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难道就只有朋友圈吗?


 我们的生活难道就只有朋友圈吗?

----一位刚认识的朋友就要加我的微信朋友圈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带一位朋友看病,她随同的一位朋友看见我热情;就说要加我的微信朋友圈。我说我的微信朋友圈只有几个经常联系的亲人,其它的人我一般不加微信朋友圈;因为说什么,好像没有什么话说的能经常性联系吗?所以我的很多朋友只有我的电话,需要时就电话联系。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没有朋友圈;因为我连同学与同事的朋友圈都不进,所以我一般是不加朋友圈的。这位朋友说今天的中国人就是朋友圈才能经常联系,因为这里什么都能相互通告;所以她说我不用朋友圈是不与时俱进。

是啊!在我们今天这相互快速流动的社会,你用什么与他人保持联系是一个进经典的话题;因为在我们这信息现代化的社会,连小学生的老师与家长互动都是朋友圈了;所以朋友圈是我们今天中国人与他人联系的主要平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中国人一分钟都不能离开手机;因为有几十个朋友圈的是普遍现象。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用手机很忙,因为这么多的朋友圈都得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因为最少冒个泡是应该的吧,不然又如何能证明自己对这里重视呢?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社会性主要就体现在社交上。当年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主要的社会关系是亲戚;因为同事都在身边,所以过年拜年就成为一年中与亲戚往来的重要机会。而今天在我们这市场化的快速流动中,每个人每天都在结识新朋友;因而问题就来了,这么多朋友与熟人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人保持联系就成为了问题;有的用选择性的方式保持与不同的人分等级联系,有的人则千篇一律地加微信;最后因为久而久之不联系而自动消除。而现在有的老板或老师,则千篇一律地要求用朋友圈联系;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因为朋友圈而禁锢的不在少数。就连现在孩子参加的课外辅导班,竟然也是微信朋友圈联系;这就是我们今天信息化进步却造就人被信息化禁锢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年轻人在朋友圈里夸夸其谈;可真的见面了却无话可说。如我们家在‘汪家大院’里热闹异常,可吃年饭面对面却没有话;因为大家都在玩手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从不加入这样的朋友圈;以免看到一些话又产生不好的感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除了几个有话说的或者说是平常需要经常联系的人有微信联系外;其它的什么朋友圈都不加入,因为我在冷静地想了一想我在这朋友圈里说什么呀?

我们同样知道信息现代化造就了‘分享’这个词,于是全社会的很多人都会想到与用到‘分享’这个词。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心灵、兴趣、思想、认知、健康等一系列的状态,同时分享他人的同样的状态。当然从资源的角度看,也是分享、共享、共同利用他人的资源、力量以更好地生活。比如说现在的老人朋友圈,分享最多的就是养生与保健;尤其是保健食品,更是快速得如同及时雨般地出现在老人的朋友圈里。当然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不少公众号,几乎是与时俱进地推出心灵鸡汤;所以很多朋友说自己感情维系的原因就是朋友圈的信息分享,因为这里分享的经历、事件、喜好或忧伤竟然都能引起共鸣;所以如今不少中国人已经无法离开朋友圈了,这就是今天认识并联系的人或是亲属、同学、战友、工友、老乡等各种关系的原因。

然而不少人在朋友圈里活跃与兴奋,可放下手机却陷入孤独;这就是不少年轻人不愿意放下手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如今不少老人竟然也步入了这个怪圈,放下手机就陷入了孤独的痛苦。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少老人竟然是因为孤独而玩朋友圈的。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手机竟然成为了兴奋剂;因为交流与分享不是信息利用,而只是排解孤独的一种形式。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能回归到面对面地交流或打个电话而交流呀。

我们看到人们分享自我的方式就是晒幸福,如朋友圈晒旅游的照片、晒孩子的照片甚至晒富的照片、视频等等。因为这些随时随地的分享能随时随地获得朋友的点赞,可真正点赞后的背面是孤独与痛苦;这能叫你知道吗?

朋友圈成为了今天中国人重要的生活组成,所以不少人陷入朋友圈而不能自拔;因为离开朋友后到现实社会就是孤独,这才是我们不少人不愿意面对的现实。然而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新问题;难道我们的生活真的只有朋友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