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刚讲师提问瞎折腾与不作为,你更讨厌哪一个?管理中,我们往往遇到要么瞎折腾,要么不作为,团队要么疲惫不堪,要么无所事事,在抱怨和指责中左右摇摆,最后演变为观望和冷漠,游走于逃离和坚守的边缘。
有人说,我都讨厌。我们都期待“不折腾”和“有作为”。甚至就在几年前,Buzheteng居然成为网络热词,还一度成为英语的借词,想来也是反应了世界那端普罗大众的心底共鸣吧。可想而知,人们是多么讨厌“瞎折腾”与“不作为”。但现实非常残酷。管理中,我们往往遇到要么瞎折腾,要么不作为,团队要么疲惫不堪,要么无所事事,在抱怨和指责中左右摇摆,最后演变为观望和冷漠,游走于逃离和坚守的边缘。难道,这些企业有毛病,非要选择瞎折腾与不作为?或许,我们可以还原一下问题的真相,才能发现治标更治本的解决之道。
起初,领导往往有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这是一个伟大企业成长的种子。从苹果到微软,从谷歌到非死不可(您瞧,连名字都这么的鸡冻)无一不是。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接下来要面临成长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往往都不能通过常规方式来解决(否则,那怎么能叫伟大的想法),这个时候,怎么办?
乔布斯的选择是“瞎折腾”。从Lisa到Macintosh,折腾到团队员工吐血,甚至为了发布会上让Macintosh说一句在别人看来不痛不痒的Hello,乔布斯都要工程师折腾到凌晨三点,从 Apple到Next,再到iPhone、iPad等系列产品问世,大多数经典都是乔布斯“折腾”出来的。当然,是不是“瞎折腾”,这得见仁见智。
华为的选择是“瞎折腾”。20年前,华为第一次参加巴塞罗那国际通信展,当时的展区面积是60平米且无人问津。20年后,同样在巴塞罗拉,华为可以拥有6000平米的展区面积且水泄不通,华为第一次作为主人在西班牙国家宫欢迎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精英们。但当年到底选择立马就赚钱的小灵通,还是选择前途未必且无优势可言的3G技术时,华为任性的选择了后者,并由此开启了网络通信技术“折腾”的前路。无论是如今在手机业界声名显赫的余大嘴(余承东),还是近期网络热播的华为非洲员工开拓市场的广告片,在不少人看来,华为也是“折腾”出来的。当然,是不是“瞎折腾”,这还得见仁见智。
但,为什么我们所遭遇的“瞎折腾”,既没有苹果那般传奇,也没有华为那般闪耀,而是数不清的加班改方案,或者无数次的推倒重来。其实,无论是“老板任性”,还是“团队无辜”,被折腾的感觉一定不好受,这也是为什么“瞎折腾”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之一。而问题往往在于,什么是“好折腾”,什么是“瞎折腾”,什么是“不折腾”,什么事“必须折腾”,什么事“坚决不能折腾”等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标准。
再说“不作为”。现实中,“不作为”绝对是一个贬义词,往往成为大众对那些效率低下办事窗口单位的口诛笔伐,而在管理中,如何区分“作为”与“不作为”,如何区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这些问题也并非如科学管理的边界那般清楚,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哲学会在“折腾”与“作为”产生分野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