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创意转向的重点任务之三:培引创意阶层
将创意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创意转向,需要具体的抓手和明确的载体。乡村旅游创意转向的实质是用创意武装乡村旅游,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据此而论,乡村旅游创意转向主要有三种实现路径,即:发展创意农业、打造创意社区、培引创意阶层,分别指出了新时期旅游语境下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实现乡村旅游创意转向的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各地还需要深入思考乡村旅游消费及经营模式创意问题,探索共享经济、众筹众创、智慧农业等理念在乡村旅游创意发展中的运用。本节重点对“培引创意阶层”问题进行阐述。
创意主要来自被理查德·佛罗里达称为创意阶层的群体。创意阶层是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发展对于创意的渴求而衍生的一个新的阶层。他们的工作涉及制造新理念、新科技、新内容,包括所有从事工程、科学、建筑、设计、教育、音乐、文学艺术以及娱乐等行业的工作者。这些人具有创新精神,注重工作独创性、个人意愿的表达以及对不断创新的渴求,通常与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事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刘莉,2016)。创意阶层主要集中在城市,但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多样性突出、生活设施完善的乡村也备受创意阶层青睐,大理洱海周边村镇就是创意阶层集聚地,日本德岛县神山町和泰国不少实施OTOP计划的乡村也成功吸引了来自城市的创意人士。
培育本土的创意阶层,是乡村旅游内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日本组织专业培训,注重经验交流,培养富于挑战精神的创意领军人才,倡导终身学习,表彰优秀团体和个人,都是可资借鉴的经验。《孟菲斯宣言》中确立的10项原则对于乡村旅游地培育、吸引创意人士集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分别是:培育和奖励创意;投资创意性生态体系;拥抱多样性;培养创意人士;重视冒险精神;展现真实自我;致力于提升地域品质;扫除影响创意发展的障碍;担负起改变社区的责任; 确保每一个人,特别是孩子,拥有培养其创意的权利(理查德•佛罗里达,2010)。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可以依托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非物质遗产传承基地、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结合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培育、引进创意人才,不断提升创意资本,促进农村居民形成乡村文化自觉意识,保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创意阶层初期培育的重点,可以放在大学生村官、社区精英、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退休教师、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等群体上面。与此同时,吸引外地创意阶层前来生活、工作和创业,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事情。在创意人才招引方面,应抓住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顺应人们回归自然、文化寻根的需求,发挥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挖掘文化资源,塑造包容氛围,优化创意生态,吸引热爱土地、认同乡村、勇于担当、敢于探索的创意人士。鼓励创意人士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的展示方式,激发村民的参与和创造热情,共同促进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含量的提高。(首发期刊:李庆雷,张思循,吴宝艳.乡村旅游的创意转向[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30(2):51-5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