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企业家精神


  关于区块链在金融上的应用曾引起广泛争议,很多人都认为原因在于各国央行都超发货币,引发创新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对自己劳动价值贬值的焦虑,由此在精英群体中出现价值评估稳定增长的数字货币。抛开金融和劳动价值的角度,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一书中,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杜均以自身丰富的区块链创业投资经验,从区块链与金融、农业、能源、智能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务、公益等行业结合的50个案例出发,全面呈现了区块链应用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态势。

  举例来说,阿里云的架构在面对类似于双11的海量用户集中访问时,如果将所有数据涌入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必然会出现堵车,所以将焦点分散在不同区域,以“安全、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开放、匿名、去中心”的方式来标记所有信息和交易,就能避免局部拥堵而引发的全城拥堵——这一点,在交通指挥系统的设计上也是如此。区块链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在每个局部都能形成自己的生态和价值交换,在未来扁平型的社会组织中,通过分布式、多中心的架构,更能有效防范系统性崩塌的风险。

  在未来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企业家及其构建的生态共同体,将是社会组织形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区块链的构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企业家精神》,多中心的含义不是没有中心,而是每一个生态经济体都能承担中心的压力。黄文锋教授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源于生命本源中的不安分、喜欢折腾的动物精神,在人类社会实践中表现为不甘平庸、视事业为生命的特征。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总是追求突破限制,表现出一种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精神状态。而这种精神,是创建各具特色的区块链和生态经济体共同体的精神源泉,也是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各具活力丰富多彩的文化。

  当然,在企业家精神构建的区块链中,人工智能(AI)是提高效率、创建智能社区的重要武器。在《人工智能新时代: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真实落地50例》一书中,日经BP社通过50个应用市场中的案例,展示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图像和语音识别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聊天系统和控制系统。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深度学习(多层神经网络算法)的成功,以及打败竞猜大王的美国IBM“Watson”的登场,以及战胜世界所有围棋高手的alphago,实际上发展、产生了支撑“庞大的数据”以及能够处理“庞大数据的IT基础”。这也是区块链计算和价值评估的基础,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价值体现。

  有了构建未来信息社区的AI(人工智能),互联网迈向“物联网”,以及“万物互联”的实现,就逐渐成为了现实,《智联网——未来的未来》中,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展示了“区块链”+“物联网”的“物链网”时代,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边缘智能”、“实时物联”和“云端升华”三大核心技术,能将单个产品的价值通过互联形成系统,由其构建的生态环境般的虚体场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物联网的价值,迈向智联网的新阶段。

  最后,在一系列的新技术的驱动下,加上我们传统文化中生发出来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已经渐渐成型。在《探寻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工银投行宏观经济与行业展望》、《中国经济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两书中,无论是作为实干家的工银投资部总经理李峰,还是市场经济的先驱吴敬琏教授,都看到了中国2025年腾飞的路径——现有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面临的问题,不是存废,而是转型;传统产业和金融,要勇敢拥抱新一代的技术革新,“fintech(互联网金融)”和“中国制造2025”,将是未来十几年最大的风口和财富聚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