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讲了勤学、重本、观人之法、自省之法、治国之纲之后,接下来这句讲修学的具体本末次第。
这句话被清代著名学者与教育家李毓秀依托为纲领,作了数百字的三言韵文《训蒙文》,后改名为《弟子规》,因言语浅近、参照性强,面世以来影响深远。近世以来,虽渐有拘泥害灵之痹,却不掩其思想与参照价值。
作为弟子,入处家庭,则当善事父母、尽为人子女之敬顺孝道;出在宗族乡邻,则当善事兄长,尽弟与妹为幼之恭敬悌道。
日常饮食、作息、行止之间,不论事之大小,必谨严自律、慎始慎终,不论言之远近,必心口如一、合乎道义、言而有信。
于众人乃至一切含灵,皆一体爱护之而不相伤害,于道德学问高深之仁者,更加亲厚而常随左右、领受其感化、倾听其耳提面命。
如此人伦日用之根本要务,一一力行而分毫不懈,仍有余力,则可学《诗》、《书》六艺之文。
孝悌、谨信、泛爱、亲仁,那是养德行道,保此根本之后,再明诗书所教为人之道。
力行、明理,交相促进,道德学问之根基已立,复习礼、乐、射、御、书、数六小艺,以成日用不可缺之才能技艺,为修德为学之助。
如此,道德、学问、才能技艺,内外本末交养,则醇厚之气质日积、爱敬之心志日长,内明外聪日长,而圣王学问之基已立矣!
内圣外王之根基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