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渠矿作为山西“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既是顺应集团全体干部员工期待、创建现代化智慧矿井的示范项目之一,也是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但是,干事创业非易事,整个建设生产过程中,金家渠人最鲜明的记忆就是,始终与井下艰苦的地质条件角力。
110301首采工作面倾角大、风机两巷起伏坡度大、淋水大、巷道湿滑,因工作面条件限制,只能采用单向割煤,即下行割煤,空刀返机上行清理浮煤。
作为矿唯一的综采队,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7岁,最初由普大各矿劳务工转正组建而成的队伍,岗位技能及技术水平较低,全体员工都是第一次接触大倾角综采工作面。
队领导从员工思想教育到岗位技能水平培训再到岗位练兵,下大力、增技能、促提升,使这支队伍很快成长起来。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老顶不垮落,导致支架失稳,存在倒架风险。每割一刀煤,员工采取打单体液压支柱的方式辅助移架,每根高4.5米、重200斤的架子需要人工抱、抬,频繁打拆拉移,重复操作。同时,割煤还要挂网、打锚杆、锚索,进行强制放顶……这样艰难的过程一直持续两个多月,从最初每天半刀煤到一刀煤,再到一个小班4刀煤,到现在每个圆班割8刀煤,生产稳定了,信心更强了,收入提高了,多年等待一朝梦圆!
9月份,生产一班创单产单进单班生产原煤6刀,超计划完成日产原煤2刀的好成绩,不断刷新原煤生产纪录,为矿年度产量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运输队有166名员工,平均年龄45岁,是全矿年龄结构最大的一支队伍。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们不畏难不退缩,始终冲锋在前。10月20日,该队在更换101胶带输送机胶带时,由于101栈桥坡度近20度,作业空间狭小,更换胶带时存在胶带下滑伤人风险。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及更换质量,运输队组织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论证及现场勘查,使用自制防止胶带下滑装置,配合胶带卡具进行更换作业。在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合下,按时完成了101胶带输送机胶带的更换任务。
角力大倾角,还要应对“水帘洞”。对于长期在阴冷潮湿的巷道内工作的员工而言,精神的煎熬远远大于体能的消耗。工作面淋水大,员工们每天穿着连体雨衣在水帘下工作数个小时,衣服被汗水泡湿又无法更换,长期捂着不透气使得不少人身上都长满了湿疹,却没有一个人退缩。
担当不是空喊口号,这是体现在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具体的行动之中。金家渠矿全体员工正是在这样的使命之下立足本职岗位、追求有所作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金家渠矿发展建设历程。
在艰苦的施工一线,远离诗与远方的所谓人生景致,金家渠矿广大干部员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舍小家、顾大家,把责任当成习惯,把苦累当成磨练,把付出当成快乐,生动诠释了普大人爱岗敬业、扎根戈壁的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