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10点许,由济南飞往哈尔滨的一架航班号为Y87545飞机上,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执行制片人兼栏目编导,听到了一则值班机长突然插播的提示,内容如下:旅客朋友,由于哈尔滨太平机场,目前天气情况不符合飞机降落条件,现在飞机正在空中盘旋,请旅客朋友不要担心并耐心等待……”
航班原计划下午1:00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由于降雨以及能见度低下等原因,飞机在盘旋十多分钟之后才降落。此时,飞机窗外雨水不停划落,就连原计划停留下客的航站桥,由于天气原因,尚且不能停靠飞机,只能借助通勤车到达航站楼。
通过这个事情我想到,一定程度的降雨,会影响到部分来往哈尔滨的航班,以及给部分乘客带来些许不便。在哈尔滨周边的多数县市和乡镇,时间进入八月以来,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连续阴雨、低温、寡照等状况,此时此刻我想到,这些天气状况,会给农民或者农作物,带来哪些影响或者伤害呢?这次长时期降雨、低温、寡照等天气情况,与刚刚离开的台风“利奇马”有没有关系?
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的两路编导,在中化作物的倡导和配合下,由中化作物技术人员带领,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延寿县、方正县等地,以及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温岭市等地,展开了“台风过后农田和农作物灾情走访以及方案补救”的活动。
因连续阴雨受灾的部分农作物
从产业扩大到专利布局,再到标准制定,我国增值肥料产业正在稳步发展。2017年4月1日《含腐植酸尿素HG/T 5045-2016》《含海藻酸尿素HG/T 5049-2016》《海藻酸类肥料HG/T 5050-2016》和《腐植酸复合肥料HG/T 5046-2016》4项国家化工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增值肥料在我国已形成新产业。可以说,利用增效载体技术对尿素、磷铵、复混肥、水溶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整体提升系列产品性能,推动了中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开启中国肥料创新技术引领国际的新征程。
同时随着国家“减肥增效、化肥零增长”政策的实施,增值肥料这类新型肥料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今可以说增值肥料是确保现代农业高产、高效、优质、安全不可或缺的肥料品类,发展增值肥料也应是推动中国由化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要举措。
背景:台风“利奇马”于8月10日,在浙江沿海登陆,灾情较为严重,台风波及之地,损失严重。11日,台风登陆青岛,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市,出现大面积降雨或部分区域降雨,局部区域出现狂风加暴雨。13日夜间至14日白天,受台风“利奇马”减弱为低压系统外围水汽影响,黑龙江省多数地区伴随有阴雨、阵雨天气,雨量可达中到大雨级。此外,15日至17日,台风“罗莎”外围云系和东北冷涡共同影响,给黑龙江省部分区域带来了风雨天气。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往东190公里处的延寿县,以及哈尔滨市东北方向220公里处的通河县、方正县,7月底8月初开始,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天的连续降雨、低温、寡照等天气,较台风“利奇马”影响黑龙江省,提早半个月左右,可以看出,台风“利奇马”减弱为外围云系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区域,在时间上来看,是从8月中旬开始产生阴雨降水、低温寡照等影响。
路遇农户话忧愁 稻穗直脖不低头
8月22日上午10点40分,栏目编导与中化作物技术人员,一同从哈尔滨机场乘车前往200公里开外的通河县,雨中乘车约3小时到达,一路上降雨基本没停,在通河县,降雨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通河县富林镇岔林村,路遇一位骑着三轮车的水稻种植户,她家里种了两垧多地(不到40亩),据大姐介绍,近二十多天的连续阴雨、低温寡照等恶劣天气,近些年实属少见,这让她愁苦难耐。采访中得知,她家里一块水稻田被水淹了,目前无计可施,感觉十分无奈。同时,没被淹的稻子,出现稻穗黑粒、直立着脖子,少部分出现稻穗低头的情况,问其原因,是由于连续阴雨、低温寡照,导致稻穗灌浆不足、籽粒瘪小缺空,以至于稻穗不能达到通常的重量,压不弯稻秆,那就看不到稻穗的低头。
直脖子稻穗
少平一块试验田 中化方案尝到甜
路遇采访了几位农户之后,编导来到富林镇岔林村的一块水稻试验田,这位37岁的水稻种植户奚少平,种植面积六垧(约80亩)。采访中得知,虽然稻田也受到连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的影响,试验田里的稻穗直立脖子情况,较周边稻田少了些,并且,稻田里穗颈瘟、黑粒(瘪粒不灌浆)、枝梗瘟的情况,发病率明显低于周边稻田。这也让奚少平的脸上,少了些忧愁和苦闷。
究其原因,这块水稻试验田,奚少平在8月2日,采用了中化作物给出的一个方案,即杀菌剂“爱可”配合植物营养方案浩秀丰+芸嘉+施加收磷钾。
水稻种植户——奚少平
据了解,奚少平在8月2日无雨的时间,一埫地(15亩)使用杀菌剂“爱可”750克,施加收磷钾700克,浩秀丰450克,芸嘉150毫升,配合喷施。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奚少平的这块水稻试验田,收获了不错的试验效果,致使穗颈瘟、黑粒(瘪粒不灌浆)、枝梗瘟等情况,发病率明显降低,稻田里稻穗灌浆相对较为充分,低头稻穗多了不少,一定程度上,他的损失也降低了不少。
松花江畔通河县 雨中稻田拿方案
在中化作物技术人员带领下,第二站,编导来到了通河县凤山镇司马村的一块水稻田,一同前来的,还有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郭才,他从事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技术指导工作近四十年。据郭才研究员介绍,通河县耕地总面积22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亩,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为15万亩左右,剩余面积种植有杂粮及其他作物。
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郭才接受编导采访
