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坚持才会保持和提升水准如此熟悉的俗语背后道理有哪些呢?

打水手结。在帆船时代,船上的水手必备技能是打好各种绳结,又快又利索,可以作为识别水手的一项标识,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船依靠风帆航行,操控风帆需要通过绳子进行,特别是遇到风暴,如果绳结未及时对应打好,就会船毁人亡。这造就了作为船上的水手必须打各种水手结又快又利索。探讨此事,可以得知三点:第一,帆船时代的需要造就了打水手结熟练的水手,在帆船时代,虽然覆船很凶险也很经常,但是,成功抵岸的一船货的利润是惊人的,故此能吸引而造成打水手结的水手在社会上常见;第二,打水手结达标离不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训练和应用,而当时普遍帆船的航行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第三,海上无常的风暴通过灾难将打水手结不合格的淘汰,在茫茫大海中,一个水手的滥竽充数会将整船人丧身大海,结果看打水手结的情形就能判断是否水手。

舰载机着舰。现代航母舰载机着舰,挂拦阻索能否成功是着舰的关键,挂上就着舰成功,未挂上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复飞,要么坠海。学习的达成在头脑中也象舰载机着舰,就那么一下,就好象挂拦阻索成功,亦上了一个台阶,并且不会退转,即使以后好象全无印象,也会很容易拾起来,这是学习的关键瞬间,有意识去抓住头脑中“着舰”这一瞬间,眼耳鼻舌身意,就有更高效用,转头即忘过目不忘听而不闻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是头脑中成功“着舰”前后的对外表现,因此重视头脑中的舰载机着舰非常重要。而这一瞬间却不象实际的舰载机着舰那么清晰具体,而坚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更可能捕获这一个个挂拦阻索成功的瞬间。

旅游团中能力不同。一个旅游团,对旅行的能力是不同的,导游必须是合格的,其他人的基本要求是听招呼就行,而对旅游的收获则根据能力不同更是千差万别,最极端的例子:参观敏感工厂,一个人可以通过一次参观而解开其中的秘密,能使多少年的产品差距荡然无存。剖析一个旅游团,以对照理解一个完成事业的团队,可以对应实际中各种各样的团队,对一个完成事业的团队而言,其同样是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取决于其担负的责任及个人的诉求。

具体到一个团队,应知道每个人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更应该知晓一项可以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如何来划分级别,才有可实际操作的意义。这样一项能力一般可以划分为“入门、观摩、交互、还原、重现、凝练、引领”等七个级别,如果没有入门,则讲究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则纯粹是自己找安慰而已,要以结果为导向,以掌握骑自行车为例,假设某个人成天推着自行车满操场跑,还抽空就学习自行车知识,甚至通过拆装以更熟悉自行车本身,这样的行为不改变,无论多么付出,即使几年过去也掌握不了骑自行车,而如果有一个好的教练,用优秀的方法训练,即使一个普通人从不会,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也有可能在业余自行车赛中崭露头角。如何具体细分,则是根据实际情况去不断完善,以掌握英语为例,达到“交互”级可大致表述为:能够做到听懂英语讲话,能看英文报纸、刊物和书籍,把自己要讲的意思能用英语表达出来。

七个级别划分,是可以切分,甚至篏套的,实践中应灵活运用,每个级别的达到都是有数个头脑中成功“着舰”后而达到。如何体会头脑中达成的舰载机着舰?例如一个优秀教练通过一个月将普通人训练成在业余自行车赛中崭露头角,细察之,就会发现,是通过一系列“着舰”瞬间,将其骑自行车能力提升起来。有这样一个公式“本能+框架+知识+信息+决策=最后的结果”,只要“本能”部分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进步,最后的结果就有保证,而达成了本能就象学会了游泳,不论多久没游了,下水就会,譬如乡音,那怕少小离家,多少年过去,再从未讲过,回到家乡就可以讲出来。这就是人的特殊之处,除了先天本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熏陶形成后天本能,只是大多数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形成,不需要主动的去管理。然而,现代社会,一门全新的技术出来,过不了几年就落后淘汰了,比如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去年还是技术潮流,今年就可能被新技术超过了。因此,为了更高的效率,为了面对智能型社会化被动为主动,对公式“本能+框架+知识+信息+决策=最后的结果”也就需要好好体会,化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施行中,扩展后天本能,主动形成适应的高效能力。对于某项具体的能力,一个适合的框架,是更有利于后天本能的累进及扩展的,这就是关注框架的意义,有了明确的框架支撑,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会更高效地不断捕获拦阻索,完成头脑中的“着舰”,从而快速积累起需要的本能,也就获得了此项可以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

从打水手结可知,只有稳定的需求支撑,才能形成可持续提升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能力,并成为社会常见群体。假设一个池塘布满浮萍是以每天增长一倍达成的,从开始经过30天正好布满,这样在布满之前的第7天才有1/128分之一,可以说才刚有起色,如果形成一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也符合这样的规律的话(士别三日,当看括目相看,其实人有时的速度都不是倍速,只是不能常保持而已),则30天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是更容易一些做到的,因为第一周还有激情在,最后一周见到的效果一天一个样,使人激动,而中间两周则是容易坚持不下来的,这也算是需要稳定的需求支撑才能成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能力的内在因素吧。以前类似的能力差不多是师徒形式传承,或者随大流上完各类学校,然后在工作中精熟,因此大多数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形成。由于非智能化社会进展相对缓慢,去习得的人不会关心是否有社会需求,而且自从流水线大量应用后,一辆复杂的汽车在总装线几分钟就下线一辆,对其维修也缩短到以天来计时,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切分下来对大多数的岗位,只要身体健康,不用一周就可以上岗,以至于给人感觉似乎不需要这样长期积累的能力了,因此除了少数职业或者兴趣所在,很少人关注需要形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了,更别说做到。但是,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应用,象类似流水线上这样简单的岗位将大量为智能化设备所替换(办公室亦然),需要长期积累的能力将越来越重要,随着智能化社会的到来,大多数人将要适应拥有一门或多门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特别是终生习得的能力,然而当前社会却没有了现成的师徒传承体系,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想趋利避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就更加需要顺应形势,把控大局,把准社会需求,对应社会需求的到来,去主动养成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对应能力。

