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家李江涛: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文/著名管理专家李江涛教授(微信公众号:李江涛商业模式创新)

 

​李江涛教授

先看下面这个典型故事。

01

案例:辽宁有一个老师,他把一个曾经只考了9分的孩子送到了清华。这个老师第一次见这个学生的时候说:“我们俩谈谈好不好?”这个学生很紧张的说:“行啊。”这个老师就问他:“你考了几分啊?”学生说:“我考了9分。”“那我问你,上课的时候你听没听讲?”学生说“我不听。”“那你上课记不记笔记?”学生说:“我不记。”“那你回家预习吗?”学生说:“老师你说的都是废话,如果我回家预习了,上课还能不听讲吗?我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写作业,回家预习什么?”“那你回家写不写作业?”学生说:“更不写了。”这个老师马上就说,“你看你,上课不听讲,不记笔记,回家也不预习,也不写作业,这不等于一点没有学嘛!你考了9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简直是个天才!”这个学生一听——老师怎么可以这样看我,有道理啊。老师接着说:“如果你努努力能不能考19分啊?”学生说:“这个有可能。”“你努努力能不能考29分啊?”“这个有可能。”“你再努努力能不能考39分啊?”他说:“这个也有可能。”

从9分开始,这个老师不断去激励他的学生,考19分、29分、39分......一直到最后考到清华。当然这是个特例。这说明什么?你从什么角度看待人才,人才出众就朝什么角度发展。管理学中有一个定律:你怎么样看人才,人才就会怎么样的表现;他怎么样表现,最后就会怎么样的效果。

有一个特别幽默的希腊神话故事,很多人在培训课里都讲过它。

02

案例:传说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且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给她取名叫盖拉蒂,还给她穿上了美丽的长袍,经常拥抱它、亲吻它。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毕竟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非常绝望,他不愿意再承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来到阿弗洛蒂代的神殿向她求助,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稚、美丽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弗洛蒂代,女神决定帮他。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雕像发生了变化,盖拉蒂复活了。最后,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

虽然这是个希腊神话故事,但是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你把爱奉献在哪里,就会从哪里得到回报。我们有些时候会拜佛,拜佛拜的是什么?其实你拜的不是佛,而是你的心。你的心越诚,你心中的佛会越拜越灵,佛的灵性来自于人。

后来美国有一个叫罗森塔尔的专家,根据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总结出了一条在教育学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的定律。

03

案例:罗森塔尔到了一所学校,对那里的校长说:“我发现这个学校里边有20个天才,能不能让这20个天才单独组成一个班,对他们进行单独培训。”校长说:“行啊。”学校有这么多天才,他感到很高兴,于是就让这20个学生组成了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新班级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人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明显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到毕业的时候,其他班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孩子根本没法比。等他们毕业以后,罗森塔尔教授继续跟踪这些孩子,发现这些孩子最后都非常有出息。校长感到很奇怪,他就问罗森塔尔教授:“你是怎么发现这些孩子是天才的?”结果,罗森塔尔教授嘿嘿一笑,说:“这些孩子是我随机选出来的。”这个校长一愣,后来一下想明白了。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的内涵和这个希腊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怎么看他们,他们就怎么成长。如果他在你眼里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就会越来越聪明;如果他在你眼里是个笨孩子,他就会越来越笨。所以说“只有笨家长,没有笨孩子”。因此,在人才突破方面,请大家记住这个结论:只有不好的领导,没有不好的员工。

有一次我讲课的时候,一个家一长跟我说:“李老师,我很苦恼,我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是差,是很差。”我说:“差到什么程度啊?”他说:“他总是考最后一名。”我当时就问他:“你听了课之后有没有启发?”他说:“没有启发。”我说:“我要恭喜你啊。”他说:“你恭喜我什么?”我说:“别的孩子还有退步的可能,你的孩子只有进步的机会。”他听完先是一愣,然后马上说:“有道理。”

所以说不是没有人才,关键要看你要怎么去对待人才,你能给他什么样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家一定要去了解你企业里的人才,要看到人才的长处,因为优点是需要发现的。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佛教里有句话叫“佛眼看人,人人即佛;鬼眼看人,人人即鬼”。大家要学会用这样的,恩维去看待人才。

有人说:“李老师,你这样说有没有根据?”有啊。你们有没有注意:一旦把企业做成功了,会有一批很厉害的人才出现。回顾中国历史,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会带领出一批大将。大家想一下,这些大将原来厉害吗?不厉害。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什么长工啊、跑堂啊、衙役和小官之类的人,但是他们最后都成为了大将。这种现象在理论上怎么解释?瑞士有一位叫丹尼尔·卡尼曼的经济学家,通过对预期效应理论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认为人的成长跟成长机会有关系,人的先天才能不是特别重要。

各位企业家在人才问题上要注意这个结论,因为你对“人才”这个概念的理解决定着你是否能发掘出人才。但是,是不是说我们有了正确的理念之后,就一定能挖掘到人才?不一定,你还要有合适的方法。要想实现人才的突破,你必须从理念上和方法上做双重文章,这样你才能寻找到人才问题的突破点。

在人才的提升方面有哪些方法呢?最重要的方法是我们要学会识别人才。有人说:“李老师,你刚才不是讲了吗,人才的成长来自于机会。为什么还要去识别人才?”请你注意,我说的识别,指的是要善于从人才身上发现他的优点,不断去鼓励他,同时你自己也要进行理性地判断。因为人的有些才能不是短时间能培养起来的,所以说你要善于从员工身上寻找那些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培养才能积累起来的能力。

比如说诚实。为什么几乎实际上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员工要诚实,因为诚实是一种美德,而这种美德不是短时间能培养起来的。在比如说敬业精神,比如说人的毅力。有的企业家跟我说:“李老师,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比较倔强。”我说:“倔强也是一种美德,而且这种美德不是短期能培养出来的,是我们生来有之秉性。”为什么倔强好?中国有句古话,叫“家有强子家不贫,国有忠臣国不亡”。从某种程度上讲,倔强是自信的一种表现。我们在识别人才时,要学会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