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有的人死球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死球了,真死球了。
01
有君子,字伯玉
以“伯玉”为“字”的古人,最出名的有两个。
一位是“宫门蘧车”、“不欺暗室”的蘧瑗。半夜乘坐马车经过君主卫灵公居住的王宫门口,自觉下车敬礼,后世把这种品格称为“慎独”。蘧伯玉还留下了很重要的一句话:耻独为君子。一个人具备了君子的美德还不够,还要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仅仅独善其身追求个人完美,不去影响他人,影响社会,是可耻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今天看来,或许这才是“和谐”真正的内涵和价值。
另一位是“伯玉摔琴”故事的主人公陈子昂。
他俩有个共同的名字:君子。
02
我很丑,可是我很油菜花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又称陈拾遗。
人不可貌相。小陈童鞋长得比较艺术,接近电影“蒙太奇手法”:身材短小,相貌丑陋。更要命的是自幼体弱多病,动不动就伤风感冒打针吃药。
但他命好,投胎技术远超一般人。
小伙子是官N代。据1988年四川省射洪县陈子昂故里武东乡发现的《陈氏族谱》残卷记载,陈氏家族自始祖陈胡公满开始,经西汉陈平、东汉陈寔、三国陈祇,直到陈子昂,共绵延了六十一代。
西汉陈平是陈子昂的二十八代世祖。在楚汉交争时,陈平仕汉高祖刘邦,六出奇计,官拜右丞相,封曲逆侯(《史记》卷二六《陈丞相世家》)。
他还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其好友卢藏用《陈氏别传》写道:“(陈子昂)父元敬,瑰玮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于是远近归之,若龟鱼之赴渊也”。
有权有钱的子昂小朋友免不了沾惹“纨绔”习气,川蜀之地历来美女如云,因此,你懂的,一直到17岁,他只学会了一样本事:耍贱(剑)。
这一年,在和乡里人斗贱(剑)的时候,小陈同学不慎伤了人,吃了场官司,还差点被逮进去吃免费的肯德基豪华晚餐。
阿爹着急了,没收了他的剑,咆哮道:老子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妥妥的学霸,咋生了你这么个没半点出息的学渣?!
小陈被骂得也急了,不甘回怼:学霸、进士有啥好嘚瑟的?给我三五年,您有的,我全有!
和老爹硬怼还“吹牛逼”的代价就是:
他开始要求你像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开启“地狱级”魔鬼训练。
与一般的吹牛逼者不同的是,小陈童鞋不但吹给爸听,还做给爸看:
第二天,他就把所有KTV、洗脚城、足浴店、按摩房的VIP金卡全部扔了,也不再出去斗鸡遛狗捉蟋蟀混饭局撩妹儿,关起房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誉满乡里、声名大噪的时候,陈子昂刚刚弱冠,才二十出头。
父亲陈元敬一直憋着,笑晕在厕所:
这熊孩子,亲生的。
开挂的学霸,尔等学渣,永远不懂。
03
“老子要站着把名扬了!”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20岁,踌躇满志地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国子监接受高等教育。一年后,参加科举考试。
三个手指捏田螺,满以为才华横溢的自己必定金榜题名。没想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名落孙山。
一个人最终能获得多大的成就,只需看他在人生最低谷时候的表现。
撇撇嘴,小陈返回老家金华山继续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永淳元年(682年),23岁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有些郁闷的小伙一打听: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盛行行卷。所谓“行卷”,就是有名的最好是既有名又当官的人为你做引荐。
嗯,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干爹”或“老师”。
好友卢藏用现身说法劝他走“终南捷径”,做“隐士”:你看我,皇帝在长安办公,我就在终南山隐居;皇帝去洛阳,我就跟着去嵩山隐居。这不很快就做左拾遗了嘛。
陈子昂笑而不语,心里一万匹草泥马跑过:
老子要站着把名扬了!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一个老头在长安街头叫卖“古琴”,要价一千缗。
换算成人民币,大约400万+。
所有人都说老头疯了:
正国级领导30年薪水才能买你这把破琴,你干嘛不去抢?
陈子昂走过去:
这把琴,少爷我买了!
旁边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当场就晕了过去:
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这不是上次在“非金勿扰”上被我们集体灭灯的那丑逼吗?早知道他这么有钱,老娘还灭啥灯,当场就能跪舔啊!
