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是刹住煤矿恶性事故的关键


  中共中央总书记 祝渊陵

  煤矿行业属于高危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目前敏感度非常高的政治性问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还是影响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必须持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才可以有效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国原煤产量是世界产量的35%,却占了世界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80%。全世界每年重大矿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90%都发生在中国,而我国矿难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企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摆在煤矿企业面前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

  一、对我国煤矿伤亡事故的分析和对策

  199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重大恶性事故非常严重,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恶性事故与199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了42.9%和72.6%.目前,煤矿事故仍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瓶颈,煤矿是我国主要资源,全国772个产煤区县,事故发生几率高、死亡人数比较多的50个区县,产全国煤总量的十分之一,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了总量的四分之一、重特大事故起数占了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是全国煤矿安全的“重灾区”。这是因为煤矿资源在我国分布极不均匀,滥采现象严重,加上四季气候变化多端,矿产开发技术老化陈旧,那里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干部一心只想多挣钱,对安全保卫却漠然置之,对矿工的生命视同儿戏,造成事端就是必然的,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些事故是严重的责任事故,有多个管理部门要负事故责任,有多级干部要马上滚蛋下台!要追查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狠刹事故苗头.不仅仅要强调责任管理,还要加强科学管理,广泛采用先进的管理设备管理煤矿生产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煤矿多发事故的关键问题,不能只想着赚钱,要多在管理环节加大投入,每个管理部门要会算这本帐,要算好这本帐,要在生产任务下达给矿工的同时,就给每个矿工交代清楚矿井下的安全情况,使矿工放心,使自己放心!我们不要带血的GDP,不要带血的煤炭产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国再关闭2000处以上小煤矿,地方各地政府负责本地区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辽宁、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态度坚决。但仍有个别地区小煤矿数量多,灾害严重,却没有实际进展,仍在等待观望。江西,10多年坚持在小煤矿数量上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禁止小煤矿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各类事故起数明显下降。甘肃坚决禁止核准年产量120万吨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对到2015年年产量达不到15万吨的矿井及改建、扩建后年产量达不到45万吨的矿井,不再办理采矿许可证延期手续。

  201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是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为确保2014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圆满完成,一是建立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科学管理意识;二是细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级政府属地监管、安监部门综合监管、行业部门直接监管、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具体规定;三是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健全检查督查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四是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季度点评机制,实行“黄牌”警示制度;五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加大安全生产考核权重,严格考核奖惩,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六是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及其从事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履职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或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责任。

  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分析2006年至2015年全国重特大事故与较大事故的数据可以得到,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矿山行业死亡人数的八成以上,而85%以上的煤矿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人的因素是煤矿事故最主要的致因因素,也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人员管理是降低煤矿不安全因素的重要举措。人员管理的关键在于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岗位责任。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和企业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贯彻国发[2010] 23号文件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在思想上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努力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科学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控体系,着力实现“三个下降”(事故伤亡人员总量下降,较大事故下降,职业病危害下降),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近些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态势,但事故总量仍然过大,重特大事故仍然时有发生,煤矿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多煤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煤矿矿井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倍受关注,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从施工组织,项目造价,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监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和投入,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安全,一个沉重的话题,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过程,科学试验, 经济运作等各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同时煤矿企业安全事故也居世界首位,这对煤矿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造成了阻碍,并严重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全力推进安全型煤矿建设,特别是从安全生产环节过程人手,注重生产日常细节管理,努力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以成为煤矿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煤矿行业仍然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频发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煤矿事故致因机理,事故的预防控制理论和技术成为热点研究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由于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管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隐患排查管控体系在较多煤矿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有效防控事故的发生.因此,煤矿事故隐患排查管控十分重要,从事故隐患排查的角度探讨煤矿事故的复杂性致因机理及管控措施,为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并完善基于事故隐患排查的风险评价及预警方法,使煤矿事故隐患排查的数据真正得到利用,切实发挥其事故管控的作用.研究并建立基于复杂事故系统的煤矿事故风险的管控基础理论.从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入手,结合煤矿的特点,建立以事故隐患为风险传递介质的煤矿事故系统模型,分析煤矿事故系统的复杂性特点及其对事故管控的意义和作用,从系统复杂性的角度分析煤矿事故隐患排查的预控机理及作用,为煤矿事故的管控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复杂事故系统的结构和特性分析,研究事故隐患的风险演化行为对事故系统整体的影响和作用,分析煤矿事故系统的非线性演化作用机理,提出煤矿事故复杂性致因的机理在于事故系统内部存在的隐患风险耦合作用。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便是煤矿工业的重中之重,对煤矿工业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工业的科技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整体的安全性需求,严重制约了煤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 我国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加深,开采范围不断扩大,生产重心逐渐向深部煤层转移,煤矿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并存.我们在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安全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对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把点点滴滴的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抓深,不断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效率.安全管理工作能不能抓好,是对煤矿的考验,也是对各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天字号的大事,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是保证煤矿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近几年,随着国家,行业对煤矿安全工作监管力度的加大,各煤矿企业也在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积极探索构建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努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笔者认为,安全长效机制是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一整套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其内容涉及到安全生产过程的人,物,环境每一项要素,囊括了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全质量,安全科技,安全法制,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管理重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管理工程.

