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银:“天之道”和“人之道”是两种对立的博弈规则状态


《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从事物的存在状态上看,天之道和人之道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两种对立的状态作用下以太极运行系统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空间里的所有存在都采用事物来指代,博弈规则状态是过程量事物。采用这种约定方式后,规则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事物,而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具体事物。这样一来,在博弈局里的所有构成都是可以量化的具体事物,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和实现。

在漫长的人类生存发展历史里,博弈的方式基本上是没有改变的,直到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博弈方式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人类的博弈能力包含两大部分,身体博弈能力和智慧博弈能力。身体博弈能力属于物理世界里的事物,由身体的功能器官提供。智慧博弈能力属于信息世界的事物,由物理世界的物质构建的云计算装置所创建的网络世界提供。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已知的生物里,只有人类的大脑具有智慧博弈能力。而在非生物里,人类所创建云计算产品系统也可以具有智慧博弈能力,比如未来的智能机器人。

土地是博弈游戏存在的载体,离开了土地的博弈游戏是不存在的,这是通过归纳方式发现的定理,尽管并没有现代科学所要求的逻辑基础,只是依据经验而总结的规律,但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对于宇宙空间里任何客观存在的源头事物所呈现的规律,都是没有逻辑基础的。

当明确了土地和博弈游戏之间的关系以后,就不会被物理世界里纷繁复杂的博弈现象所干扰,便于找到博弈游戏的本质规律。

人类的博弈策略都是围绕身体的需求开始的。身体是物理世界的事物,当人的身体脱离母体而独立出现在物理世界的时候,就是与这个世界结缘的起点,开始一生充满艰辛苦难的旅行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物理世界的物质土地上完成的,物质土地是财富的根源,是博弈游戏的存在载体。

参照《圣经》里的描述,假设地球生命体系是神所创造的具有自适应进化功能的生态系统,类似软件工程师设计的软件系统。很显然,这个地球生命系统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设计开发的,规则是这些数量庞大的复杂多样的物体及其行为活动的唯一的内在联系方式。因此从不同空间尺度局的层次上观察,物种所选择的博弈策略是不同的,但是物种能够选择的行为策略数量是有限的。比如东非动物大迁徙,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终点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跋涉3000多公里。与此同时,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提防随时有可能出没的豺狗以及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的鳄鱼,这些食肉动物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如果从更大空间尺度局的层面来看,“东非动物大迁徙”是推动地球生命系统优化发展的公正的和谐平衡的博弈游戏,但是从个体动物的博弈游戏局的层面来看,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残酷的生死博弈的零和游戏。从博弈行为的选择上来看,这是一个周期性出现的博弈过程,是参与博弈的对象的唯一的选择。如果不参与这个博弈过程,其结局一定是死,如果参与博弈过程,其结局或者是死或者是活。

从人类已知的博弈经验里,当人类的智慧功能开启之后,人类在博弈行为的选择上开始和其它动物的选择出现了不一样,出现了人类可以自己主导的博弈方式。比如人类开始通过家庭驯养动物或者种植谷物等方式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财富,尽量避开血腥残酷的财富抢夺行为方式。

然而在物质土地所限定区域内,用来博弈的财富的总量是有限的,这是由物理世界的自然规律决定的,所以在该区域内博弈游戏里,参与博弈的对象的博弈行为过程仍然残酷的。

弄清楚空间、土地、事物、财富、能量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制定博弈策略。

空间是一切的开始,是事物存在的容器,尽管空间是存在的,但是空间本身并不是事物。以人类当前的哲学方法论证,空间的这种描述是悖论。于是推出了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如果哲学方法没有问题,那么这种空间的描述就有问题,如果空间的描述没有问题,那么当前的哲学方法就有问题。

当前的哲学方法基于一个逻辑模型,人类所生存的宇宙是单一的空间,单一的世界,所有的事物的来源皆存在于这个物理空间,这个物理世界。尽管中国古人设计的太极模型可以在物理世界里为一切事物找到源头,也可以采用莫比乌斯纸带替换图灵纸带的方式设计类似太极模型的未来计算模型。但是物理空间本身并不是物理空间里的事物,属于存放事物的容器,它的源头并不是空间里的事物。对于物理空间里的事物来说,物理空间本身的来源是未知的,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里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指的是空间,万物指的是空间里的事物。天地来源于不知道名的事物。

空间里所有事物的集合就是土地。地球空间里的全部事物的集合就是地球土地,月球空间里的全部事物的集合就是月球土地。土地是一个具有区域范围属性的事物概念,包含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易传•系辞上》里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指的就是土地所形成的区域。