小陈得意洋洋地瞅了周边惊得下巴掉了一地的人群一眼,又高声宣布:
明儿个请各位到宣阳里参加在下的“名琴演奏会”,酒水、饭钱、小妹的小费,我全包了!
刚醒过来的姑娘又连吐了几口老血:老公,我还有没开苞的菊花。操我!
《长安晚报》当天的大标题:
神秘富豪百万购琴,称明日于宣阳里演奏,现场多名少女疯狂示爱:老公,操我!
第二天,长安名流、名媛云集宣阳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万众瞩目中,小陈登台。一曲未毕,掌声雷动。就在无数人“再来一首”的大叫声中,小陈捧琴感叹:“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乐,岂宜留心”。说完一把将琴摔碎,邪魅一笑:
其实,我是个诗人。
说完,招呼书僮将自己准备好的诗稿发给与会者。
时任北京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的王适读到他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三十五》),大惊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
是日,《长安晚报》又登出大标题:
百万购琴富豪琴艺高超,诗情更是惊人,多名少妇自恨出嫁过早而跳楼。
04
你是上级,但我是陈子昂
行卷在手,天下我有。
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进士及第,25岁。等候组织安排position。
Positionm还没等到,唐高宗李治在洛阳先挂了。
垂帘听政的武则天想送自己老公回长安下葬。
正是春天播种的时机,虽然所有人都觉得这样肯定会影响农民春耕,但是没人敢说。
一向秉持“黑即是黑,白即是白”的陈子昂想都没想,以平民身份将一封长达千字的《谏灵驾入京书》递到武则天面前:
现在朝廷不富裕,百姓更穷。皇帝死都死了,干嘛非要劳民伤财葬在长安?埋在洛阳挺好的。
武则天“好杀人”是出了名的。
也许太欣赏小陈的文采了,武媚娘居然没有惩罚他的“不知天高地厚”,先给他授职麟台正字——省图书馆管理员。不久就破例提升一级半,让他升任右拾遗——类似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这小子脑子少根筋,很不识趣。BOSS对他越客气,他就越觉得受重视和被信任。一门心思“士为知己者死”,一心一意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略举两例。
(一)
武则天登基为帝,大兴佛教,广建佛寺。他上书《感遇诗.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意思陛下你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像寺庙,既不符合圣贤之君尚俭爱民的美德,也有违佛家清静为本的宗旨。
(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陈子昂第二次从军,抱病随武则天侄子,建安王武攸宜出征东北,讨伐契丹,任武攸宜帐下参谋。
武攸宜虽然一再声称“我的成功是自己一步步努力的结果,和姑姑无关”。但所有人都清楚: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饭桶。
饭桶都天生仇恨和敌视才华与实力,对有个性、有锋芒的才华与实力仇恨尤甚。
陈子昂“犯小人”了:
身为参谋,但他所有的建议和意见都被武一概否决。
前军接连失败,士气大挫。饭桶干脆龟缩不前,做起了“不动”。
陈子昂奋然挺身而出,请缨“愿率万人为前驱”,迎击契丹。
饭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几天后,陈子昂亲眼目睹了武攸宜的指挥能力,看着唐军以优势的兵力却一败再败,忍无可忍的他又一次慷慨激昂地请战,却被贬为军曹——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班长。
05
世人只知幽州台,谁知台上曾垒金?
696年,随军征伐的陈子昂深感学无所用,报国无门,登上了昔日燕昭王筑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幽州台,看着空荡荡的四周,想着渺茫茫的前途,心底升起无比浓重的孤独和悲凉,提笔写下《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97年,壮志难酬的陈子昂忧心忡忡,“感昔乐生,燕昭之事”,又愤然写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中的《燕昭王》写道: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本来毫不牛逼。
他本名姬职,是燕王姬哙的儿子,曾经在韩国做人质。姬哙想赶时髦,将王位“禅让”给相国的儿子子之。太子姬平不服,伙同将军市被攻打子之,燕国大乱,史称“子之之乱”。
齐宣王见有机可逞,发兵攻破燕国,姬哙和姬平被杀,子之被齐兵抓住剁成肉酱。
子之之乱平定后,燕国无主。赵武灵王派重兵护送姬职回国即位,史称燕昭王。
燕昭王认为齐国杀了自己父兄,又抢了燕国数不清的土地、粮食和花姑娘,一直恨得牙痒痒的。励精图治,想方设法提升燕国的核心竞争力。
怎么最快最好地强大燕国呢?
