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是记载一县地理、经济、政治、风俗、人物、文教等方面的专著,其主要作用是存史资政。存史资政是县志之魂,县志编写须围绕存史资政进行,否则县志就失去了价值。现结合续修密云县志《农业与农村经济篇》谈几点体会。
一、篇目设计要突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时空之中,无不打上时空的烙印。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正是县志在时空上的具体表现,也是此志别于彼志的重要界碑。同样一个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只有在志书上把这个“不一样”表现出来,才能实现存史资政的目的。
首先,县志必须体现时代特点。农业与农村经济属于经济范畴,经济是动态的发展的,时代烙印相对来说更强一些,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因此在编写时要特别注意突出时代特点。续编密云县志的篇目分为编、章、节、目四级,在四级篇目设计上我们非常注意突出时代特点,经过反复斟酌,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篇目设计。现在的“农业与农村经济篇”,在篇目设计上基本上体现了时代特色。
在第一稿中,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水产、林业、水务、密云水库、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8章61节,在各章的节和目的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工作程序平铺直叙,在篇目设计上没有体现出时代特色。经过反复研究,去掉了水务和密云水库2章,增加了“休闲农业”1章,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篇目。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业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娱乐。休闲农业起步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美,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为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人们渴望到农村享受暂时的悠闲与宁静,于是休闲农业逐渐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后,由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密云的休闲农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但真正形成规模是在2006年,经过4年的发展,密云县的休闲农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农业产业,成为农业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尽管休闲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新兴的朝阳农业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休闲农业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篇目设计上,增加了“休闲农业”一章。
其次,县志还要体现地域特色。县志体现时代特点还不够,还必须体现地域特色。
由于地理气候、人文条件等不同,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可能一样,即便是相邻的两个县,在地理和气候上区别不大,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恰恰是表现在各自的地域特色上。
在种植业一章,第一稿中,我们只是安排了“耕地”“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设施农业”等节,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考虑到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2001年,密云县委提出退出传统粮食生产,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种植异军突起,成为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谷子、红小豆、甘薯等为主的有机杂粮成为密云县特色主导产业,并被北京市农业局定为京郊特色杂粮主要产区和供应区。在谋篇布局中,我们考虑到应该给予特色种植必要的位置,因此,在种植业章中我们增加了“特色种植”一节,主要包括有机杂粮、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和中草药材。把特色种植作为一节突出出来。
在林果业一章,第一稿我们安排了“林业发展综情”“造林育苗”“果树养蜂”“林木管护与服务”“自然保护区”“国营林场”“绿化美化”“工作机构”8节,最后经过反复斟酌,我们减为3节,即“林业”“果品业”“管理服务”。把“自然保护区”“绿化美化”划到城市建设编里,把养蜂划到畜牧业(考虑到属于养殖系统)里,其他压缩到第3节管理与服务里。这样安排章节,我们认为更加突出了密云县林业的特点。因为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原始资料,认识到由于密云承担着保护密云水库水质这个特殊任务,决定着密云必须大力发展水源涵养林,因此形成密云林业最大的特点是只育不采,主要工作是育林和管护,只有因为树木自然死亡和工程占地少量的采伐。因此我们安排了林业一节,重点介绍育林和管护工作。
密云县果品业最大的特点是传统名优果品多,且历史悠久。主要有黄土坎鸭梨、坟庄核桃、西田各庄小枣、大城子红肖梨、东邵渠御皇李子和燕山板栗等,其栽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甚至2千多年。燕山板栗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诗经》《礼记》《史记》均有记载。三国时期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称“五方皆有栗,唯渔阳范阳栗,甜美味长,他方者悉不及也。”因此,在果品业一节中,我们安排了名优果品一目,重点介绍了6种传统名优果品和2种现代名优果品。
突出主导产业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重要措施。在第一稿的畜牧业章中,我们把所有饲养的品种统统放在一节里介绍,平均笔墨,不分轻重。后来我们感觉到这样写没有突出密云县畜牧业的特色,经过反复斟酌,我们调整了节的安排,分为“传统养殖”“特种养殖”“规模养殖”“疫病防治”“管理服务”五节。把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鸡从传统养殖一节中调整出来,单独建“规模养殖”一节。原因就是这几种养殖品种,已经成为密云畜牧业的主导品种、支柱产业,占畜牧业总产值的96.9%,有必要重点进行介绍。
