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则与市场脉络


奥地利经济学派对自由市场的推崇为人们所熟知,他们坚信自由市场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播,否定“知识僭越”的构建主义,认为人们能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学到足够的信息应对个人的需求和利益,而“市场失灵”则意味着反自由市场行为的存在。二战之后,政府干预经济被普遍接受,上述这一限制政府行为的主张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无论左右两派推行的经济路线也都不能跳出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由其影响,为了实现与美国经济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而尊崇美国的政策取向。

人的理性,即政府的理性却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各国文化不同,在美国成功的政策,在其他国家未必就会到位。任何事物均其来有自,并非凭空产生,“拿来主义”和嫁接必然会让原有事物走样,有的可以成功但不是浑然天成,而是在自由市场可以选择的机制下如此而来的当属好的选择。人们在拿“不确定性”说事,其实不仅仅在于政策推行或者企业战略推行无法预知相关方的反应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这样的话,即使通过设定政策目标和增加透明度也只会引导一个大致的方向,因为你永远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应对可能的情形,但是你必须确定你需要开展的事项,应对各种问题。
市场经济绝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中国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越是快速的发展越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这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源泉,即封闭的经济无法实现良好发展,推行市场经济就不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如果经济活动真的如人们所认为的是单纯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必然也会产生人们之间的矛盾,贸易战就是如此,而人们的需求却有不同的层次,这造成矛盾的复杂性,贸易的开展或者产业的协同不能侵蚀人们之间的需求状况。
综上,人们均在一定规则下开展经济活动,规则是强者的逻辑吗?显然这根本不成立,即使在“一超多强”的历史格局下,美国也做不到。规则是自发产生的吗?人们在不断碰撞过程中,为了节约、降低成本在一致的基础上产生,但如何才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来指定规则?这是人们学习能力在起到很大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的,因为人们面对同质事件的时候会在已有的方案中遴选,比如交通规则。规则的确定是自由市场经济最为根本的活动。
同时,在高精尖科技产品领域如何从对方学习到规则呢?比如美国人制造出芯片,我们以此发展出自己的通讯产业,不论历史因由,既然美国人首先制造出芯片,那么它自然有其产生的逻辑在,中国也可以在芯片这一领域进行追赶,如果以其现有的格局和规则,中国的研发会付出较低的成本还是较高的成本呢?这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的格局和规则,在以较低开展活动的成本下,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而如果要产生同样的产品,则需要从对方开展活动的缘由来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