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把海底捞吃到了千亿市值


  01.jpg

今年是各方企业争相上市的吉祥年,926日,从香港证券交易所传来一声响亮的敲钟声,海底捞成功上市了!

 

据悉,此番上市,海底捞发行股价为17.8港元/股,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成为餐饮界重磅级别的“航空母舰”。

 

上市两天后,海底捞的市值为948.70亿港元(约835亿人民币)。

 

以下是其牛逼哄哄的账面成绩:

 

目前海底捞旗下的自营门店共有363家,每年到店人次数突破1亿,且六成是月回头客。

 

也就是说,海底捞得以成功上市,背后的1亿吃货功不可没啊,难怪他们都嚷嚷着要分红了。

 

按照去年的营收来看,海底捞是国内第一家营收突破百亿大关的餐饮企业,堪称中式餐饮界内的牛股。

 

国金证券研究所毫不吝啬地将它称为“今年最稳的IPO”之一。

 

已入了新加坡籍的创始人张勇夫妇水涨船高,跻身于百亿富翁的行列。

 

做火锅都能做到上市,正如网友所说的,海底捞真是“人类都挡不住”啊!

 

在竞争态势如此火热的行业市场,海底捞是如何背靠1亿用户、成功“捞”上市的?

 

其一,阿米巴经营模式。

 

阿米巴管理模式,是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自创的,指的是将一个企业分割成一个个小集体,由各个子“阿米巴”制定KPI计划,独立经营,归入计算,让每位员工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性。

 

简单点说,就是自上而下,给门店店长一定权力,自主发展,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海底捞内部,新人由“师傅领进门”,一周的入职培训,能者晋升机会多,店长要时刻居安思危,每个季度都有考核,不合格的下台由后备店长上位。

 

此外,海底捞还鼓励店长积极“对外扩张”,即在附近选址递交新门店开辟方案,据IPO文件披露,目前海底捞共收到493份的新门店开店申请。

 

调动人力积极性,重组组织结构后,接下来是势不可挡的裂变式对外扩张之路。

 

其二:优化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虽然海底捞是火锅界的一把手,可就现实而言,在千亿级别的火锅领域内,去年其市场占有率不过2.2%

 

可以看出,火锅市场大而分散,含金量多,但竞争态势激烈,且潜在的风险和机会并存,到目前还没有真正的鳌头出炉。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底捞能优先胜出,背后离不开其优化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一来火锅模式不依赖于后厨、且易上手,二来供应链底层得以打通,加上互联网科技浪潮和现代化社交媒介的助攻,海底捞走向集约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三:独到的文化管理逻辑

 

提起海底捞的发展套路,想必大伙儿肯定会想到其背后的极致变态服务。

 

排队排到不耐烦时,没事,服务生会帮你做美甲、给你讲笑话、陪你谈天说地,下雨了会给你买伞,被蚊子咬了会给你买风油精......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海底捞服务生办不到的。

 

服务是海底捞的独门秘籍,就连雷军都不住称赞,海底捞的服务那是真好,服务生真诚的笑容把他感动到了。

 

这背后自然依托于创始人张勇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逻辑,即是将服务作为整个企业优先思考的核心要素。

 

当然,要想马儿跑,需得喂草不是?

 

海底捞内部流传着一种“送嫁妆”的说法,就是说某家店长要走人了,只要干满一年以上,无论自己走还是被挖走,都送上8万的“嫁妆”酬劳费,就像送女儿出嫁一样。

 

基层员工呢?

 

据招股书显示,目前海底捞员工接近5万,去年在发工资和管理成本上就花了31.2亿,即每位员工人均工资大约6.24万元,居于行业前排。

 

其四,市场下沉的无限潜力

 

最后是火锅市场巨大的生命力和海底捞自身的潜在性。

 

行业鳌头尚未形成,于海底捞而言,就是发展机遇,于投资方而言,就是块香饽饽。

 

早些年,海底捞不过是四张桌子、简陋门面的乡野小店。

 

从技校走出的张勇,自小知道贫穷的苦,他出社会早,不安现状,干过不少活,也栽过不少跟头,一路跌跌撞撞、摸打滚爬,这才将“海底捞”的招牌挂起,在火锅界干出一番天地。

 

从不知名的街边小店到市值近千亿港元的庞然大物,靠着服务这张底牌,沉淀24年的海底捞终于苦尽甘来。

 

2014年初,有媒体报道,张勇曾作过名为《好想有个家》的内部讲话,情到深处,他说,好不容易爬到一定高度,离山顶只有一公里的地方绝对不能倒下,否则就愧对自己留守农村的孩子。

 

这位朴实的创始人和很多中国人的心愿一样,无非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赚了钱,让自己的日子好过点,让家人得到幸福。

 

当然,作为企业家,除了家人,他还肩负着员工和社会的重担,随着海底捞的上市亮相,后面他还得扛起资本市场的盈利大旗。

 

五年前,张勇曾经这样表述过未来的场景,到2018年,海底捞或将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管理出现弊端,无路可走,玩完了,另一种是幸运存活,开始走向国际化道路。

 

显而易见,海底捞存活下来了,还登上了瞩目的“山顶”。

 

今年,这个餐饮界“杠把子”的目标是,新开180-220家门店,招聘小语种大学生,早日为进驻国际市场做准备。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海底捞的征程了么?

 

言归正传,上市是企业成功的标志之一,但不是终点,对海底捞来说,也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