战乱时期,什么最贵?
人才!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老臣郭隗:“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忘不了。但是如今燕国国力太弱,还不能报仇,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才呢?”
郭隗沉思了一下说:“我先给您说个故事吧。”
郭隗说的故事名叫“千金买骨”:
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国君挺高兴,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出发了。没料想侍臣到了的时候,千里马已经病死了。侍臣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国君大发雷霆:“我要你买的是活马,你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是怎么肥四?”
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您舍得花钱买死马,还怕没人把活马送过来?”
果然,不出一年,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
姬职大受启发,马上派人造了一座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拜郭隗做老师,每天早晚亲自问安。还在郭隗房子旁边筑了一座高台,台上堆满黄金,放出话来:
谁觉得自己有本事,就到台上取黄金,再在王宫报到登记就好了。
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各国人才蜂拥而至:剧辛从赵国来,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一下子人才济济。
燕昭王很快就牛逼了:
邹衍和乐毅定下“与天下共图之”的孤齐、弱齐计策。齐国很快就成了过街老鼠,被各国轮番攻打,满地找牙。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赵、韩、秦、魏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很快连克72城,直捣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
燕昭王姬职最牛逼的一次,是“杖儿止谗”。
齐国被灭只剰莒、即墨二城,乐毅碰上了旗鼓相当的对手田单,久攻不下,进而想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慢慢感化齐兵主动投降。
昭王的太子是个棒槌,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自己便可当上齐王。昭王一听这话便蹦了起来,先打了独生儿子二十大板,指着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他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随之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要封乐毅为齐王。
抚今追昔,进退两难的陈子昂怎能不“怆然而涕下”?
06
《葬花吟》中思雪芹,幽州台上祭子昂
歌德说:“一个作家……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陈子昂与刘勰在《文心雕龙》所提倡的“风骨”一样,一直孜孜于对风骨美的极致追求。
他在《修竹篇序》中感叹:“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此处的“道”应是与刘勰相同的儒家文化之道。他虽然屡屡发出求仙问道之叹,然而激荡自己生命本源的还是儒家精神,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与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他的人格力量。
陈子昂从儒家文化中汲取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积极地追求人生的社会价值。他力倡风骨论,也正是这种文化精神与生命意志在审美意识上的反映。可以说,儒家文化中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也是他风骨论的精神源泉。
且看他696年所作的《登泽州城北楼宴》
平生倦游者,观化久无穷。
复来登此国,临望与君同。
坐见秦兵垒,遥闻赵将雄。
武安军何在,长平事已空。
且歌玄云曲,衔酒舞熏风。
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诗中提到秦国大将武安侯白起,他曾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并提出美好希望:皇上将任用贤才,国家的问题将得到解决。短暂的失败并不可怕,他们不应该作为失败者而被怜悯,而是为下一代官员——“青衿子”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反思价值。全诗充分显示出他儒家的乐观英雄主义。
陈子昂之后一百年,李贺访问这一战场,写下著名的《长平箭头歌》。
后人将他的“诗骨”——他的品格、理想、追求、倡导,概括为两个词语:
“幽观大运”、“考察天人”。
陈子昂诗中,随处可见“孤兽”、“孤清”、“孤鳞”、“孤英”、“孤凤”、“孤翠”、“孤征”、“孤愤”、“孤剑”、“孤松”、“孤舟”、“孤烟”,“独坐”、“幽独”、“独青青”、“独婵娟”等“孤独”意象。
一首《登幽州台歌》,为这些无以言说的孤独,写下了最佳注脚。
遗憾的是,纵使他写下那么多让人感同身受的孤独。他的孤独,却无人能懂。
697年,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随即被权臣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陷害,被捕下狱。
700年,陈子昂冤死狱中,虚岁四十二。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或许,只有曹公雪芹的《葬花吟》,才埋得下大唐这具赫赫诗骨。
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这个时候的陈子昂,还只是个花骨朵。
但这个花骨朵,已经让人见识过他绽放时的绚烂和芳香,千年以降,犹自让人叹服和敬仰。
我不由想起一句台词: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我想,耐不住孤独的做人,大概会更惨:
连骨头都没有,只剩下咸、湿。
原载个人公众号:火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