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初战告捷,但珠海银隆的春天还会来吗?


 

4月25日,银隆新能源发布了一份《新案件浮出水面,涉嫌诈骗财政资金过亿,孙国华等六人被刑拘》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银隆新能源罗列了关于其大股东魏银仓方面的7宗案件。原总裁孙国华被拘留传言也得到证实。

银隆新能源声明称,魏银仓方面不仅骗取政府财政补贴资金1.1亿元,涉嫌诈骗罪,还冒领银隆新能源补偿款、虚构合同、重复转让专利以及债务抵消等问题。涉及侵占银隆新能源利益总计超过14亿元。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战中,后来者董明珠明显占到了上风,但即便如此,银隆新能源的未来扔愁云密布。

2016年,向来默默无闻的珠海银隆突然曝出要被格力电器130亿元收购的消息,在这份收购案中,格力电器拟以15.57元/股发行8.35亿股,作价130亿元收购银通投资集团等21名交易对方持有的珠海银隆100%股权。

而彼时已有的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珠海银隆营收24.84亿元,净利润3.77亿元。在董明珠眼里,珠海银隆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积累深厚,是难得一见的优质资产。

但在决定收购与否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遭到了中小股东联合反对,难掩气愤的董明珠当场发飙:“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携10亿元,联手王健林、刘强东等企业家,共计30亿元入股了银隆新能源,共持股22.388%。

随后,董明珠个人又多次对银隆新能源进行增持,从第五大股东跃居第二大股东,仅其个人的持股份额就达到了17.46%。

此后,在经历了数番人事变动、产能扩张和拖欠货款等事件之后,再加上剧情颇显狗血董魏之争,身处舆论中心的珠海银隆愈发不被看好,未来的发展也平添了几分悬念——珠海银隆的未来还会好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珠海银隆的技术路线与目前的主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钛酸锂电池最大特点是快充,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但缺点同样明显,能量密度低,续航能力差。同样体积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同一辆电动汽车上,使用三元动力电池的汽车可续航200公里,使用钛酸锂电池的汽车只能续航100公里。因此,钛酸锂电池偏于小众,非主流电池产品,大多数电动车厂家并不采用。

但在董明珠看来,这一技术路线是珠海银隆最有价值的资产,比如她说,“银隆的技术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先进的,使用寿命30年,6分钟充满电,高温60度,低温零下50度,在这样的范围内保持正常运行。”

但是,外界对钛酸锂电池的评价毁誉参半,不看好的声音还要高一些。

而这种声音也忠实地反应到了珠海银隆的销量上,珠海银隆2016年新能源客车销量达到5285辆,同比增长96.6%;2017年销量增速下滑,订单销量仅为6042辆,远远没有达到其3万辆的业绩目标;2018年,银隆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8173台其中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7278台,增速依然不容乐观

而且珠海银隆还面临着更为棘手的市场容量问题。目前,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乘用车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增长的主要力量,客车逐渐成为“配角”,再加上新能源补贴新政的落地,珠海银隆在钛酸锂的技术“优势”已经岌岌可危

根据《新能源补贴2019年补贴新政》显示,纯电动乘用车的续航门槛将提高至250km,续航在250km以下车型补贴全部取消。超出250km的其余档位车型补贴退坡幅度在50%以上。pack能量密度门槛上升了20wh/kg,最低标准从105wh/kg提升到125wh/kg。

一面是大病初愈的银隆团队,一面是不容乐观的市场形势,即使逐渐掌握了珠海银隆的控制权,相信董明珠依然无法高兴起来,等待着珠海银隆是更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