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那年,有一日阳光明媚。我请朋友写了一幅字挂到书房的墙上。曰:不得贪胜。
那天以后,不远处桃园里的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过去了五个轮回。
那天以后,牛市来了,又走了。熊市来了,又走了。
那天以后,我不再执着于赢。奇怪的是,我再也没有亏过钱。
那天以后,一晃,到了今天。
1
我曾经试图认真地分辨过,青年与中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区别?
是年龄?是身体?是心态?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前不久,我找到了一个迄今为止最满意的答案: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线,是反脆弱与脆弱的区别。
这一对概念来自于我最喜欢的思想家尼古拉斯•塔勒布。大意如下:
脆弱是一种属性,它意味着事物喜欢确定性,不喜欢随机性,从随机性中受损。
反脆弱是一种属性,它意味着事物喜欢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它会从中受益。
一个最容易让人心领神会的例子是,蜡烛的火苗是脆弱的,随便一阵风就能熄灭它;但海边篝火晚会的火堆是反脆弱的,风会让它烧得更旺。
当你的心态是反脆弱的,你相信自己能够从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受益,所以你愿意去冒险,你愿意敞开怀抱去探索未知。这个时候,你就是青年。
当你的心态慢慢地变成脆弱的,你越来越喜欢确定的东西,越来越拒绝未经确定的安排和行程,这个时候,你已中年。
跟年龄无关。
2
但孔老夫子不同意,他说,中年这件事,跟年龄有关。
他曾在那段著名的,流传千年的关于人生几段论的论述中,很认真地提到了“四十不惑”这个说法。
不过据我所知,至少有两个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他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汪洋大海是无限的。不过才活了区区四十年,怎敢妄称自己不惑呢?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一天学生问他类似的问题,他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悠悠地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一语中的。
你的知识在增长没错,然而,你的无知,同样也在随着你的知识的增长而增长,而且速度更快。
就像一个人的影子,永远也追不上他本人。
再举一个投资中的例子。
金融市场的数据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叫做信噪比太低。就是说,你每得到一份信息,上帝会免费送你很多份噪音。
假设有一个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例如股价。如果你每年看一次,也许你得到的信息和噪音的比例,是1:1。
但如果每个小时就看一次,你得到的信息的确增加了,然而伴随的噪音却增加得更快。此时,你得到的信息与噪音的比例,也许是1:99。
这就是为什么缩小K线图的时间周期,并不能让你变得更会赚钱。
因为噪音的增长速度永远大于有效的信息。
因为无知的增长速度永远大于你的知识。
如果时光倒流,真想去问问孔老夫子,一个人要宣称自己不惑,得具备多大的勇气?
3
然而,也许你们都误解了他。
还记得另外一句话吗?“多则惑,少则明”。
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去问孔子,他也许两手一摊,“你想要不惑,简单啊。做减法!”
四十不惑,不是你搞清楚了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而是你让其中绝大多数问题变得不是问题。
什么叫赤子之心?
就是世界有世界的问题,但我有我的态度。
这个态度,很宝贵。
4
这个态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价值观。
我喜欢的导演徐浩峰先生说,人这种物种,天然就是焦虑的。为了对抗这种焦虑,唯有一种办法,就是立起一种价值观。
他认为,好的类型片,就需要有价值观。而中国的武侠片,大部分有的只是热闹,没有价值观。
徐先生说得多好。其实很多人的一生中,有的也只是一场热闹,而没有价值观。
没有价值观,你在人生的焦虑面前,就无还手之力。
同样,投资也需要价值观。
比如,对待投资中的净值回撤,焦虑是人之常情。
你是怎样的态度呢?
如果你认为回撤就是坏的,就是应该消灭的敌人,那么,你焦虑将永远如影随形。
美国曾有一项研究,得出一个量化结论,一个人在股市的痛苦程度,跟他看自己账户的频率成正比。看的次数越多越频繁,越痛苦。
如果你认为现在的回撤是为了将来的收益打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支出,是承担必要的风险去获取将来的收益。那么,你的焦虑将化解于无形。
这就是价值观的力量。
5
人到中年,因为现实中的焦虑越来越多,所以,价值观就显得愈加重要。
年轻时也许价值观对你还没那么重要,因为你还有过剩的荷尔蒙。
但如果中年时你还没有价值观,那么,只怕是连热闹中,也充满着焦虑。
下面这句话,也是一种价值观。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有句老话说,金融市场有胆子大的人,也有活得长的人,但是从来没有过胆子大而又活得长的人。
投资领域的长期赢家,属于克制的人。
所以,我曾经在书中写到,只有保守主义者才能活得长久。
然而,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保守,意味着他越来越喜欢和追求确定性,这是不是一种心态上的“脆弱”呢?
正是,投资催人老,小孩你别闹。
6
回到35岁那年。
“不得贪胜”这四个字语出围棋石佛李昌镐的自传。
但其实,上千年前中国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 :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不正是不得贪胜的意思吗?
看起来有点自甘落后?
请看老子先生的另外一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有点意思了。
请自体会。
如果你还看不懂?嗯,小孩你别闹。
7
35岁那年发生了什么?
在那之前,我在市场交过很多学费,也赚过一些钱。但总而言之,在轮回中起起伏伏,并不稳定。
因为太想赢。
想赢,就入了轮回。
看过长隆欢乐世界的过山车吗,那就是轮回的意思,上去了,总要下来。
所谓“反者道之动”。
当你太想要一个东西,往往会推动事情向它的反面发展。
怎么办?
有时候,问题很复杂,但答案可以很简单。
比如说,多年前,我曾提出投资领域的“冠军魔咒”现象,大意是指某一年的投资业绩冠军,往往第二年表现很差。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
如何破解“冠军魔咒”呢?
我曾在《优势投资法则》这本书中列出过详细的方法论。
但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你不做冠军不就行了?
不妨试着体会一下,不敢为天下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8
所以,35岁那年,当我把那幅字挂起来的那一天。
我告诉自己,从今往后,绝不追求什么业绩冠军,这就是破解“冠军魔咒”最好的方法。
从事物的最本质出发,构建和夯实自己的投资系统,如郭靖一般一板一眼,不求精彩纷呈,只求大巧若拙。
甚至,连“巧”这个字,你都要忘了。
巧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以戒为师才是最好的过程。
这些年来,我在量化投资的路上一路深耕,曾创造过年化91%的收益。但此后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要追求那么高的收益。
暴利是一杯毒酒啊,饮者自知。
散户才追求高收益。
专业的人,追求高的风险收益比(每承担一份风险,能带来的收益)。
更牛的人,追求的是“不入轮回”。
周期就是轮回。不入轮回,方能穿越牛熊。
我的一位老友说过一句很牛逼的话:一年翻五倍的人如过江之鲫,五年翻一倍的人却寥寥无几。
所以,长期来看,巴菲特19.7%年化收益率能称雄全球。
所以,彼得林奇29%的年化收益率,被封为全球基金之神(遗憾的是,在管理基金13年之后他就提前退休了。如果继续下去,也许这个收益率还会进一步下降)。
世界那么大,岁月那么长。却依然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明白:短期高收益与长期稳定性是互损的。
秋天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不远处桃园里的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四十岁这一天,我告诉自己,投资是人生最后一份职业,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