事物是博弈的主体,无论是人、动物、植物,或者是地里的肥料物质,都是通过博弈来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的。比如地里的肥料物质和粮食植物之间的博弈,以东北的黑土地为例,植物通过获取丰富肥料而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黑土地因为缺少肥料补充而越来越少。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在东北黑土区,每生成一厘米黑土需要200年到400年时间,而现在黑土层却在以每年近1厘米的速度流失,每年流失掉的黑土总量达一到两亿立方米,光是跑掉的氮、磷、钾养份就相当于数百万吨化肥。

财富是被人们贴上了价值标签的事物,是博弈过程中争夺的事物。价值标签与人类的科技工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比如在古代,马车的价值很高,而在现在,马车基本上失去了价值,基本上没有人会为了马车这样的交通工具而博弈。

能量是世界存在的根源,事物是能量的存在形式。事物分为有形事物与无形事物两类,采用现代科学的规则,有形事物是指有质量的事物,似乎并没有提出无形事物的概念。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精确地指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E=MC^2,其中,E是能量,单位是焦耳(J)。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Kg)。C在数值上等于光速的数值大小,c=299792458m/s

博弈的目的是争夺财富,然后从财富里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能量。按照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

局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没有财富能量的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博弈过程,都会不可逆地损耗一部分财富能量,转变为博弈者的行为活动状态,使熵增加。

能量是以状态的形式存在的,这是很难理解的逻辑问题,这种描述来自归纳,没有逻辑基础,也就是说,能量是某个世界的来源,但是在这个世界里找不到能量的来源。比如在物理世界里,按照中国古人的描述,能量以阴、阳两种状态的形式存在,然后由阴、阳的结合形成事物,质量和能量可以采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但是在物理世界里,找不到能量的来源;在计算机创建的网络世界里,能量以01两种状态的形式存在,然后由01的结合形成事物,在网络世界里找不到能量的来源,但是在网络世界之外的物理世界里可以找到能量的来源:物理硬件的高电平和低电平。

财富能量是一种状态参数,是一种过程量,是指在博弈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财富传递的能量,类似热量,而财富值相当于温度。Q=财富能量,T=财富值。

把局当成一个孤立系统,从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来考察:财富能量Q 由高财富值(T1)物体传至低财富值(T2)物体,高财富值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财富值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由此可见,自然界里的局的博弈遵循熵增原理。

物理世界里的事物是通过博弈而存在的,尽管这个事实很残酷,但是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必须面对的无法回避的事实。幸运的是人类具有智慧能力,可以通过智慧能力在网络世界里找到更好的博弈策略,甚至人类可以通过自己设计的局改变熵增原理。

而这种行为策略,老子在几千年前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就做了详细分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熵增原理是天之道,而人的博弈遵循的是人之道。所以在当前的博弈过程游戏里,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的财富越来越少。

尽管当前的社会财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

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设计的局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来自于科技文明的层次。尽管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博弈能力,但是人类目前并没有创建真正的网络空间,并没有在完整的网络世界层次上设计完整的合理的局体系,而是利用科技工具的力量无情地抢夺财富,以便减少内心对未来的恐惧。

无论是人类或者是其它的生物,在博弈游戏里争夺是都是物理土地上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以有形物质(手机、大米等)或者无形物质(社会权力等)的形式存在的,而非物质类的事物(知识、谋略等)并不是博弈游戏里争夺的财富。对于人类来说,物质类的财富是通过身体能力创建的,因此人们之间的财富数量差距不大。在人类智慧功能开启之前,人类获得物质财富的能力和其它动物一样,遵循的是“天之道”,比如在草原,兔子的数量太大而草的数量很少时,就会减少兔子的数量而增加草的数量,重新使兔子和草的数量达到平衡。

尽管无法知道只有人具有智慧功能的真正原因,但是智慧让人类具有了自主设计博弈策略的能力,比如人类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而这种分工合作的形式把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人类社会。人们聚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是因为财富而形成的具有金字塔层次结构的社会体系,这个体系摆脱了动物博弈系统的约束,成为了一个新的博弈系统。这个体系的规则是人创建的,属于“人之道”。

金字塔层次结构的结点是通过财富能量连接起来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权力”。在人类走出丛林之时,人类获得财富的能力并不大,在很漫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可以转换成“社会权力”的剩余财富,所以早期的人类社会是以血缘为连接力量的简单的结构体系。

当人们借助科技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时,就出现了具有“社会权力”特征的剩余财富。剩余财富的数量按照财富能量的自然规律对人们进行了社会层次的划分,出现了富人和穷人阶层,从而形成了以剩余财富为连接力量的复杂的社会结构体系。