二、章下述要突出“三要素”
《密云县志(续修)》不安排编下述,统一为章下述和节下叙。这里谈谈章下述的写作体会。在述的写作上,各家教科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管编下述,章下述,还是节下叙,其实就是编、章或节的概述。我理解,“述”和“叙”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鸟瞰”。要想看清一座山,最好采取空中鸟瞰的方式,否则必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要给志书读者对本章有个整体的把握,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本章有个概括性的描述。二是“串线”。再精美的珍珠,没有线把它们串起来,也无法组成美丽的项链和手链。由于志书的编纂要求横排门类,相对独立,如何把门类组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而“述”或“叙”就是这根串线。一章之内再完美的节、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述”或“叙”,也会让志书读者感到茫然,不知所云。三是“点睛”。好诗有诗眼,好画有画眼,一篇章下述或节下叙也要有点睛之笔,也就是要把这章中最精彩的地方突出出来。以上三点我把它叫述的三要素。
在处理农业编的章下述或节下叙的问题上,我把这三要素概括为“总体概括”“发展脉络”“主要特点”三句话。总体概括:即概括本章内容全貌,主要写清本章内容在大农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成绩(数字及增长情况)。发展脉络:即写清本章内容的发展路线,演变线索,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理清发展思路。主要特点:即本章内容最突出的地方,特别是要写出闪光点。如种植业的章下述:
密云县种植业包括传统种植、特色种植和设施农业三部分。
1990年,种植业产值2.05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44.4%。2010年,种植业产值16.7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42.7%,比1990年增长7.15倍。
随着密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完善,种植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1—2000年,种植业在保证基本粮田面积,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放开种植计划,引导农民瞄准市场,自定种植品种,重点抓好10万亩“吨粮田”、5个“吨粮村”建设,种植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2001—2004年,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种植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退出传统粮食生产,发展有机杂粮、牧草、油料、蔬菜、花卉、药材等高效农业经济作物,形成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完成以西田各庄镇为主的6万亩油料基地、以太师屯镇为主的15万亩牧草基地、以河南寨镇为主的10万亩蔬菜基地和以番字牌乡为主的籽种生产基地4大种植基地建设。
2005—2010年,创建国家生态县,实施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种植业突出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打造了京承高速现代农业走廊、101农耕休闲产业带和云蒙风情大道观光采摘园。
一二自然段是“总体概括”,三四五六自然段是“发展脉络”,其“主要特点”蕴含在四五六自然段之中,即,“种植业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形成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打造了京承高速现代农业走廊、101农耕休闲产业带和云蒙风情大道观光采摘园”。
三、正确处理志书主体文字叙述的三个关系
1.“述而不论”与“述而有据”的关系。
述而不论,客观记述是志书主体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守。但如果“述而不论”与志书资政的功能产生矛盾,影响或弱化了资政的功能,就应当适当增加“述而有据”。如:
“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环境下,农村账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相对滞后,为此,县委在**镇进行了村账托管试点……”
我认为下划线部分是介绍了县委为什么要采取村账托管的理由,是述而有据,而不能算作“论”被删掉。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县志编写,我认为必须严格遵守内容重于形式的要求。如在林果章“管理与服务”一节的最初几稿中,在“科技推广”目中,写了“示范园带动”“新技术推广”“专业服务队”三个子目。在“示范园带动”子目中,讲全县建了6个果品示范园进行典型引路,没有讲具体怎么带动;在“新技术推广”子目中,只是列出了新技术的名称,没有讲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推广和怎样推广这些新技术的;在“专业服务队”子目中,只讲成立了6支果树专业技术服务队,没有讲清专业技术服务的内容。这就是形式重于内容的表现,意义不大。在最后志稿中,在“科技推广”目中,列了“劣质品种改良”“引进优良品种”“实用技术推广”3个子目,重点讲了科技推广的内容。我觉得这样写更有价值。
3.文字简约与必要修饰的关系
在志书主体部分的叙述上,必须注意文字简约,做到言简意赅。但在不违背简约的原则下,也要给予必要的修饰,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如在在文字叙述中,顿号之间的词组,在不影响逻辑的情况下,我都是把字数少的排在前面,依次排列。如一个字、二个字、三个字、四个字……。这样安排读起来顺口,文字排版也漂亮。这种情况在水产业的资源一节里表现的最为明显。如:“人工养殖水域品种 鱼类13种:鲢、鳙、鲤、鲶、鲫、鳜、鲟、锦鲤、虹鳟、草鱼、青鱼、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鱼回;甲壳类1种:河蟹;爬行类1种:鳖;水生植物6种:荷花、凤眼莲、水芹菜、空心菜、西洋菜、水生生菜。”
对存在逻辑关系的,则必须按其逻辑要求排列,如“西邵渠金钟总督老会共有7个档会,依次是大筛、五虎棍、仙家老会、奉秧歌、奉秧福、雷间、响器……”这种情况就不能按字数多少的顺序排列(此段后移到文化部分)。
以上是我在区党史办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续修密云县志“农业与农村经济篇”的几点体会,请各位老师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