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44章 名与身孰亲?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主旨:本章应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章节。仅在世俗层面就能解释通。
本章是讲两个国度之间的得失关系,即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得失关系。
一个是属天的道的国度,是无形的,属灵的,永恒存在的,
另一个国度是世俗的,是有形的,是属世的,是暂时的,
得失又在哪里呢?当人全身心投入到世俗,
他们可能会问:那份平安真的存在吗?当你被道摸着时,
关键词:亡,是正常该有的却丢失了,是可以避免的,称亡。 如“亡羊补牢”。而死是指肉体的腐烂归土。又如“死而不亡则寿”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你所追求的名望与你的身体相比,哪个更根本,更应当被重视呢?
身体与你所喜爱的身外之物相比,除了远近关系之外,
而庄子在“养生主”中也强调,不要以有限的,
得到暂时的产业却丢失了永生,甚至连肉体也早早地死去了,
这三句讲的是,世人不要以亲搏疏,以重搏轻,以永生搏世俗之物。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所以,你过分贪恋世俗,沉溺于属世的名望与灯红酒绿,
如果你过于贪爱财物,积聚财宝在地上,那么你积聚的越多,
诚如犹太版道德经中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因此,对于世俗需求应当是,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无论追求世俗,还是为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可贪恋,不可积聚。
总结:人的眼前同时摆着世俗与道,有属世属肉体的死,
老子《道德经》第44章 名与身孰亲?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