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复习必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复习必考知识点 

 

教学讲义(一)经济生活板块

两个手段、三大主体、四大环节:

一、两个手段:市场与宏观调控

(一)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作用:1.市场经济含义、如何配置资源及其意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3.市场秩序

(二)宏观调控1.原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固有的弊端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手段

二、三大主体:政府、企业与居民

(一)国家(政府):1.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全面建成小康3.落实科学发展观4.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5.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重要)6.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7.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8.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9.所有制10.分配制度

(二)企业:1.影响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因素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兼并重组、强强联合”4.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育跨国公司5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6.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三)居民(四环节):生产(劳动者):1.劳动者的权利与维权途径2.就业意义与就业观3.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

                                           分配(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1.分配制度及其原因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4.投资理财的选择5.纳税的原因及履行6.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7.违反税法的行为

                                           交换(消费者):1.影响价格的因素

                                           消费:1.价格对消费的影响2.影响消费的因素3.恩格尔系数4.消费心理与消费观

 

政治生活

知识板块

一、国体

      1.我国国体的含义、本质与特点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二、公民

      1.政治权利和自由2.政治义务3.三个原则4.四个途径5.有序的政治参与6.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课本P7

三、政府

      1.性质2.宗旨3.原则4.职能5.建设服务型政府6.依法行政7.审慎行使权利,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8.监督政府的体系9.政务公开10.政府的权威。

四、政体

      1.人大:性质、地位、人大常委会、职权2.人大代表:法律地位、产生方式与任期、职权、义务

      3.人大制:为什么说人大制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大制的基本内容;坚持人大制的原因

        如何坚持(课本P61):制度自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民         主集中制。

五、中共

       1.性质2.宗旨3.地位4.领导的原因5.执政方式6.指导思想7.执政理念8.党的建设9.政党制度10.领导方式

六、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自治地方三级、自治机关、

         自治权;原因:适合国情。优越性。

七、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1)两个保护2)四个不得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独立自主自办原则(5)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八、国际社会

      1.主权国的权利和义务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3.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及其决定因素4.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5.时代的主题6.国际新秩序 7.多极化趋势8.国际竞争的实质9.我国的外交政策10.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P109P111

九、我国的民主制度

      1.国体2.人大制——根本政治制度3.政党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宗教信仰自由政策6.基层民主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

 

 

教学讲义(三)文化生活板块

一、态度类

1.文化多样性2.传统文化3.看待文化生活4.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二、途径类

1.文化传播2.文化创新

三、关系类

1.文化与经济、政治2.文化与综合国力3.文化继承与发展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5.路径与目标(课本P98

四、原因类

1.文化素养的成因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3.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4.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成因5.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7.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原因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五、措施类

1.文化角度发展综合国力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课本P97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六、作用类

1.文化的力量2.文化对经济、政治3.文化对综合国力4.文化对人5.传统文化6.文化创新的作用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8.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9.教育的作用10.民族文化的作用11.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作用

七、内容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讲义(四)生活与哲学板块(上)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2.物质世界是变化发展的3.意识的能动作用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5.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5规律的含义、客观性与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6.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及方法论7.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及方法论8.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全面观点;辩证法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一个概念多个名称:矛盾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一样的。)

(一)五道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5.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二)五道发展观

         1.发展原理:(1)发展的实质与普遍性(2)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辩证否定观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4.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三)七道矛盾

            1.矛盾含义2.矛盾的普遍性3.矛盾的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教学讲义(四)生活与哲学板块(下)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的特点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3.真理的属性:绝对性(客观性)与相对性(具体性、条件性)的统一

       4.认识(真理)的四性

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社会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的基本矛盾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

(三)人生观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本p96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正确价值观的标准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5.人生价值的创造——劳动和奉献6.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前提(2)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