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员”到“官”是量与质的嬗变
袁袤翔/文
过去,在被许多“精英”与一些“既得利益者”广为诟病的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民主监督权,而一切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可是,“改开”以后,毛主席被“三七”,公有制成了产权不清的养懒汉的“大锅饭”被砸了“三铁”,工人集体下岗,从“领导一切”到被一切领导,失地农民四处流浪打工成了崭新的无产阶级,而以往所谓的“勤务员”们统统开始做“官”了――
党务和政府工作人员成了行政官员;人民公安员成了警官;人民法院审判员成了法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成了检察官;税收征管员成了税官;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警指挥员成了军官(指战员改称官兵,兵也士官了);军校教员和军训教练也成了教官,就连大学学生会干部也成了学官,农村基层村组干部也成了村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员”到“官”的称谓之变,使毛泽东时代本已日渐式微的封建主义“官本位”官贵民贱意识、官僚主义作风以及衙门与衙内劣迹死灰复燃,昔日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甘苦与共、亲密无间的干群关系,渐成蛙水相戏、油水两皮、水陆两栖、若即若离,直至冰炭不同炉、水火不相容的官民对立,甚至恃强凌弱,滥施淫威,与民争利,粗暴践踏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此从量变到质变――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一切向钱看”为人民币服务再到“唯官大者马首是瞻”的为人民公仆服务,其核心媒介链接点,就是从“员”到“官”的称谓嬗变!
称谓从“员”到“官”,意味着量与质的嬗变。因此,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应从这个“节点”下刀破题,以期铲除思想上变性之根源,回归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基点――起始点、立足点与着力点!
(袁袤翔2019年5月4日偶感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