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的价值来源
农业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农庄和农场,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以及由农民为主构成的产品交换体系,其价值来源于基于土地的劳动的产出。工业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厂以及以工厂主为主构成的产品交换体系,其价值来源于基于工厂的劳动产出。平台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各类平台以及由平台连接而形成的由生产、交换、消费构成的互联交换体系。其价值来源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连接产生价值
在网络之上,通过连接一个细分领域的供需双方或多方就形成了一个运营平台。由连接形成的运营平台一般是中心扩散的星形结构。平台中心是运营机构。连接产生价值,主要是因为,通过连接把分散的力量集成在了一起,通过中心调度产生了功能优化,使原有的潜在价值发掘出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运营机构需要迅速地扩大连接规模,达到最低规模效应的临界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达到临界用户规模所需的费用本质上是构建平台价值和能力的投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这种投资不像工业时代的工厂投资那样是集中在一起的,是可见的,就被一般人认为是“烧钱”。
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中的 “+”就是连接的意思。互联网与任何一个专业的领域相连,就是“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是一种“互联网+”专业领域的方法,是一种实现的经济形态。要达到这种形态,“+”总的临界值或阀值就变得十分重要。平台在投资阶段的全部工作就是达到用户的临界值并维持其稳定性,也就是建立所谓的“粘性”。达到临界值,保持稳定性是平台实现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这个基本条件基础之上,平台中心才有可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创造出新的价值。因此,连接是创造价格的条件。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连接的成本大幅降低,为连接达到临界值创造了条件。由于手机的用户是个人化的,因而连接的价值就首先在个人消费领域发展开来。最初的微信和网购就是在此条件下活动了爆发式发展。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都是连接产生价值的实例。一方面连接供方,一方面连接需方,把二者群体性地汇集到一个平台上,连接本身的规模化就产生了广告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平台的外部效益,俗话说“羊毛出在猪身上”。在这种局面下,连接的群体获得了第三方价值,这是连接的初级形态。正是这个初级形态,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力量。
2、共享创造价值
共享的反意词是独享。在互联网之前,许多物品只能独享,基于所有权的物品独享。独享之物总有空余。共享实际上是共享空余。哪里有空余?空余信息需要汇集和分配,这种工作只有平台能做。平台经济挖掘出了这种空余资源,成为共享创造价值的基础。
共享的核心在于找到共享物品或共享资产,同时建立一个范围广泛的调度系统。现实中共享的物品首先是私家车,之后有了专车,演变成专门的共享出租汽车公司。本来出租车就是一种付费共享的形式,由出租车引伸出共享经济也就顺理成章了。出租车共享嫁接互联网,生成了专车经济。专车经济启发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共享单车由于本身成本价值低,可以集中投放、用户共享。这种方式固定了一端,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从移动物品共享,发展到固定物共享。近来推出的道路共享,即“虚拟轨道交通”,就是一个例子。顺着这条路,共享经济将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物尽共用。本质是节约型经济。这种经济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当共享经济充分发挥时,人类并不需要生产比现在更多的东西。共享经济节约了全社会的生活成本,并将进而节约生产成本。现有的设施将为更多的生产者所共享使用,反过来,同样的设施将具有更大的产出。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拥有了对资源进行充分调度的网络工具,具备了技术条件。这种新的技术条件的出现,对人类的生产、交换、消费来说是革命性的。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才是原本意义上的经济学,即用尽量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
共享创造价值,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共享中心来调配资源,同时,通过网络及时地把调配信息直达用户。我们现在大家追逐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一系列共享,就是这个基本原理。基于这个原理,一切闲置的东西都可以共享。
3、融合创造价值
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创造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它产业基于互联网实现了新的产业组合,进而产生了新的产业形式和产业生态。实际上,融合产生价值是互联网发挥作用的最早形式。
由于互联网的作用,各地生产的零件无须在一个集成工厂组装完成,而是在用户或用户中心完成。这样,一个产业的组装工厂就不再重要了。戴尔是最早利用这个原理制造计算机的厂商。同时,由于网络的作用,用户服务中心可以与产品厂商分离。遍布印度的呼叫中心就是这样形成的。互联网消除了地区、时间的差异,使生产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价值。
更深入的融合是互联网参与到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德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问题的。互联网的作用使得个性化制造成为可能。真正的“量体裁衣”、“看人下菜”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这种融合使得工业化中的规模化标准化带来的问题得以解决。“先生产再销售”的工业化过程转化为“先销售再生产”的信息化订制过程,强化了生产的计划性,减少社会的生产浪费和无序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类有计划生产的理想。如果说共享经济侧重于消费环节的话,融合主要产生于生产环节,二者都是更高效率利用资源,更加贴近了人类的生活。
很显然,融合的过程也是要基于平台的。融合的基础是平台提供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社会所要求的竞争能力实际上是平台的竞争能力。如果说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不同的话,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在这里。德国已经构造了一个智能化的平台体系,而中国还是一句口号。中国制造赶上了工业化的末尾,以低廉的成本实现了规模化,背后的支撑是廉价的人力资源。而工业4.0是追求高价值,是创新。一个处于生产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体系如何演化成一个高端的高技术密集的体系,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