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高质生态食品有效应对三大痛点 膳食预防保健商机涌现


 一、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和着重点将从目前的“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

健康是一切之本,有了健康就拥有了一切,没有健康就失去一切,对国家、对家庭、对个人都是如此,健康是人们第一位的追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30年,人们发现国民健康素质并没有随之相应提升,总体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距现代人既能承担快节奏繁重工作、又能从容享受生活对健康体质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2012年8月17日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15年间,中国人患病人数增加了20%,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呈“井喷”之势,慢性病人高达2.6亿人。在2011年中国慢性病防控论坛上,卫生部长陈竺用“井喷”形容慢性病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有年轻化的趋势,如糖尿病20年前患者年龄基本都在45岁以上,但现在二三十岁的糖尿病人却不断增多。此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及内外环境的变化,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成年人70%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抽烟、酗酒、经常熬夜吃夜宵,饮食不合理,长期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处于亚健康的灰色状态。亚健康不仅使人身心疲惫,影响目前正常工作生活,而且亚健康是疾病的诱因和前兆,任其发展就会转化成慢性疾病。

北京现代医学交流中心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孙荣新教授在2017年6月17日首届“自然之诺”科学家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医学已经走到瓶颈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曾沉痛的报导‘当前慢性病已经走到瓶颈’,发病率高、并发症高、死亡率高,没有办法解决。”并且看病的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疾病的经济负担沉重,增速甚至超过了GDP。“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还有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据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披露:“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组建立的GOM(医学目的)国际研究组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疗”,“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学危机,必须对医学目的做出根本性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如此,“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

我国2012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把“人人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强调“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根本转变。前詹产业研究院认为:大健康产业是随着健康理念延伸而形成的健康关联产业集合;大健康产业可分为以产品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和以服务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二者均着重于预防保健。中投顾问在“大健康产业投资前景”中明确指出,大健康产业第一大走向是“健康产业核心由治疗型转向预防型;健康理念也从疾病及时治疗转为提前预防;健康支出的节约也要求对健康的管理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

二、“吃饭”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关口 目前吃饭有三大“痛点”

“吃饭”既是维持生命输入营养物质的关口,也是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的重要关口。目前老百姓吃饭有三大“痛点”——

第一、食品不安全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买做饭食品原料的市场渠道有三个,一是“超市”,二是社区市场,三是城郊农村集市。分析这三大市场货源现状,有检测认证、有标识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极少数,提供货源的农业企业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千家万户分散生产提供,其基本面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 + 化学农药”的化学栽培,化肥主要施用氮肥,氮肥利用率仅30%左右,农药的标靶利用率不足10%,这就是说,施用化肥、农药的“大头”即70%的氮肥,90%以上的农药都成了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源,也就是说,在基本面仍是化学栽培的情况下,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基本不能兑现。

近年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农产品生鲜电商成为“时髦”,但“上的快”、“下的也快”。据《2016年9月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能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7%巨额亏损。为什么绝大多数生鲜电商都亏本,都活不下去?分析其根本原因,就一句话“无源之水”——在目前面对千家万户基本面仍是化学栽培的大环境下,生鲜电商主要精力忙着抓生鲜龙头廉钱,而不去下大气力从源头上抓“生产基地”建设,更不愿去建自己的“生产基地”,生鲜货源的数量、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都不能控制、保证,出了问题也不能追溯。老百姓吃亏上档只有一次,下次就不会再理你了。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食品安全,必须革“化学栽培”和“化学农业”的命,大力实施推广生态种养转一体化现代生态农业。

第二、平衡膳食难

随着中国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和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多数居民一般都了解膳食营养要合理,及平衡膳食的好处,完全不了解不知道的只是少数,但在目前情况下,实现平衡膳食,真的还挺难!其原因为下:

(一)目前农产品是由千家万户和企业分散生产提供,且只受市场“盈利信号”调节,农产品即食品的种类、数量、食品结构目前谁也没有办法统一安排、协调优化,因此,市场上农产品即食品总体的种类、数量和食品构成,满足不了“平衡膳食”的需求。

(二)面对目前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大型超市有一半的面积陈列着各种食品,品种多达万种以上,社区市场食品品种也很丰富,如果按照平衡膳食的要求,每餐主食、副食、蔬菜、水果搭配品种应在10种以上,每天三餐食品品种应在15种以上,真是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知怎么挑、怎么选?已退休的老年人,有的是时间可慢慢挑选;但是“上班族”,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按照平衡膳食搭配种类数量要求去采购和做饭,就更加困难,可以说基本不能兑现。

(三)目前市场上,无论是食品原料供应单位,加工食品生产单位,还是餐饮业提供套餐饮食单位,很少见到有提供平衡膳食指导、提供平衡膳食组合原料和提供平衡膳食主食的,特别是提供平衡膳食主食、菜肴、汤粥汁配套饮食产品的,其珍稀程度恐怕比我国的“大熊猫”还要珍稀。