这种形成人类社会结构的理论是归纳出来的,并没有逻辑基础。但是古人依据这个规律开始了漫长而且残酷地抢夺剩余财富的过程,建立不同的社会结构体系。

由此可见,抢夺剩余财富是创建和完善人类社会体系的唯一选择,因为在金字塔层级结构体系里,不同的层级结点位置所需要的财富能量是不同的,位于金字塔顶部结点位置所需要的能量是最大的,这是自然规律,如同位于星系中心位置的星球的质量一定是最大的一样。

抢夺剩余财富属于“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增加结构的层级数量,创建更加合理的社会管理结构体系,缺点就是如果掠夺的行为太严重,被掠夺者就会因为缺少剩余财富而失去创造财富的活力。

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工具把“人之道”发挥到了极致,让人类社会的财富层级数量达到了创建合理的人类社会结构的层级数量。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系在几百年里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并不适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让更少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财富,提高了金字塔社会结构上层的财富能量,但是快速减少了财富层级的数量,无法达到创建合理有效的人类社会结构的财富层级数量。


从局的空间尺度范围来看,尺度越小的局里越适合采用“人之道”,但是当局的空间尺度达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就需要采用“天之道”来平衡稳定系统的运行状态。

因此对于参与博弈的人来说,了解所参与的局的空间尺度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正确有效的博弈策略。比如一个跨国集团,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其局的空间尺度很小,就是班组同事之间的竞争,只能选择“人之道”博弈规则,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博弈能力,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对于集团公司的老总来说,需要使用“天之道”博弈规则,平衡在全球的分支机构的运行状态。按照这种博弈规则进行推论,在地球层面的局里,人类和地球万物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博弈系统,因此需要采用“天之道”博弈规则来平衡稳定不同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果在地球层面的局里,以国家或者地区为主体的博弈对象采用“人之道”博弈规则,就会在整体层面上破坏博弈系统的运行状态,最终导致人类社会系统的毁灭。

在现实生活中,从国家层面的贸易上可以体现“天之道”博弈规则的巨大影响,如果贸易规则是公平自由的,那么财富能量总是从财富数量多的国家(地区)流向财富数量少的国家(地区)。比如美国无论在北美自贸区或者美韩自贸协定下的贸易,还是在同中国或者日本的贸易过程中,美国都会出现贸易逆差现象,这是财富能量从高向低流动的自然规律。

在一带一路的推动实施过程中,中国属于财富能量高的区域,按照“天之道”的博弈规则,在同财富能量小的国家(地区)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中国同样会出现贸易逆差的现象。所以《道德经》里说,“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局的空间尺度并不是指土地区域的大小,而是由局里的构成事物(土地区域、博弈对象数量、财富数量等)共同形成的新事物的空间尺度,是一个抽象的空间概念。

在人类出现之初,尽管地球的土地区域很大,但是参与博弈的人数很少,用于博弈的财富数量很少,属于人类的地球层面的局很小,人类只能在动物的局里博弈。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原始科技工具的发明,人类的数量和财富的数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才开始形成属于人类的局,也就是社会学家所说的原始社会的开始。

按照《圣经》里说的,起初亚当和夏娃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幸福快乐的,当他们的智慧功能开启以后,神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并且需要承受和解决很多苦难才能生存发展。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但是如果从局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创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描述:当亚当和夏娃在动物局里生存的时候,他们位于博弈局里的最高端,因此不需要参与博弈就可以获得生存所需要的财富。但是当他们的智慧功能开启后,神就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开始了创建属于人类的局的进程。这是一个在动物文明基础之上所创建的属于人类局,是一个只有依靠人类自身的力量从零开始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创建出来的局。所以从人类开始创建“人类局”开始,“人之道”博弈规则就出现了,对财富的血腥掠夺就成为了创建人类社会结构的“自然”规律。

尽管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证实《圣经》的内容,但是神所说的话还是给了承受艰难痛苦历程的人类希望。“耶和华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由于智慧功能的开启,人的能力已经和神相似,也就是说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智慧能力创建出类似天堂的人类社会系统。而神真正担心的是人找到并增加“永远活着”的功能,也就是说,人目前的物质构成里没有“永远活着”的功能模块,所以人的物质身体存在使用年限。

事实上,中国古代圣贤对人类社会的“大同世界”充满信心和期待,孔子在《礼运大同篇》里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显然,在大同世界里,“天之道和人之道”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

  大同世界是云计算革命带来的颠覆性理论、方法和技术推动出现的。因为人类创建的真正的多维网络空间是云计算革命的产物,而网络空间里的网络世界是由智慧事物形成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信息土地。人们可以在信息土地上发挥人的智慧能力参与博弈,利用信息土地不受物理世界自然规律约束的特征在信息世界里创建大同世界的人类社会结构体系,通过信息世界里的人类社会结构系统来管理物理世界里的社会结构,从而在物理世界里创建出类似“天堂”的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