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大败局,最疯狂试错,结果还是不知所错
文/查钢
引用:2017年5月,20国青年评出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新四大发明时,中国人很高兴,歪果仁很服气,但不到一年摩拜卖身,ofo度日维艰,迅速退去光环坠落凡间。
共享单车确实烧钱,但这在中国创业圈里很常见,从打车到外卖都干过,雷布斯也语重心长,“创业还是要有烧不完的钱”,只不过共享单车烧得既没品味,也没技术含量,最后还引火烧身,几十亿美元落得这个结局,谁都没想到。
共享单车的衰落对创业圈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不仅终结了烧钱暴力美学,而且嘲弄了曾经有效的所有成功套路。
比如,钱多就一定赢?
跑得快,就一定安全?
有份额一定赢?
“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不再是制胜法宝?
造蛊式哲学不灵了。
“共享单车”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如今颓势引起的连锁反应值得深思:
深思一:共享单车打破了创业者的“创业神话”:
创业的衰退期来得太快了,现在市场并不是到处都是“风口”,创业项目也不都是“猪”,“共享单车”的“过山车”经历像一盆冷水,让创业路上的行者不由打个寒战,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创业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梦想”是有的,但仅仅只是一个初心。
不要说;“我若套现了15个亿,我还创什么业啊”!是么,提前你要无限的烧钱,烧钱,烧钱!
深思二:拥有资本实力的创业者也不一定就能创业成功。
互联网+加速了商业进度及格局变化,使百年企业与“小鲜肉”同台竞争,“资本”不再是决定企业大跨步的决定因素,“资源”才是撬杠,只要创业者找准支点。
如今的创业群体并不都是草根,有大量的资本拥有者也说自己是创业者,创业也不再只在“低成本”阶段,赚“快”钱,“玩”金融,白手套,这是某些精英创业者的创业悖论。但是,“共享单车”市场频频崩盘,这也打脸了那些高智慧商的创业者,雄厚资本不是创业成功的优势,因为,创业失败对每个创业企业都是一个“黑洞”。
当前创业环境进入了常态化,据全国工商联合会编写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的在10年内死亡......是不是贴上了“创业”的标签就好像心里平衡一点,扯开创业的遮羞布,努力活得好一点,每一个企业都在不断的自我突破:
突破一:创业不是问题,创新才是关键:
创新不仅仅只是表现在于新、奇、特,更应要对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再次放大与内涵的重新定义。没有纵向的的提升,只是在平面上奔跑,只是等于零。“风口”从来不是普通人就能看得见的,不要太相信雷军和马云们的“心灵鸡汤”,因为境界和格局不一样,砍柴的和放羊的不一样,只有一样,都要用“创新”这个工具,“刚需”是始终存在的,而“极致”是形容词,苹果的市场突破万亿,并非是因为苹果与众不同,而是因为苹果创造了极致的用户体验。注意关键词不是“极致’,而是”体验“,体验的极致化带来粉丝和社群。
“快”是什么?“快”是信息的再扩散,而不是浮躁的心理欲望,互联网+赋予了创业者的一切皆有可能,冲出速度来,自然就会有利益攸关者跟风吹捧。
资深策划人查钢老师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环境有一个显见的“短板”,就是追求单品爆款,把产品或服务做好极致,迅速吸粉并疯狂转化,碎片化和即时性把消费需求放大。风在吹时,猪在飞,可是,一旦风弱了,猪就摔死了。创业初期是“一白遮百丑”,现在大潮过后,才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裸泳”。
如:8月份,美图交出史上最糟糕的财报时,当天股价就暴跌了15%:曾经的千亿市值如今就剩130亿了,837亿港元凭空蒸发,美图只用了不到两年。
突破二:体系升级首先要是系统升级:
简单的说体系是整体运营平台,系统则是内在驱动力,应总在处于一个不断革新的状态,现阶段的大多数创业企业还是处于简单的“+”时代,“共享单车”就是这样,智能化+工具的运用,就是“共享时代”?靠“挤死”同行,增加覆盖率就能独占市场?创业者迷信“坚守”,以为弄不死我,我就赢了?靠“画大饼”,海外布点就能不断引进资金输血?首先这个思想就不是“互联网+思维”。
未来的创业企业,不再是寻找市场上的新的“风口”,因为“风口”早就没有了,早已是沧海桑田。未来的市场环境,创业企业需要更大胆的迎合环境的重叠式需求,在瞬息万变中发现未来的“切入点”,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风口”。
如,在2016年年中时,没有几个人会觉得“拼多多”能成为零售电商的第三极,几乎所有人都觉得零售电商平台的版图战争已经结束。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说:“拼多多一大半靠运气,不是靠一个团队纯努力、纯凭经验就能搞出来的。你今天看到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增长,爆炸式用户的增长,爆炸式商户的增长,甚至爆炸式的广告收入的增长都是大势推动的,单凭个人和一个小团队的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
突破三:“智力”要成为创业成功的“压舱石”:
今日消费者在购物时,并不在意谁是细分市场领导者,并不在意谁的知名度最高,并不在意你和对手有多大差异。创业企业首要的是自己要摆明“站在哪里”?你是谁?你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胆在前,识在后,而“识”才是企业可持续经营的“核反应堆”。
创业需要路径,行动图,大的说是要有远见,小的说就是要想方设法“耗尽资源,使企业“熬”下来,从而具备再次发力。当然,这个“熬”是指在创业道路上有策略、有原则,有技巧的曲折性前进,不仅指得远,还要行动快,这可不是凭着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
在过去的几年内,有个叫张一鸣的福建人,他创办的今日头条在一片不被看好声中跑了出来,用了不到4年时间,跑出了亿级用户;
与直接竞争对手“死磕”还是绕过马其诺防线,绕到另一个地方,从另外一个小点切进去?
资深策划人查钢老师认为:“资本涌入,流量为王,赚快钱”是当前企业的一种病态,某些市场话语权就掌握在利益者的手里,作为创业环境下的中小型企业运营,必须需要有两个共识:
一是创业前多用自己的脑子,创业后多用“咨询”的力量:
跳出市场看格局,先融合后否定,这一份勇气和胆识往往是需要引入智力,让“智慧碰撞”的再次”点金放大”。
二是要经住诱惑,完成好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布局和使命:
把当前的市场优势最大化,固定化,夯实基础。不要迷恋于一时的“风头正劲”,工匠精神重要的核心是积累,而不是专注,要学习京东的大物流自建,马云的菜鸟物流,风光的背后永远是基础的支撑。
少走弯路,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