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
这一年,义和拳运动爆发,清廷无法平息。后拳众围攻各国驻京师使馆,引发联军入侵。清廷欲利用拳众的力量,打击各国,宣战后连连失利、节节败退,最后,联军侵入都城,两宫仓皇西逃。结果,无法收拾场面时,只能议和。
这里就讲一段清廷与各国议和的外交谈判,通过对谈判中关于义和拳之乱中清廷官员罪行议定的简要描述,请大家看一看过往历史中的烟云;看一看,所谓的实力政治;看一看弱国无外交的例证。
这次外交谈判,已经是庚子之乱后,清廷与各国第二次开议了。
开议的主题,就是议定庚子义和拳之乱中相关官员的罪行,也就是如何惩办庚子之乱中支持、带领义和拳,并反对、攻击洋人的官方人员。
各国公使确定了开议的日期,然后通知清廷的代表。
开议的地点,是在英国驻京师的使馆。
开议当日,各国公使齐集在英国使馆。
英国使馆的建筑高大,里面的屋宇宽敞。
或许,就是因为英国使馆内地方开阔、加之他们有战胜者的自信,所以,对于清廷参会人员的数量,并没有作出限定。
开议时,李文忠公(鸿章)病体刚刚痊愈。到场后,李文忠公(鸿章)与与庆亲王奕劻一同入坐。
随两位全权大臣前往议和的人员,和第一次开议时一样,有那桐、陈夔龙以及相关的翻译人员。清廷参加此次谈判的总人数,也和第一次相当。
全权大臣坐在中间。
李文忠公(鸿章)是在农历七月被清廷授予全权大臣的,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与各国议定停战。
庆亲王奕劻是在农历闰八月被清廷授予全权大臣的,主要任务,就是会同李文忠公(鸿章)与各国议定和约。
清廷的二位全权大臣坐在中间的座位上,各国的公使环绕二位坐定。
陈夔龙与那桐并没有上桌,他们二位是坐在两位全权大臣的后面。
因为之前多有联络,在情谊上,已经不那么生疏了,所以,就现场的氛围看,各国公使对清廷这些谈判的官员,在礼貌上,比之第一次,已经比较恭敬与谨慎了。
谈判开始后,英国公使首先发言:
“今天开议,主要议题,就是要议定严厉惩办义和拳乱中的罪魁祸首这一条。罪魁祸首的名单,我方与其他各国公使已经商量好了,就开列在此。按照我方的意见,这一事件的罪魁,确实就是端郡王载漪一个人。如果能够将端郡王载漪从严进行处置,所开列惩处名单上须治罪的其他人,均可不予问罪。不知道,对于我方的意见,全权大臣的想法如何?”
庆亲王奕劻回答道:
“端王是皇室的至亲,无论如何,都不能重办。按照以往的惯例,各国在议和之中,也有过对他国亲贵进行特殊宽待的事情。要重惩端王,这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执行的。”
庆亲王奕劻又说道:
“前日,在我的私邸与诸位公使沟通时,我也曾表达了上述的立场,诸位当时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怎么到了今天,又提出要重惩端王的事情来了啊?”
英国公使见庆亲王奕劻这么说,他就笑了,并且对其他各国公使说道:
“我也知道,这一条,他们是办不到的!”
说完,英国公使将名单上所罗列的需要惩处的清廷官员的名字,以所拟定的罪名,大声逐一诵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他又说道:
“那就请按照这个名单上的人名和拟定的罪行,进行惩处吧!”
因为名单上的人很多,所以,无法一一开列出来。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人员:
庄亲王载勋
右翼总兵英年
刑部尚书赵舒翘
山西巡抚毓贤
这些人,按照当时的要求,都是必须从重惩处的。
名单里的其他人员,根据情节由重到轻,惩办处罚的罪名也依次递减。
听完英国公使的要求,清廷的全权大臣说道:
“公使刚才所念的名单中,首列的四位中,庄王、山西巡抚毓贤确实有罪,这个我们也不回护。但是右翼总兵英年,他当时也没有实权可以仇视外洋并造成实质后果。他不过是为了维护关系、为了同僚情谊,联名出了告示而已。他这样做,当然也有他的过错,但是,怎么就罪至正法处决呢?就英年的行为来看,最重的处置,也就是定他个斩监候【明清时代刑律谓将判处斩刑的犯人暂时监禁,候秋审、朝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这一制度发展到今天,就是现在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简称死缓。】的罪名。”
至此,可以清楚,原来首列需要重惩的四位,全是要按死罪究办、并且立即正法的。
全权大臣接着说道:
“至于赵尚书舒翘,他也就是跟随刚相国(毅),前往京师近畿一次,查看了一下当时拳乱的情形。就他的地位而言,他也没有仇视攻击外洋的举动和权力,而且,更没有实质的证据可以指证他。即便是说他不应该附和刚相国,就这一点论罪,对他进行革职,就算是和他的行为符合了。怎么还可以再重惩啊?”
清廷的全权大臣说完之后,各国公使也没有意见,觉得他说得似乎有些道理。
这时候,李文忠公(鸿章)又说道:
“前几天,各位公使说到罪魁祸首时,并没有说到启尚书秀、徐侍郎承煜二位啊。今天的名单里面,怎么又将他们二位加了进来,这是什么意思啊?”
李文忠公(鸿章)的话还没有说完,意大利的公使马上站了起来,他说道:
“前日,我在贤良寺拜谒中堂时,曾经问及徐侍郎是何等人?中堂不是告诉我说,这个人不好吗?”
他接着说:
“七月初三日,监斩许侍郎景澄、袁太常昶的,就是他啊!十七日,监斩徐尚书用仪等人的,也是他!二十一日,两宫西狩,逼迫父亲徐相国桐自尽的,又是他!像这种人,贵国不惩办,只好由各国一起来代为惩办了!”
意大利国公使说完之后,李文忠公(鸿章)有些愕然,他说道:
“我也不过就是随便说了一句话,您竟然就引为实录了!”
意大利公使还要再说话时,被庆亲王奕劻用其他话打断并岔开了话题。
至于启秀的行事,日本公使手上也握有凭据。
就这样回环往复,一直谈论到傍晚时分。
各国公使说,今天开议惩办罪魁祸首这一主题,没有办法达成一致意见,实在是可惜。时间也不早了,就先散会,明天再具体照会下一步的方案。
庆亲王奕劻走出英国使馆的时候,私下对陈夔龙说道:
“按照今天开议的情形看,英年、赵舒翘或许还可以减轻处罚。”
不想,过了一天,各国公使的联名照会送达清廷谈判处。照会中的意见是,前日开议时提出的惩处意见,必须坚决执行,名单和罪名并没有做丝毫的放松与改动。
而且,德国的公使还怂恿他们的统帅瓦德西,向其国军队下达动员令,说是准备开战,并以此来恫吓清廷。
最后,没有办法,清廷只好按照各国公使发来的照会进行处置。
惩办的人员之中,确实有一些是仇视外洋、并且实际参与了相关攻击活动的,但是,其间被冤枉的人,也不在少数。
呜呼!
本文依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中的一节成文。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