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寒假-29
我们被关在博物馆里面
2019-2-3
早上我们外出散步,路过文化广场的时候想起来县博物馆。我暑假的时候准备去的,到了门口才发现不开门。那天是星期一。今天是否会开门呢?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给朋友打电话,说是可以开放,让我们过去,他派人来开门。这样,为了参观博物馆,无意间利用了一下别人的“特权”。
博物馆有三层。第一层展示的是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主要是绘画,书法,还有摄影,诗歌,内容还算丰富,形式还算生动。就我的认识而言,似乎比我前天在云南省文学艺术馆看到的也不差。二楼到三楼,展示的是泸西县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革命历程。似乎是有一些古文化遗存的,但影响不大;也有一些考古发现的,但谈不上精彩;历史也颇悠久的,但没出过多少名人,没经历过多少大事。展示最多的还是与张冲有关的那些内容。张冲是出身于泸西的黑彝族,是泸西历史上出过的最有影响的名人。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图书馆就是以前张冲资助建立的;现在南盘江上的云鹏电站,也是以张冲的表字“云鹏”命名的。张冲在台儿庄战役之后就被蒋介石解除了军职,回老家来勘察建设水利工程,在他人生的中晚期,基本上就是一个水利专家。
一圈走下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历史之前曾经接触过,了解过。总的感觉是乏善可陈。历史上,泸西在汉朝时就设立了县制,那时候叫做漏江县;因为泸西坝子是一片大湖,湖水从东头的小龙甸漏入地下。后来,改漏江县为广西府,辖周边的弥勒,师宗等地。国民党时期,为了将“广西”让给新成立的“广西省”,又更名为“泸西县”。前天我还跟本地历史文化专家老张讨论了半天“泸西”县名的由来。我们之前就讨论过N次了,每次都是东拉西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没有结论。
泸西的历史和文化就是这样的简单,这样的乏味。说来说去就只是如此而已,总要讲到张冲,讲到台儿庄,其他的就不值得一说,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后来想,这种缺乏自信的心态,是中原文化中心论影响的体现。缺乏文化自信,不仅泸西如此,整个云南都如此。云南地处边疆,与内地有大山阻隔,文化的相对落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诸葛亮的时候说云南是不毛之地,一点也不错。以中原文化为参照,云南当然是落后的,泸西的文化当然是简单乏味的,没有成就的。
可是,云南本身有自己的文化。立足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云南各族人民发展起了属于自己的丰富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包括山歌,舞蹈,乐曲,乐器,等等。很多东西非常独特,非常有创造性,有震撼力。这些东西在中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可能价值不大,但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考察,就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所以,我们的妄自菲薄,原因可能在于找错了价值的参照。
泸西的情况也是这样的。从中原文化的价值观出发,可能很不起眼,平淡无奇;但是,这一地区立足于自己独特的自然,文化和历史环境,是发展起属于自己的文化了的。它的山歌和舞蹈,斗牛和狩猎,语言和服饰等等,都是值得展示,值得让人了解的。文化建设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建立文化自信,只有找对了价值标准,才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才可能发现自身文化的价值,从而得到自信。所以,建立文化的自信,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标准。
博物馆的展厅有灯光自动控制,我们离开展厅,后面就自动关了灯。下到一楼,顺便上了趟卫生间。刚进去,听到楼道里卡卡的声音,随后所有灯光都熄灭了。借助手机电筒摸到大门,发现已经关闭。可能是博物馆管理员看到展厅灯熄灭了,以为我们都出来了,于是将大门关闭。在大门里面茫然了一会儿,决定还是不要乱闯。博物馆里说不定还是有些宝贝,我们可不要乱闯乱动引起误会。于是又给朋友打电话,请来管理员开门。看到我们狼狈的样子,他只能一个劲儿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