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杀医案使医疗产业化是非功过的讨论再起,其中一些人认为,医疗产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医疗产业化是医患冲突的祸根。
社会普遍感到医疗支出难以承受、希望减轻医疗负担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它忽视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人类社会需要一个健康的医疗产业以满足需求,而医疗行业与任何其他行业一样需要投资、运营、获利、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医疗行业才能发展,人们才能享受越来越高效、优质的服务。反之,一个连年亏损的药企、医院都会因资源不足而丧失其功能。如果一个国家的医疗产业长期亏损,结果必然是病患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国家医疗体系崩溃。所以,那些千方百计挤压医院和医药企业利润空间、给医护人员额外压力的做法对广大患者有百害而无一利。
同样,医生、药品研发及高层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较高的天分,且经过非常艰苦的努力、投入远高于其他行业的财力才能取得从业资格。如果医务人员不能得到与其付出想匹配的物质与精神回报、甚至需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愿意从事医疗职业的人才就会流失。有人认为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就应该比普通人更具爱心、更具牺牲精神。事实是,生活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只是普通人,他们需要普通人需要的一切,他们也有多数人同有甚至更大的压力。
毋庸置疑,提供医疗产品与服务的前提是大量的资金和优秀人才,所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本身是非常昂贵的。人一旦罹患重疾,治疗所需要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往往不是大多数家庭所能承受的。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原始的方法是捐赠 - 医生减免医疗费、其他“善人”解囊相助。。。但这种非制度性安排很难做到普惠,而愿意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往往是高收入人群。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但人类有的是智慧 - 公益性保险。
原始的公益性保险大家都有参与,那就是“养儿防老”。但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元的互助体系在大病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人类发明了以国家为基本互助单元的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医疗保险最大限度汇集了一个国家投保人的保费,从而具有更强的支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方便得到国家财政补贴,用以保证所有参保人都能得到所需要的医疗保障。当然,每个国家的国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差异很大,有的只需象征性交些费用,有的还是要倾家荡产。
总之,医疗产业中的企业、医院、个人都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任何对医疗服务和产品的提供者的额外要求都是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从全球范围的经验看,补齐个体支付能力不足的责任不应该由医疗提供方承担,而应该由国家通过提供普惠制的医疗保险和财政补贴来承担。所谓医疗产业化,如果是指产品和服务提供方要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事,那这个医疗产业化无可厚非。至于得场大病就倾家荡产,那是制度设计和国家资源分配政策的问题;用坑蒙拐骗的手法戕害患者及家属,那是监管和执法的问题。他们与医疗产业化无关。同理,屡屡发生的杀害医护人员的恶行更是一个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具体体现,同样与医疗产业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