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玉夜光杯大放异彩


  祁连玉夜光杯大放异彩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当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华夏大地的时候,中国的玉石文化也同时产生并发展,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前的上千年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玉石之路就已经担负起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任,而西北名山----祁连山,就是这条道路的必经之地。祁连山是一座在地理和文化上都对中国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西北名山,数不清的沧海桑田,道不尽的斗转星移,天地日月的精华缓缓注入这座雄秀苍茫的群山,由此孕育出这个天地的精灵----祁连玉。

  祁连玉,属黄花石种,早期开采于甘肃酒泉附近,又称酒泉玉。现出产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玉品质更优、质地更细、光泽更柔、色彩更艳。祁连玉的美在于“色”,其色彩以绿为主另有少量黄色、红色玉石,其它色彩过度其中,显得古朴典雅、自然和谐。祁连墨玉高贵典雅、红玉富丽堂皇、碧玉晶莹剔透、白玉清澈如水、彩石绚丽多姿;祁连玉的美在于“质”,其工艺品细腻、光泽度好,遇水则神韵更佳,有极高的工艺欣赏和经济文化价值;祁连玉的美在于“形”,祁连玉造型独特,形态万千,有的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有的浑厚大气、敦实稳重,可以制作精美的首饰也可以加工雕刻成工艺品;祁连玉的美在于“意”,祁连美玉纹理变幻无群、色彩相互交融,构成精美绝伦的图案意境----山川大地、飞禽走兽、青松红梅、神话人物等奇异景象。天地之造化,自然之神奇。大雅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祁连玉是古老的,她静静的伫立在天地之间,看秦时的明月照亮汉时的关隘,听那唐朝的金戈铁马和着宋时驼铃悠悠,祁连玉是有情怀的,她始终独居在西北一隅,远避着城市的喧嚣,像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异女子。据史料记载,新石器时代,武威娘娘台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的精美玉璧,即以祁连玉制成。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山海经》《尚书·禹贡》等古籍,将祁连彩玉、墨玉的人文背景、开发历史载入史册。据《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这就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产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宝。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日“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闻名遐迩,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词》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以杯名世,杯因诗增辉。

  熠熠生辉的夜光杯,不仅是生活中馈赠友人的佳品和聚会饮酒的器皿,其独特的雕琢工艺更是后人引以为耀的宝贵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肃州区的黄越肃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祁连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担负起了更大的文化传承使命,继续以无声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古人讲佩玉为美,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埋藏地下几千年货是上亿年,玉中含有大量矿物元素,所以人们常说人养玉玉养人,如果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也就是折光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亮。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玉的手镯通常带左手,因为对心脏有好处。玉为枕而脑聪,古代皇帝就喜欢用玉做枕头,向中国古代长寿的皇帝都久用玉枕。而且像《本草纲目》也有对玉保健作用的介绍。

  蔡律      2019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