  三、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

  煤矿产业是我国现有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全球也可以说是排名靠前的重要能源,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一些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经济水$的不断提升使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对煤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当前,煤矿产业的开发与利用规模虽然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却有上升的趋势,进而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些新型设备,以此种方式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 我国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加深,开采范围不断扩大,生产重心逐渐向深部煤层转移,煤矿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并存。我们在煤矿安全工作中,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安全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对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把点点滴滴的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抓深,不断地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效率。安全管理工作能不能抓好,是对煤矿的考验,也是对各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

  1、基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借鉴科学管理原理,将科学管理原理与煤矿安全管理相结合,坚持竞争原则与以人为本原则,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切实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2、煤矿井下空间瓦斯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基于通风网络,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监控系统,获得矿井部分巷道瓦斯浓度,能实时计算出矿井巷道瓦斯分布;若发生瓦斯事故,能准确地判断其产生的灾害气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为矿井迅速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避免发生连锁瓦斯事故,将已发生的瓦斯灾害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为煤矿掌握井下巷道瓦斯分布提供技术支持,为矿井通风瓦斯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管理工具和先进技术手段.

  3、煤矿生产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煤矿企业信息化的标志性成果,将为整个集团信息化奠定基础,也将成为最终建立的"数字矿山"和"智慧矿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地测,生产,机电信息部门对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改进需求,因提出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煤矿生产及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利用数据库,虚拟现实,三维引擎,通用数据接口及多媒体等技术,建立三维立体数据平台,为煤矿的生产过程和设备运行提供智能的监控及管理服务.通过研究希望最终能达到减人提效,安全生产及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的目的.基于三维引擎DEngine开发的VRmine煤矿专业三维可视化平台上进行二次功能开发,(1)基于VRmine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各煤矿专业可视化模块的二次开发和功能移植,形成小庄煤矿定制的三维生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平台,可视化模块包括地测可视化模块,生产可视化模块,机电及信息化可视化等模块的建设.矿井三维可视化系统利用矿井实际数据,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各种实体建模技术,构建井上下三维可视化环境.实现基础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显示,以及综合查询,定位,浏览,漫游,量测等操作.(2)利用VRmine平台建立地质,巷道,地表,设备等模型及场景,

  4、矿井通风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预防煤矿"一通三防"事故最有效,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矿井生产中,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对于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途径,首先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其次是增加安全投入改善通风系统.而为了实现安全投入收益最大化,需要对安全投入后的通风系统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合理调整资源投入比例,有针对性的提升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避免资源不合理利用.本文根据山西潞安环能股份公司常村煤矿的实际情况,结合常村煤矿多风井,大风量,高瓦斯和大阻力等特点,从技术,安全,经济角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矿井通风环境,通风设备设施,通风安全管理,通风抗灾能力及职工情况五大影响稳定性的因素,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结合属性数学理论形成最终的通风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的通风系统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对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好,属于较稳定水平.以通风系统综合评价为基础,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应用Vensim_PLE软件对常村煤矿未来2年的通风系统稳定性水平进行仿真预测,总结其动态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