由上可知,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食品原料供应、食品加工、餐饮食品制作供应都各自独立、分散生产、经营、管理的体制下,平衡膳食的难题,真正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第三、食疗保健更难

我国食疗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药食同源”、“食养”、“食补”都被人们熟知和认同,市场上食疗药膳的书刊和配方也比比皆是。但是,人们的习惯是当伤风、感冒身体有了“不适”或是“生病”了才去“食疗”、“食养”,而日常膳食的预防食疗保健,既没有习惯,同时也缺乏以普通食品特别主食为载体的药食兼用食品的支撑。

“功能食品”被誉为21世纪的食品,是近来国内外食品领域兢相研究开发的新热点。世界各国因国情不同,因而对功能食品的定义、名称、划分范围和侧重也略有不同,但有两点是非常一致的,第一是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都具备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以外,还具有一般食品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第三功能,即含有功能组分、具有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康复的功能;第二是功能食品的定位是含有功能组分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而不是以医疗为目的的药品。“功能食品”在我国学术界称为“功能食品”,而企业界则通称为“保健食品”。近年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迅速,但喜中有忧,在其定位应用和发展方向上还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违背功能食品的“定位”,在邪路上“一路狂奔”,其具体表现是,采用非传统食品形态即仿药品的片剂胶囊形态,价位定的奇高,并片面夸大产品功效,其标注和产品定位本来是“功能食品”(保健食品),却浮夸成能治疗慢性病、甚至能治多种疾病的“药品”,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哄骗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高价购买其保健品,这种“错位的应用”即欺骗误导了消费者,又浪费大量宝贵的(功能组分)社会资源,这部份资源如正确的用于提前预防、促进健康或配合康复治疗,则其功效会成倍的提高。

二是普通食品的功能食品化和功能食品的多样化是功能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总观我国功能食品(建议我国将“保健食品”更名为“功能食品”,一是“保健食品”的名誉已被部分企业给“毁”了,二是“功能食品”的名称在我国学术界和国际上通用,三是“功能食品”的名称比“保健食品”更能准确的反应其本质特征)市场,保健品市场非常“热闹”,而食品形态的功能食品还没形成市场,显得出奇的“冷清”。目前以普通食品、特别是以三餐主食食品为载体的功能食品实在是太少了,可能说寥寥无几,距一日三餐既有营养、口感又好、还能食疗养生预防保健的需求还相差太远。

目前,我国无论是传统的普通食品形态的药食两用食品,还是现代的以普通主食为载体的功能食品,基本上都是“缺位”状态;如有人想食疗预防保健,除了自己动手外没有别的办法,但由于知识门坎较高,一般人往往望而却步,就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也因为种种不方便和困难重重也不能经常制作和食用。

三、三级高质生态食品解除三大痛点 吃饭预防保健 商机涌现

作者拥有三项发明专利(还有多项技术诀窍)是构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基础、共性技术、根部技术,运用三项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集成模块化构建方法,可构建形成生态种养转一体化——开发生产高质生态食品的平台技术——[ 生态种养转一体化基础设施(专利(1)复合型土墙——冠层结构特点的半地下阴阳两面连栋日光温室)+ 生态种植技术(专利(2)生态栽培土埌 + 专利(3)多功能生态防御剂)+ 生态养殖技术(专利(2)中制备生态型有机基质~发酵生态垫料生产技术——干撒式发酵床 + 普通饲料添加5~15%微生物发酵饲料 + 专利(3)多功能生态防御剂组成部分——生防液添加饮水和环境消毒) + 食用菌生态栽培技术(专利(2)中制备生态型有机基质~生态菇渣生产技术——有益菌发酵培养料制菌包 + 液体菌种接种 + 专利(3)食用菌用多功能生态防御剂)],运用此平台技术,在生态种养转一体化基础设施——半地下阴阳两面连栋温室中,阳面安排喜温喜光需CO2的果瓜菜生态种植,阴面安排耐阴湿需氧的食用菌生态栽培,阴面也可安排避光喜氧的芽菜生态种植,阴面、阳面(适当遮阴)都可安生态养殖中小型畜禽(猪羊兔鸡鸭鹅等),形成生态种养转一体化的素荤菇相结合的高质生态食品生产体系,运用此生产体系以素荤菇组合为突出特色的食品原料,即可开发生产三级(初加工洁净食品原料、中加工方便餐饮食品、终端生态餐饮套餐标准化制作、连锁化经营)高质生态食品,三级高质生态食品有如下三大突出特点——

