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已于近日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意见强调,要合理把握开发建设时序,严禁借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名义盲目搞城市扩张。(5月9日新华网)
随着高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地级市和一部分县级市对“高铁经济”盲目乐观,为争夺一个站点动用各种资源,大有不惜一切代价之势。似乎只要有了高铁站,城市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就能带来客流、物流和资金流,就能带动城市加快发展,而没有高铁站似乎城市就矮了一截,就错过了发展良机。2015年以来,各地的高铁争夺战益发激烈,相关报道频现报端。尽管并非每个城市都能从拥有高铁站中获益,但对“高铁经济”的崇拜还是有增无减。四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对“高铁经济”给予规范引导,正当其时。
高铁站点的设计基于各方面的考虑,考虑的是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迁就一个城市,而对站点设计进行调整。对一个城市发展而言,建高铁站有利有弊。有的利大于弊,有的弊大于利。倘若是后者,不建也罢。
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区域位置、经济基础、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人口数量、历史沿革等等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是建一个高铁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就能对城市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主政者如果没有对城市本身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如果没有对城市发展脉络和发展阶段有清晰的判断,那么就很可能被“高铁经济”的激情裹挟,迷失在无谓、无用而又误事的高铁争夺战中。
当然,打着利用“高铁经济”的旗号,为城市建设铺摊子、为房地产发展找概念、为自身政绩添光彩更不可取。有些城市的产业规模、人口数量、资源禀赋等根本无法支撑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却依托高铁站凭空规划一个新城,结果房子建了一大片,但是没人住。乘客下了高铁站还要用半个小时的车程到城区办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把一个城市带入畸形发展的轨道。
四部门的文件是指导性的。各省还要结合实际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文件,提出一些细化的数量指标,指导本地拥有高铁站或即将拥有高铁站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理性对待“高铁经济”,让高铁站真正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