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蔡叔度


  清明祭祖蔡叔度

内容提要:弘扬祖德、敦亲睦族、资助教育、奖掖后进、广泛团结,亲善互助,崇尚科技,传承文明,振兴家族,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这是重庆蔡氏宗亲族的理念与共识。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祭祖的内涵逐渐演变为纪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成为圣贤崇拜的文化价值理想。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祭祖仪式表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怀念和希冀,同时通过对祖宗纵向和横向的追溯,加深了同宗内部的感情,增强凝聚力。祭祀祖先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品德,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祭祖祈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首先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孝道的发扬,其实祭祖祈福又是一种教化文化,祭祖祈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首先祭祀祖先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孝道的发扬,祭祖祈福又是一种教化文化。

2019年3月31日,重庆主城区蔡氏宗亲来到南岸区太极岛,共商清明祭祖。为什么要祭祖?怎样祭祖?蔡氏宗亲们每年思考的两个问题。



蔡国蔡氏始祖蔡叔度公玉像  图片来源网络

 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 [ tài sì ]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时,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周文王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

史料载,蔡国始封君蔡叔度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周朝奠基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演绎《周易》,创立周礼,得到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称为“三代之英”。



西周文王与太姒雕像  来源:西部网

蔡国始封君蔡叔度的母亲——太姒 [ tài sì ]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诗经》中,首篇《国风·周南·关雎》,一说是描述太姒和姬昌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 [jū jiū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位置图  来源:百度百科

周文王死后,因蔡叔度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蔡叔度的次兄周武王继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史称西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为巩固周朝政权,实行分封制,把蔡地分封给五弟蔡叔度,建立蔡国,居住上蔡 (今河南省上蔡县)。



2019年3月31日,在重庆日月岛芳香植物园,重庆市区蔡氏祭祖大会。蔡律摄

 蔡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2019年3月31日,在重庆日月岛芳香植物园,参加祭祖的重庆市区蔡氏宗亲。蔡方利摄

三千多年前,蔡叔度立国,蔡仲又复国,后人以国为姓,于是有了蔡姓。蔡姓得姓于蔡国,但却发展于济阳,故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济阳蔡氏成为蔡氏族中最兴盛显赫的望族。如今,蔡姓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第44大姓,蔡姓子孙已遍布海内外。



重庆市区蔡氏宗亲参加祭祖。蔡方利摄

春秋战国时期,蔡氏足迹已经遍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湖南、贵州地区。战国时,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发向南进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进入贵州,与当地土著混居,成为当今苗、土家、瑶、布依等族蔡姓先民。秦汉时期,蔡姓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在豫东与鲁西一带形成了济阳蔡姓,这是蔡姓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名人辈出,影响深远。



2019年3月31日,在重庆日月岛芳香植物园,参加祭祖的重庆市区蔡氏宗亲。蔡方利摄

西晋末年,北方战乱,中原民众大量南迁。蔡姓开始大规模进入江浙地区。唐朝时期,中原两次大规模移民福建,蔡姓为主要姓族之一,这为蔡姓成为南方著姓奠定了基础。到宋朝时,蔡姓已经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力已经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进入了台湾。

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已达552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蔡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44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蔡姓图腾

 蔡是炎帝氏中的以长尾鸟为图腾的氏族的族称。因为这种鸟好杀好斗,直到斗死才肯罢休,在甲骨文中作“杀”解,这种长尾鸟是山雉。这个字后来又衍化为“刈”。蔡图腾由两个鸟的图形组成,右面的鸟是蔡的本字,左面的鸟代表炎帝的丹凤,即山雉。蔡姓也是具有司天权的氏族,同样也是炎帝族的别称。周公封文王孙胡于蔡,称蔡仲,子孙以国为姓。



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   来源:百度



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   

       桥留松荫 纸造桂阳。

  上联说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在泉州任上时,主持建洛阳桥,以利通航,又在桥头种松树七百棵,闽人勒碑颂其德。下联说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的方法,首创造纸,为中国四大发明。



军事家蔡锷,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来源:百度百科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蔡文姬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来源:百度百科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蔡文姬擅长文学、音乐、书法。主要作品《悲愤诗》、《胡笳十八拍》。来源:百度百科

 蔡氏先贤创造了流芳百世的蔡氏文化。汉末三国时期才女蔡文姬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北宋大臣、书法家蔡襄,在泉州任上时,主持建洛阳桥,以利通航,又在桥头种松树七百棵,闽人勒碑颂其德。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的方法,首创造纸,为中国四大发明。近代军事家蔡锷,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蔡氏代代有英贤!



日月岛芳香植物园现改名太极岛,清明时节,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春日绿色景观,生机勃勃的植被给祭祖营造自然生态环境。蔡律摄



日月岛芳香植物园现改名太极岛,屋前、路边山茶花含苞欲放,山茶花仿佛告诉人们,尊重生命、敬畏历史,敬畏先贤。蔡律摄

 无论是“纸造桂阳,桥留松荫”的蔡伦、蔡襄;“一代才女,文姬归汉”的蔡琰,还是“澹泊明志,夙夜在公”的蔡锷;“铁血救国,耕读传家”的蔡和森;这熠熠生辉的名字,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写下光辉灿烂的华章,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先贤的理由。据《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入蔡姓历代名人219名,占名人总数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第四十六位,蔡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五位;蔡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3%,排在第四十一位。



祭祖时刻,山茶花开。山茶花总是静静的开放,静静的凋零,一点也不打扰这个世界的宁静。和人间富贵花的娇艳如火不同,它是高洁、是雅静。代表着可爱梦想,奋斗,也代表着宗亲们追求理想的方向,山茶花非常温柔,意志力非常的坚强,深刻且美好,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蔡律摄

 缅怀先祖,祝福后人,广泛团结,亲善互助,振兴家族,传承文明,崇尚科技,继往开来,努力奋进,这是我们重庆蔡氏家族倡导的家风及责任担当。

 附:祭祖文   作者  蔡焘

  2019重庆市区蔡氏家族时维公元,二零一九。岁次己亥,节届清明。

重庆蔡氏,巴渝宗亲。始祖后裔,荟萃聚集。

谨具牲醴,列陈粗筵。恭请祖宗,享我蒸黍。

曰:

祖德宗功,积厚流光。当此春露,与时感伤。

伏维蔡氏,姓受周王。封自叔度,郡于济阳。

分迁各地,九州四洋。星罗棋布,巴蜀流芳。

达人辈出,代列膠庠。耕能致富,读则观光。

祖宗积德,子孙繁昌。兹值季春,清明趋跄。

思我宗祖,著存不忘。临之在上,质之在旁。

未登坟莹,统祭于堂。式陈明荐,化纸酌浆。

以妥以侑,是享是将。俯祈默鉴,荫佑孙良。

望我族人,广泛团结。亲善互助,振兴家族。

拼搏进取,为国争光。山岳巍巍,河海荡荡。

克昌厥后,长发其祥。大礼告成,伏维尚飨。

蔡律  2019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