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得三法忍愿
【原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1],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章旨】
念佛观音,至心专注。如是修行,即得无生。
【译文】
‘我作佛时,他方菩萨,闻我名字,皆得速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得不退转。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无量寿经》云:“七宝诸树,周满世界。”又云:“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问:如何是“七宝诸树,周满世界”?
答曰:七宝者,庄严也。树者,智慧也。七宝诸树,即具足庄严的智慧德相也,或曰自心实相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者,即般若智慧遍满法界也。
问:如何是闻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答曰:借我名字,悟我实际,是名“闻我名字”。世人不知“闻我名字”的义,把口舌之音声当作“我名字”,把眼见之色相当作“我实际”。音声求佛,色相见佛,心外求法,故不得无生法忍,故“不能即得不退转”。
执持名号,一心专注,功夫纯熟,渐至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第一法忍,音响忍。第二法忍,柔顺忍。第三法忍,无生法忍。
问:如何是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
答曰:制心一处,心无旁骛,是名第一法忍。譬如,我们“执持名号,心念耳闻”,外境现前,不随他转,妄念若起,亦不理睬。如此“念佛名号”,如此“闻佛名字”,是名第一法忍。
定境现前,如如不动,是名第二法忍。譬如,我们“执持名号,心念耳闻”,功至纯熟,如如不动,诸缘现前,受而不受。如此“念佛名号”,如此“闻佛名字”,是名第二法忍。
亲证实相,当下净土,是名第三法忍。譬如,我们“执持名号,心念耳闻”,豁然之间,根尘脱落,于此当下,往生净土。生入净土,万法平等。鸡鸣犬吠,悉皆念佛。山色溪声,无非称名。到得这里,是名第三法忍,亦名无生法忍。
到得这里,“满目青山,万法皆空”,是名具足一切法忍,是名“于诸佛法,得不退转”。
往生了净土的人,回归了自性的人,即一切相而离一切相,即离同时,无先无后,是名妙用无穷的闲人。世人皆忙,唯佛独闲。世人皆忙,一无所得,终归空亡。独闲之佛,具足万德,妙用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