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发布新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及《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以来,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成为香港股市的一大亮点。据统计,自新制度实行以来,已有逾10家生科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其中有3只生科股在9月25日前已完成上市。
香港股市之所以迎来生科公司申请上市热潮,显然与港交所推出的新股发行新规有关。新规在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同时,还为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申请留出了制度空间,允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正是基于新规对生科公司上市标准的放宽,因此,这就有了生科公司争相申请上市。
应该说,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确实有利于支持生科公司的发展。毕竟生物医药行业存在高研发、高投入及周期长等特点,产品研发阶段则正是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时期,因此在制度上给予上述药企登陆资本市场的机会,对于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制度的支持不代表投资者的支持。作为投资者来说,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需要考虑投资的回报。而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生科公司上市,这实际上是增加了投资的风险。如此一来,生科公司的上市难免会遭到市场的冷落。
事实也确实如此。8月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首支生物科技股歌礼制药挂牌后不到一个月股价便接近腰斩;百济神州于8月8日以108港元上市当日便遭破发,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达到14.44%;同样,9月14日上市的华领医药上市首日盘中跌破,上市后的累计最大跌幅达到13.4%。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很正常的。这既与香港市场上新股上市破发的大环境有关,也与生科公司存在的较大投资风险有关。同时也与香港投资者暂时还难以接受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理念有关。毕竟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接受未盈利的生科公司上市,也需要有一个过程。正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所言,香港生物科技板块尚未成熟,需各方共同努力,需要3至5年,甚至5至8年时间。
正是基于生科股在香港股市遭到投资者冷落的走势,这对于国内的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毕竟,面对生科公司在香港上市形成的热潮,国内不少人士自然是坐不住了,也是积极主张A股市场要积极支持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以至“国庆节”前,内地政府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