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大航海,是下一代的「范式转移」


  在大多数时刻,「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都是一个相当生僻的词语,它本是指的是专业学科的基本理论遭到倾覆,从而导致原本的常识悉数要被改写。

  比如当地圆说取代了地心说之后,把地球当成平地的假设、理论乃至推导全都不再成立,不同的范式降临同时带来了认知革命,淘汰着习以为常的旧观念,也建立着约定俗成的新规则。

  Social Capital的投资人Alex Danco曾经借助「范式转移」的概念来解释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计算机革命:数字经济正在激进而非渐进的建构范式,以至于互联网的代际间隔可以低到十年甚至五年,Google一代和Facebook一代可以拥有迥然相异的话语体系。

  - 科技产业如同一棵树那样,按照两种方式生长:一是伸展到邻近行业,随着入侵而改变了稀缺资源的特性;二是反复递归地自我发展和改变(每一代技术都会演进出最新的稀缺资源);

  - 主干的生长会非常快—在过去几十年里,大概每6年左右就会出现一种新的范式(以及千亿美元级的统治性技术公司);

  - 而伸展到其他经济板块的树枝的生长往往要慢一点,这主要是因为被变革的商业模式和范式往往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

  就像智能手机对于功能手机的取代,最终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恢宏大幕,在重新定义了手机这款产品的用途之后,接踵而至的繁荣养活了产业链上的丰富物种,无论是硬件生产商、系统开发商、软件服务商等等此类的中心组织,还是哪怕只是用手机接单跑腿送货这样的依附于整个商业生态的参与角色,都是技术、资源乃至用户习惯发生转移的受益者。

  另一方面,「范式转移」的最大红利在于,它创造从无到有的市场之后,能够实现基于真实需求的长期增长,与经济学的供给侧理论相似,移动互联网创造出来的消费规模,是滋养产业进步的主力引擎。

  只是,如果将智能手机视为接替个人电脑的增长品类,那么下一代「范式转移」会在哪里?或者说,和芯片、网络、生活方式相关的数字化革命,还会爆发于何处?

  根据调研公司Newzoo的统计显示,截止至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的保有量约为33亿,几乎接近瓶颈,加上2.7年的平均换机周期,出货量的增长曲线不再上扬已成定局。

  该转移的范式都转移了,剩下的就只有缝补工作,也是造成现状疲软的原因之一,从资本布局未来的方向来看,存在兴奋潜质的领域有三处,分别是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和物联网。

  事实证明,未来的确是以不均匀的形式到来,至少是在近年以来CES电子消费展的表现上面,厚此薄彼的变化相当显著: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和场景都过于局限,虚拟现实则尚未脱离昂贵玩具的范畴,它们都对行业泡沫贡献颇多,唯有光环最少的物联网(IoT)积厚成器,入局玩家反而最多。

  以接连宣布和Simon Electric(China) 、TCP、Silicon Labs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涂鸦智能为例,这家来自杭州的创业公司已经进入了上万家家居制造商的生产环节,帮助它们把现有产品以最低的成本进行智能化的开发。

  和可穿戴设备或是虚拟现实不同的是,物联网并不需要凭空创造新的需求,每个人本来就要购买灯具、空调、冰箱、门锁等等商品,这在全球始终都是远超万亿级别的市场体量,而物联网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条升级换代的路径。

  对于消费者而言,物联网的体验收益是随着场景拓展而逐渐增加的,就像如果专门只是用手机开关台灯其实可能比实体按钮更加麻烦,但是如果全家的各种设备——从照明到安防,从温度到通风,从音乐到娱乐——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管理,那么生活的便利性也会变得前所未有。

  涂鸦智能在今年的CES领取了一项「AI+IoT科技创新平台」,这或许足以体现出它的野心,其平台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瞄准的正是传统制造商在物联网方面不具备的技术转型能力,用现成的轮子取代重复造轮子的浪费。

  比如灯泡制造商在推出物联网商品之前,不用组建几百人的数字化团队用上动辄三五年的时间成本研发它其实并不擅长的软件系统,而是可以继续专注于灯泡产品本身的生产,而涂鸦智能可以为灯泡搭载控制板、云计算、联网模块等软硬件功能,并使新出厂的灯泡可以用手机、语音等多种形式管理,成为智能终端。

  在马化腾和朱啸虎的朋友圈「互怼」剧情里,前者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放一堆哑终端有什么意义?」

  尽管在此语境里,「哑终端」指的是共享单车的智能锁,但是物联网也同样注重终端究竟是「哑」的还是「活」的,把物理设备和智能手机连接起来这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双方的通信传输不仅是单向的,还能让终端拥有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就像新闻客户端产品无不标榜自己可以汲取用户的兴趣偏好来呈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送订制,那么在更加简洁和具体的家居环境里,让智能设备自己学习主人的要求和规律,恐怕才是比拿着手机输入指令更加符合未来想象的画面。

  在发现用户进入熟睡状态之后调整湿度、自动根据其工作日程提前解冻牛排、当客厅开始播放电影时灯光主动调暗……这些设想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来支持,而涂鸦智能这样的企业,则把SaaS视为一个驶入新航道的入口。

  有数据统计,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产品数量将增长至700亿台——相当于智能手机存量的20倍——并有潜力达到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严格来说,涂鸦智能所占据的的生态位,和Google、亚马逊这样的巨头平齐,尽管在活动半径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蛋糕的体积和充足的时间,可以存在持久的竞争。

  涂鸦智能的创始人王学集算得一手好账:

  「当前的照明、电工及大小家电产业中,智能化比例尚不足5%,起点低,意味着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另外单品智能化是不够的,用户需要智能产品间互联互通,能用一个操作系统去控制它们。涂鸦智能做的不只是IoT Platform,更是IoT OS,在我们看来,它就像物联网领域的安卓系统,因为它用一个操作系统,一个App就能控制所有打通的智能设备。」

  然而涂鸦智能的目标不止于此。在为全球制造企业提供同一套开放操作系统的同时,它安静又迅速地成长为全球最大的IoT OS平台,并以标准化这一拿手好戏,将平台上的技术能力具象成嵌入式SDK或是硬件端API,让开发者非常方便的基于soc芯片或者mcu芯片做业务功能。通过云端的配置和自动化代码生成机制,开发者无需关注复杂的IoT通信协议,编写特定产品的业务逻辑即可实现产品功能的开发。换言之,每个人都能在涂鸦智能的IoT OS平台上成为智能设备开发者。

  据悉,涂鸦智能已经拥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的逾2万名独立开发者,已经开发10000多款智能产品,包括智能煤气灶、智能宠物喂养机、智能种草机等个性化产品,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它的舞台已经足够广阔。

  根据埃森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5G的到来将会加速智慧城市的落实,这种从政府到民间的全面投入,也意味着史无前例的动员性机遇,新兴的职业包括智能家庭开发者,就像是设计师一样,能够为每个家庭部署符合成员需要的科技方案。

  很多事情正在纷至杳来,自动驾驶的、甚至可以飞上天空的汽车,物品产权从私有到共享的转化,日臻接近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机器人,以及将所有的可见之物都连接在一起的超巨大网络,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所有人都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