人力与资本是对立统一的,资本有越来越庞大的跨国企业来运作,这有好的一面,另外也导致与人力的对立更趋严重,甚至阻碍将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工业社会,犹如明朝之将亡,空有人口及资源优势,上下都意识到了问题,却不能阻止明朝的覆亡。不过,现在的信息技术太发达了,根本不需要出门交流,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而且有了超级人工智能的辅助,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预测未来大势。这样的智能型社会,部分人力游离出传统经营产品的企业,构成供应人力的循环系统,不仅技术可行、经济上有利,而且可从根本上形成人力与资本的对立统一,促进社会的进步。在此情形,人力将分成两大部分,大多数与传统人力一样(除机密部分之外),属于产品型企业,而同样效率,使用内部人力成本高于使用外部的人力收入加额外管理费的这部分人力,将形成循环系统,产品型企业就会象用电、用水一样使用这部分人力,这样的循环系统构成的新型企业是一种新企业形态,暂且称之为人力银行,人力银行这样的企业可以做到产品与人力增值相一致,传统产品型企业中人力增值是作为产品价值实现的手段而存在的,当与产品市场冲突,人力体现为个人是无法与企业这样的组织对抗的,而法律只能作为底线而存在。这样的循环不仅是企业用工的循环,其实对人力而言是一体两面,两大部分人力也必然形成良性的互动,犹如日夜交互,人力就有专门的企业负责保值和增值,从而从社会整体上形成人力与资本的对立统一。人力银行型企业,看似复杂,随着5G的应用,智能化社会的到来,人力银行运行的技术条件会越来越成熟,其普及不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雄鸡一唱天下白,而是会以这样的方式显现,从而整个改变传统产品型企业运营的支撑环境。

技术的进步催生人力银行新行业,人力增值、沟通心海,是人力银行的核心,人力银行对产品型企业表现为人力运转调度平台,将居于人力市场的顶端。人力银行这个人力循环系统,运行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建立的系统运行起来(人力运转调度平台),二是其中的细胞充满活力(特别是人们形成一项“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要相比在产品型企业中具有更高的效率以及高得多的成功率,这个基于具体产品的企业是没有规模效应的,只有人力银行可以做到,目前的劳务派遣只是最简单的相似形式)。对我而言,关于人力银行系统的探索告一段落,留待真正运行起来后实际中不断去完善,今后将主要精力用于实践循环系统中的细胞充满活力的实践,自己实践“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成为常态。因缘际会,承载了成就人力银行的使命,形成了个人特殊的人生轨迹。如何去养成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技能,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这将成为我未来探索的重点。2018817日突受无枉之变,不过自此几近清空负担,思维回到原点开始,得以进一步明了自身状况,现正式确认了未来二十四字行动指导(习惯支撑:一快一力一叉一画;北斗指引:耕耘心田成就使命;内容聚焦:三言二果接定接动)。施行这二十四字,今后应对各种情况,都可以稳定地施行这样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但可以从以前的重载甚至是过载状态下转入正常状态,而且更有信心完成成就人务银行的使命。现在施行这二十四字的各个部分算是入门了,具体内容不作展开,以后有需要,在具体成绩的基础上据实绩而进行详细阐述,况且对于具体的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情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有感兴趣的可以通过加微信好友进一步探讨。

对于一快一力,选择五篇经典作为框架,这五篇经典各成系统,历经几百年或几千年而得以保持原貌,两万多字,覆盖全面(如果早知“祸莫大于无适”、“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等等的道理,就可少走很多弯路),正好划分为100篇章,以这样的经典用作框架的一部分进行消化吸收是不错的选择,现在也算是入门了:正坐诵读一遍约41分钟,剔除四章较长的,随机抽选4章(平均约600字)进行背诵及分两部分进行默写,这样还有三次校对体验。这是一快的内容,加上一力着重于身体的锻炼,一快一力每天用时约相当于普通上班的人每天上下班时间及锻炼时间之和,其他的则按每周40小时规划,这样一快一力构成身心锻炼方面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二十四字合起来形成提高对时间利用能力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其中二果就是指每年制定并要完成的名、利指标)。这就是我实施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道的传承, 历来是师徒的形式,但现代已没有庄园支持、没有遗产支撑、更没有入幕环境去依附,这种形式已成为罕见,就需要能自食其力的新路,践行二十四字,既是对应完成成就人力银行使命,也是在趟出能传承道的一条可行新路。

拳非日常的挥手,曲也非平常的讲话,是指运用身体达到某种状态,这样的状态有这样三个量化特征:1秒内能响应,30秒内能形成适当的应对方案,应用4分钟左右就可以判定出成败。但这样的能力要达到亦非易事,正所谓“台上一式功,台下十年功”。而要维持甚至提高这样的运用身体状态的水平,就需要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从公式“本能+框架+知识+信息+决策=最后的结果”,符合这样运用身体达到某种状态的一项能力,其中的本能与决策部分就需要就“用、着、训”(使用、应用,着舰提升本能,听训、训练)三处持续的施行“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智能化社会,要想不被机器淘汰,就要对应社会需求去主动形成符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能力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