第一、全过程系统全面安全

一是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生产其素荤菇主要原料,均由生态种养转一体化生产基地供应,并统一应用专利技术制作的生态种植、生态养殖、菌物转化(食用菌生态栽培)生态型有机生产资料生产,生态种植过程不施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生态养殖和菌物转化不用化学药剂环境消毒,保证种养转生产全过程和种、养、菌产品全面安全。

二是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生产,由两大生产技术——“营养功能组分不丢失不变性 + 洁净生产”保证其全过程系统全面安全:首先是保证其营养功能组分不丢失、不变性,即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生产(包括初加工洁净食品原料、中加工方便餐饮主食、终端生态餐饮套餐),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流程(如胶体磨、高剪切超微细微/纳米化加工、细胞破壁加工、真空深冷冻干粉加工、自动化发酵罐有益菌发酵转化加工、临界低温贮藏、冷链配送等),保证素荤菇营养素、特别是活性酶、功能组分尽量不丢失或少丢失,保证不变性;再是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生产过程,采用国内国际通用的标准化洁净化生产技术设备,保证其生产过程“洁净”无污染。

第二、“素荤菇组合”架构方便平衡膳食

一是生态种养转一体化高质生态食品原料生产系统,保证了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素荤菇组合”基本架构。可以说生态种养转一体化生产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也是最好的“副食品”(除谷薯豆类以外的食品)生产系统,它在保证“原料”生产全面系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了“素”(水果、蔬菜、芽菜)、“荤”(畜禽肉蛋奶)、“菇”(食用菌类)组合基本架构;企业生产初期,可先在系统以外订购有机型、生态型谷类、薯类、豆类粮食原料,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合作、或企业用生态种植技术建立自己的谷薯豆类生产基地,形成完整的素荤菇组合架构。

二是三级高质生态食品(初加工态、中加工态、终端态)都以“素荤菇组合架构”组织生产,三级高质生态食品——初加工洁净食品原料组合、中加工方便餐饮主食、终端生态餐饮套餐,都含有“素荤菇组合架构”的“基因”,这样,无论是自己在家做饭——社区便利店购买、或订购快递“素荤菇组合原料”自己做饭,外出旅游、渡假、工作方便餐饮——社区便利店购买或订购快递“方便餐饮主食”,还是连锁饭店就餐或订购快递生态餐饮套餐,都能享受到“素荤菇组合”平衡膳食;一句话总结“从生态种养转一体化原料生产、到三级高质生态食品生产过程整个生产体系,“素荤菇组合架构”的传承,就基本保证了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全面的平衡膳食”。(进一步理解,请参阅作者的另一篇论文“素荤菇组合膳食——三级高质生态食的核心品质和主攻目标”)。

第三、“素荤菇组合 + 其他药食两用食材”架构 方便餐饮主食预防保健

其一、素荤菇组合中的菇类,既富有营养(高蛋白、高矿物质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味美、又含有多种功能组分(以菇类多糖为主、生物碱、萜类,甾醇类等多种功能组分集合),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非常宝贵的药食两用、预防保健食品,三级高质生态食品中菇类的“入伙”及“素荤菇组合”架构,就基本上决定了三级高质生态食品“以普通食品为载体的功能食品”、“药食两用食品”、“预防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

基二、我国药食两用食品资源丰富,国家允许使用动植物药食两用品种有77种,新资源品种14种,在“素荤菇组合”的基础上以菇类为主导 + 其他药食两用食材,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菇 + 其他药食两用食材”占三级高质生态食品总体三分之一以上,这样实施“普通餐饮主食形态的功能食品”的生产供应,普通老百姓日常餐饮食疗养生、预防保健的热切期盼和诉求就会实现。

综上所述,三级高质生态食品三大突出点应对解除老百姓吃饭三大痛点——

“全过程系统全面安全”解除“食品不安全”

“素荤菇组合架构”解除“平衡膳食难”

“素荤菇组合+其他药食两用食材架构”解除“食疗保健难”

开发建设“生态种养转一体化——三级高质生态食品”工程,“吃饭”安全——平衡——预防保健的理想和目标就能实现。

目前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实施,在中国大地上新兴的大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在这场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大潮中,牢牢把握住“大健康产业的核心和着重点将从目前的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的大趋势、大方向和重大发展机遇,以“素荤菇组合架构——三级高质生态食品”垂直整合前端——生态种养转一体化食品原料生产、中端——现代食品加工生产、终端——现代餐饮业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和服务,形成系统安全、营养平衡、食疗保健于一体的新兴大健康食品产业,可创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农工商融合新兴高质生态食品企业和企业集群,彻底改变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全面提升醒狮民众强健体魄,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作贡献。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真诚期望,这股东风来得早些、快些,来得更猛烈些…

 

 

 

作者:靳玉环   三级高质生态食品工程“梦者”+“行者”

联系电话:1583213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