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探寻与发现
郭向阳 文
千百年来,以屈原作品为核心内容的《楚辞》一直是一座文学、文化富矿,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就研究字句推演文义方面而言,其研究性著述,真可谓是汗牛充栋,至于其他方面则著述更多,而这些都市以屈原为中心议题进行的。说句不恭之言,一部《楚辞》不知让多少文人专家学者找到了饭碗,单单就此而言,屈原之功劳也不可谓不大。
不过,几乎所有的《楚辞》研究者似乎都过于注重屈原作品具体字句的研究考证,忽略了屈原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改革家,其特殊身份的精神解读,这不能不说是《楚辞》研究的一个大的缺失。因此,我认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考证,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屈原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份,在其生活时代,是压倒其诗人身份的,注重对屈原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份的解读,更有利于我们正确全面领会其作品的深刻精神内涵,更有利于《楚辞》的全面研究的长远发展。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眼中,甚至在许多《楚辞》的研究者心中,屈原是一个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的楚国没落贵族政治家,他的政治倾向固守楚国落后的宗法宗亲体系奴隶制,抱残守缺不思变改进取,这其实是一个莫大的误解。通过对屈原作品的解读,尤其是对《离骚》《天问》这两个最为重要的作品的解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与之相反的结论:在《离骚》中,屈原先生,一次次的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一次次的表达了他对楚国政治体制进行变革的强烈愿望,用香草美人及浪漫巡游表达了通过变革达成政治清明国家富强这一政治愿望的坚定决心,及他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追求知识、追求进步,刚正不阿、不畏强暴面对各种威胁利诱,不变节、不投降、不逃避,对国家民族百姓忠贞不渝的政治操守。在《天问》中,屈原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事件的追问,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变革精神,一种强烈的怀疑精神,同时又体现出一种博大的开放精神,这样的文章是远非后世那些读死书、不关心政治,不思进取、不思变革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老学究们所能写出来的,可以说这篇文章同样是极为强烈的体现着屈原的变革精神的。由此可见,屈原是一个积极进取胸怀博大学识渊博极富改革精神的政治家,是一个甘愿为祖国的兴旺、为变法大业,英勇献身的楚国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有担当有节义的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的伟岸男人,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千万年永远纪念的伟人,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进程中少有的几个大写的人!
比及屈原的高洁行止,今天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政界的那些个揽功诿过、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漠视民间疾苦、肆意胡作非为的众多官员,简直可以说是千古罪人、民族败类!因此在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再度大力弘扬倡导屈原精神,引导社会正气复归、充盈,让人间处处堂堂正正,让一切贪官污吏成为人人喊打、人人痛恨痛打的过街老鼠!
朋友们,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抛却物质金钱的束缚,摈弃各种主义的虚伪,用我们的鼓与呼,用我们的心与力,用我们的诗与文,用我们的言与行,让屈原精神光耀人间,让屈原的高洁义行,成为我们的人生大方向大准则,让屈原再度的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的人生偶像!
当然对屈原精神的解读,不仅要从精神层面进行,更要从文化层面进行。就此而言,我们仍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为了更好的弘扬屈原精神,传承发扬屈原文化,特意新浪网、人民网开设了屈原文化圈,希望能同各位朋友们一道集思广议,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时代精神与屈原精神结合起来,在新时代中大力弘扬屈原精神,以屈原精神来净化社会净化人生!
端午节纪念屈原
郭向阳 文
江水澄澈
涤荡尽了
历史的烟尘
涤荡尽了
人世间的是非恩怨
用一种博大胸襟
融入凝结
诗人的忠贞
跨越时空
从众多在百姓心中
早已灰飞烟灭的
历朝历代深处
从在百姓眼里
名字比身子烂得更早
到现在连骨头
也没剩下的
古今中外那些个
假公济私胡作非
为又位高权重的
帝王们权贵们
那被鄙视的眼神里
深深的
昭示出
百姓的爱恨
一曲悲歌
传唱千年
历史凝眸
岁月凝固
龙舟的荡动
让一种思想
深入世界深层
百姓的纪念
百姓的爱戴
与任何夸夸其谈的
狗屁主义
无关
与任何的欺世盗名的
唬人理论
无关
几个粽子
一把苦艾
高过帝王的任何冠冕
2010。6.16.(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