。
变革的越坚决,企业成效越明显。2018年贝因美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19年4月18日正式“脱星摘帽”。目前还在艰辛的变革之路上。
回顾企业老板自己一路走来,在面对极端困难下,你自己还有多少变革勇气和决心,你的团队还有多少勇气和行动?这些都值得你好好对照。
读懂自己:和积极的人交朋友
最近几年,外部形势多变起伏,我看到了不少积极面对困难勇于前进的企业老板,当然也看到一些消极的“有毒”的企业老板。
我们一起来看看积极的经济学家、投资大师、企业家对外部经济形势的看法:
-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商学院许小年教授说,“宏观形势好,我多做一点,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宏观不好,我照样能够撑下去,而且有可能在宏观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反而能做得更好”。
- 世界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你所讲的,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拎清”。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18世界浙商上海论坛发言说,“回归初心,自己想一下,当年你为什么创业,当年你的生意为什么好起来,你怎么就觉得个生意不行了呢”。
不管如何,作为企业老板,只要你还在老板位置一天,你就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你也不可能老是被动地被外部形势多变搞得焦头烂额。
多听听积极企业老板、专家、投资人的建议,多和积极的企业老板打交道,少和或不和消极的负能量的企业老板打交道。
读懂自己:做人做事要正
最近几年,国家实施环保生态战略,过去一些靠污染牺牲社会利益而获利的企业越来越难了。未来还会更难,因为这是被社会抛弃的一个企业群体。
这使我想起了,作为企业老板,你想要自己的企业长久发展,如果起心不正,是很难的,即使短期获利了,也会被社会客户所放弃。
今年3月份,在桐乡市宣传部、工商联组织下,我应邀带队桐乡青企联创二代游学老板电器,当时私下了解到老板电器多年来快速发展,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企业做人做事正。
正如老板电器总经理任富佳的话说,就是“做企业千万不要靠天吃饭,老板电器能跨越经济周期,不受大环境的影响持续增长,有人说这是好运气,但要一直有好运气,首先做事情一定要正。要让人觉得你非常可靠,做的事情是有潜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如此,即便有一定风险,也会有很多人愿意帮助你。老板电器这么多年就是靠正,得到了许多贵人相助”。
老板电器如此,你的企业是不是如此呢?初心不正,起心动念处不纯,企业难以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