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 詹长霖
10月26日下午,华为在上海举办Mate 20系列新品发布会,又让国人感到了黑科技的力量。华为从1988年的一家小型销售代理商到如今的世界级企业,华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对华为的成功进行研究。
关于华为的成功,很多学者进行了不同的论证,大同小异。比如它基于了(1)不失时机的战略转型(2)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3)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策略(4)通过合作提高研发效率(5))把技术价值的市场放在突出位置。
今天我们来看华为的成功,的确可以找出各种成功的原因。然而,今天我觉得它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通信行业是一个技术高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行业,技术驱动型确实可以满足通信业亟待发展的需求,但是快速发展的技术是否能够为市场,为消费者所接受,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当企业一昧的追求技术的创新而与市场需求脱节,往往会出现运用企业新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不能为市场所接受,或者超出了消费者的需求范围,这样会造成企业人力、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且也是一个心理上的严重打击。
华为早期曾经也是一个追求以技术创新为发展核心的公司,也许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都这样认为,但是当经历过在中国市场上NGN(下一代交换机)的初期选型是被客户抛弃的残酷现实之后,开始自我批判,及时调整“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思路。在产品设计时认真研究市场的需求,经过对产品不断的改进,同样在NGN领域上,华为的产品在中国又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这种“市场驱动”战略最明显是表现在公司的一些规定上:华为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技术策略上,华为反对技术人员闭门造车,鼓励员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了避免研发人员只追求技术先进而缺乏市场敏感,华为硬性规定每年必须有5%的研发人员转做市场。
另外,我一直觉得,创新是要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首先肯定要承认他人优秀的成果,勇于继承,善于继承。在继承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持续的创新。因此,我们的很多创新课程也高度的整理,汇总了创新工具和方法,以及结合实际案例如何善用其所学。华为也正因为如此,通过几年的努力,从“追赶者”俨然变成了“领跑者”。
华为从来只申请别人要使用的专利,不申请自己使用的专利。这是华为申请专利的一个基本原则。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专利申请,并不是越多越好,单纯的专利申请对企业并无效益,但是当企业将这些知识产权于技术相对领先的西方公司进行交叉许可时,不仅会大大降低单向的专利许可费用,而且会促进专利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巨大效益。通过支付合理的费用,换来的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消除了国际市场销售的障碍。这种不是一门心思的强调技术创新的创新策略,实践证明,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基于其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这也是很多企业消耗不起的,它还与其先进的管理,创新的制度与理念密切相关,当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并适时恰当的运用到企业运作中,才能获得长期持续的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