郭才介绍,自进入8月水稻抽穗时期,通河县便开始降雨,一直持续到22日下午接受采访时,还在降雨。这段时期出现的天气状况,在郭才从事农业技术指导工作近40年里,并不多见,尤其在最近十几年,通河县没有出现过此类天气情况。
由于连续20多天的阴雨、低温、寡照、高湿等情况,给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一、在稻田的走访和调查中,已大面积发生穗颈瘟等病害;二、由于这段时期连续降雨、低温、光照稀少等情况的影响,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受阻,作物的灌浆和籽粒成长受到较大影响;三、低温、寡照导致水稻抽穗偏后,成熟期推迟,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大豆、玉米偏晚品种造成贪青晚熟,最终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以上灾情农业技术研究院郭才,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和应对措施。
一、建议雨停天晴就打药,防治水稻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的发生和扩展;
二、及时采取促早熟措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5-7天喷施一遍,提高籽粒饱满度、千粒重,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尽量保证晚熟品种能够及时成熟;
三,未来,极端天气还会出现,建议种植户未雨绸缪、准备充分,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品种选择上,倾向于早熟品种;
四、加强种植管理,做好叶瘟、穗颈瘟等多种病害的预防工作;
建议农户提高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了解和重视,根据天气情况做预案和预防。
最后,研究员郭才强调,除通河县之外,处在同一季风带上的还包括宜兰县、方正县、木兰县、延寿县等区域,它们也面临着与通河县相同的连续阴雨、低温寡照造成的灾情,可采取以上措施,及时补救,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来自中化作物黑龙江省区的农业技术人员陈铮,针对20多天连续阴雨、低温寡照高湿等恶劣天气,也拿出了中化作物在水稻方面的解决方案。
中化作物黑龙江省区的农业技术人员陈铮
① 水稻防病,杀菌剂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对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② 水稻植物营养,施加收磷钾+海藻酸类液肥浩秀丰+芸嘉(14-羟基芸苔素甾醇)
水稻防病方案和植物营养方案相配合,能够促进作物提高防病抗病能力、促进后期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叶片增厚,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成熟度。方案具体使用时期如下:
(一)水稻破口之前的孕穗时期,由杀菌剂“爱可”+浩秀丰+芸嘉;
(二)水稻齐穗期,喷施杀菌剂“爱可”+施加收磷钾+芸嘉;由于这个时期,是水稻灌浆的关键期,适当补充磷钾肥,促进水稻后期秸秆强壮不倒伏、籽粒饱满产量增加等。
(三)施用量、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依据方案说明进行,也可拨打技术热线进行咨询。
延寿玉米和大豆 灾情依旧较严重
8月23日上午10点30分,编导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由通河县路经方正县,来到延寿县,每经过一线,编导拿出手机,通过天气APP得知,通河县、方正县、延寿县三县一周天气和气温,依旧延续阴雨和低温寡照的情况。最低气温低至13-15度,最高温在22度上下,这种低温寡照集阴雨连绵的天气,对于当地的水稻、玉米和大都等作物,带来较大影响。
方正县、延寿县8月23日天气状况
在延寿县农资经销商王鑫的带领下,编导来到玉河镇长山村,玉米种植户李世金告诉编导,今年的玉米,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个别地方,水都没过了两米左右高的玉米,基本绝产;但从多数情况来看,很多玉米田里,积水程度不同且偏向于严重。
穿着胶皮靴子,编导跟着玉米种植户魏长胜,走进眼前这块五亩多地的玉米田,在水里泡了十几天的玉米,很多都出现了黄叶、死棵的情况,从玉米穗可以看出,连续二十天左右的低温、寡照和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到了玉米的灌浆。随手剥开几个玉米棒,出现秃尖和籽粒瘪空等情况,玉米棒细小、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千粒重和后期产量,这也是魏长胜和李世金所说“这一年白忙活了,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玉米种植户李世金(右)玉米种植户魏长胜(左)
在玉米地的旁边,种植有一块大豆,虽然水位退至20公分处,但从一个个裹满泥浆、呈现黑色的豆荚可以看出,这块大豆田里的最高水位,几乎淹没了大豆。大豆植株出现黄叶和病害的情况较为严重,且看似干瘪的豆荚,说明连续低温、寡照以及阴雨天气,对于大豆灌浆的影响,较为严重。
在采访中得知,很多玉米和大豆种植户,在连续阴雨、低温寡照以及田地积水严重的条件下,种植户无计可施或者很少能采取一些可行措施,来挽回灾害带来的损失。
遭受涝灾的大豆
玉米、大豆和水稻相比,水稻偏向于防病和植物营养来降低损失,但玉米和大豆,在当前时期和情况之下,很大程度上不在于病害的发生和防治,而在于连续低温寡照给它们带来的营养转化,不能促使籽粒灌浆和正常生长、成熟,在低温寡照持续的情况下,几乎无计可施或者采取措施就会增加投入成本且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之下,很多种植户在衡量之后,基本放弃或者果断放弃对受灾情况严重的玉米田、大豆田的补救措施。
遭受涝灾的玉米田
痛定思痛要改变 中化方案来实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出现在黑龙江省多个区域的连续阴雨、低温寡照恶劣天气,已对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造成较大影响,近几十年来,虽然这种情况在当地发生概率较低,不过,一旦发生,就会给种植户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另外,未来再次出现恶劣天气状况的可能性必然存在,这就要求农资企业、农业职能部门以及数量众多的种植户,做好各自的预案和应对措施。
中华作物方案相关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