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董事长潘慰感叹:这个品牌值得尊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今天的市场情况和40年前已经今非昔比,九零后的新消费人群更喜欢专业而简单的餐饮体验。顺应大势是企业家们的本能反应,找到今天主力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并努力满足它,考验着餐饮企业家们的见识和功力。未来到底哪个品牌会走的又快又稳,我们在现在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味千拉面董事长.潘慰       

 

一本书里的内容,应该交由读者去权衡一二。

若人人读上去是这个理了,那么这本书就成功了。

 

为此味千拉面董事长潘慰倾情作序,娓娓道来,

邀您一起见证黄记煌的成长,《快鱼战略》的成型。

 

《快鱼战略》推荐序部分:

 

创业难,餐饮创业更难。我在没有进入餐饮以前,从事的是食品行业,本来以为这两个行业都是和吃的东西有关,凭借做食品行业的功底,做餐饮应该问题不大,但真正进入到餐饮行业,才知道开一家有多么不容易。

 

味千拉面在1995年拿到了日本味千拉面的代理权,到今天已经有23年的时间。即使如味千这样拥有成熟模式和管理机制,每开一家餐厅,仍然需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门店选址、装修升级、人员选聘、物流配送、后勤保障、开业手续等一系列问题,哪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恶劣影响,让整体运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我的一些朋友从其它行业进入餐饮后,经常后悔不叠,觉得没有哪个行业像餐饮这么难,看着很简单,做起来才明白这湾水原来深的很。

 

餐饮行业带有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特点,离开人力什么都玩不转。现在做餐饮,资金、模式、店铺都不是问题,但用人荒真的不好解决。20年以前开店,招聘的员工都是帅哥美女,企业都是挑着拣着使用,无需为员工不服从管理操心。但现在不行了,今天的员工招聘以阿姨、大叔居多,管理方式需要委婉细腻,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员工心态稳定,尽量减少成熟员工的非正常减员。

 

黄记煌董事长黄耕早有预料,他认为餐饮企业希望做强做大,必须减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也就是餐饮产品不能由厨师烹制,用工厂化解决快速出品问题。黄耕是厨师出身,最早在老国企的餐饮企业工作,对餐饮行业的发展瓶颈认识深刻。在新的市场形势下,过于依靠厨师手艺生存的老字号餐饮,确实在经营上出现了疲态,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黄耕的这个观点。

 

黄耕是一个很喜欢琢磨事情的人,开会、聊天、吃饭都能够看到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每次和他碰到一起,总会发现他有新思想、新发现。黄记煌的店面设计好像从来没有停歇过,这几年感觉他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表现。2017年,黄记煌品牌形象4.0版在上海推出的时候,我曾经到现场观摩,见证了黄记煌的执着和努力,也感受到了黄记煌管理团队在黄耕董事长的带领下不断追求的气势。优秀的餐饮企业肯定会有一位优秀的创始人,黄耕的状态决定了黄记煌发展的速度和体量。在中国的餐饮企业创始人中,黄耕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位。

 

黄记煌值得同行和竞争对手尊重。黄记煌的商业模式和味千拉面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工厂化的产品制作减少对人工的使用,让现场员工的操作既能简单方便,又能保证口味标准,便于连锁店面的快速复制。黄记煌发力的品类是中餐产品,他们努力的方向是让传统中餐在保持口味正宗的情况下做到大批生产,满足城市里新新人类的专一需求。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今天的市场情况和40年前已经今非昔比,九零后的新消费人群更喜欢专业而简单的餐饮体验。顺应大势是企业家们的本能反应,找到今天主力消费人群的消费特征并努力满足它,考验着餐饮企业家们的见识和功力。未来到底哪个品牌会走的又快又稳,我们在现在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