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章 人脑综合知觉与精神崇拜
人脑中的每一种“主映像”综合记忆,无一例外都包含着此人非理性的自然心态和自发的心理定势。如果青少年曾与他所崇拜的人生活在一起,成人后的某些无意识举手投足和心理定势就很像他大脑记忆中的所崇拜的人。狼孩以“狼妈妈”为生活依赖的“主映像”,其离开狼群之后的一举一动一定是自发地仿狼而动。
这些非理性的动机、行为或者心态,无疑是综合知觉记忆积累所酿成的自发动机取向和自发的心态表现。它可能被自觉的理性概念有意识的调控压制,无意识中很难改变。如若改变,只能依靠他们(它们)此后依赖性更强的“主映像”综合记忆来改变。
以“主映像”为核心的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代表着每个人在无意识控制下或无意志调节下的个性和本能。它也是人的本性和人格表现中的很自然、很真实、很质朴的那部分本性。
不过,现代人毕竟是有自觉概念思维和有意志控制的人,所以,反映综合知觉积累的某些自发行为又绝非本性之全部。对有意识的人来说,理性生活中的自觉概念积累包括经验总结和书本知识积累,必然要成为人的另一部分本性之构成使两者间互动。
仅仅把人的自发言行看作人的本性,而把有自觉逻辑思考的言行不看作人的本性之构成,那是西方心理学的误解。
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实验”结果是:较少接受思想启蒙教育和生活视野局限的偏远地域的人都是很质朴的人。其大脑中依靠自觉概念和自觉逻辑思维的动机表现不占主要成分;直接依靠“主映像”链接优势即依赖综合知觉的动机取向占主要成分。与此相反,受过各种思想文化教育或对自我经历常有概念总结的人,则是更多地依靠自觉概念思维形成动机的“有思想”“有头脑”的理性人。
智人的本质或本性表现,之所以相比其他人科、非人科动物们的对外表现更复杂,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两种进入人脑的生化记忆响应功能是交互作用的。智人的自觉行为动机与自发行为动机在多数情况下是相互链接响应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没有自觉阐述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应关系,没有主动探讨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形成的物质基础,更没有深入研究和寻找人脑无意识精神状态的实质根源。他的伟大的理论贡献是充分展示了人的“无意识”状态的客观性。
(2008年加注:人脑功能遗传自远古遗传到现代,其综合知觉积累的对外响应状态始终没有改变它不依赖艰苦思考的直觉对外表现。它的简单而自发逻辑适应了一部分人在多数情况下的一种轻松随意的幸福体验。换句话说,那是无自我意志力干预的脑神经介质运动的自由、自然、轻松、任性、习惯性地对外响应。)
(2008年加注:是的,哲学很理解在人所立足立世的社会,凡需要意志力来完成的事业也意味着大脑要经历痛苦历练。人的最苦,不是肉体的苦,而是心灵的苦。解不开的各种疑难和内心痛楚或要用意志力来扛住,或需要替代的精神寄托来摆脱。)
(2008年加注:为什么人的坚强意志的磨练必须是人脑自觉概念积累达到丰富和发达的“后天”成果?其中所寓含的是一个简单得令人吃惊、令人恍然大悟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可以共享的真理被阐述在其后章节。假设人脑只有单一的综合知觉积累,其结果是:所有人都不具备坚强意志表现,而只有随性随意和放纵。)
人们所熟悉的社会和生活“主映像”不仅能帮助人脑链接记忆,同时,在记忆链接补充中还能促成有意识的人形成文化心理定势。正如那些宗教迷信很深的人,因为有神化的佛祖形象常在心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得归因的残缺记忆,包括幻觉、梦境,在他们大脑里均可借助神通广大和无所不在的神佛形象形成有自觉归因有自我意识的综合记忆。此类人群从来没有心理疾病,但要警惕会丧失科学头脑。离开了“神佛”保佑,他们连自信心也没有。
几乎是同理,迷信“宿命”“天意”和“算卦”的人,也是依赖“主映像”之归因来支撑综合知觉趋于稳定的非理性心理调适和追求。既然不相信科学理论或因人际关系难测、人生命运跌宕和人生机遇难料而丧失了理性判断的自信心,那就自然而然会把命运交给“卜算大仙”来裁定。恰恰“大仙们”也无一不是在自发利用人脑所依赖的“主映像”记忆的链接优势来给“求签算卦”的人之内心所深藏的恐惧、困惑和希望一种能自我链接、自我补充、自我完形的释因。应该指出:迷信“卜算大仙”的人,均是在为自己不稳定的综合知觉和难以排遣的内心忐忑之“心病”寻访另类心理医生。
如今,不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深圳(注:此处观察记录是2002年),都可见到一些商家门厅内供奉着“财神爷”。这种供奉,对于迷信“财神爷”的商家来说,同样是一种祈求好运、畏惧风险、害怕不测的的表现,是科学信仰之外的信念。当然,从客观效果上看,那些没有自信心的商人,却在其风险决策时依靠给财神添加两柱“高香”的信念和精神寄托,坚定起决策信心、消除了内心的恐惧;忐忑的风险生活依靠供奉“财神”来安抚和撑住心态不稳。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出现一种“时髦”,但见现代都市中的出租司机个个都把毛主席像挂在驾驶座位右前方。问起那是何种信仰?答曰:“保平安!” 又是一种“神”的信仰在为那些生活在风险旅途上的人,时时刻刻支撑着一种良好而稳定的工作心态。交警部门是否统计过,信者,挂与不挂的事故发生率显著不同?
在研究意识产生和意识形成规律上,西方实验心理学家喜欢摆谱,有些原本来自生活的道理,一定要轰轰烈烈立个项目、搞个“实验”才确认其原则性和规律性。恕直言,瑞典皇家科学院与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对待全球科学成果上——包括弗洛伊德的“意识与无意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马克思(不同于黑格尔)的有关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力思辨的“对立统一”规律等原创成果的评价标准上,一直呆板、僵化、教条和固执。其实,生活就是客观的科学的不掺假的实验室,生活天天都在产生真实的科学实验成果。
比如,中国儿童迷信“孙悟空”,这一神奇的“主映像”几乎天天都会给他们带来一份好心情。每当遇到困惑时或希望得到什么时,孩子们立刻会想到“要是我能七十二变……”
于是,伴随着童年神往,那种“拔几根猴毛翻几个筋斗准能解决问题”的传奇形象便结合童年生活实际在其大脑中展开了丰富的链接补充,脑神经介质运动开始良性循环,大脑的健康发育加速了。笔者也是童年过来人,类似“实验”我不自觉体验过上千次,还需要再实验一次,瑞典科学院才能认可为科学原则和定律?
在美国及至后来也在中国,被不同时代的青少年们所宠爱的佐罗、超人、蜘蛛侠,以其惩恶扬善、快速反应、拯救危难、无所不能、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同样赢得许多青少年的敬仰,也改善了不同时代的青少年大脑中的“主映像”综合记忆链接状态。
在香港及至后来也在中国内地,有
热心塑造传奇英雄的金庸自己,他也成了传奇英雄——号曰“金大侠”。笔者少年时代没读到金庸的笔耕收获,但从影视画面中能揣摩小说的魅力,能想到那读了“金大侠”的青少年正像我们当年读过“孙大圣”一样,有时困惑低迷的脑神经因此而兴奋起来!由于成年后不再有“孙悟空”信仰,就不会有相同的感受了。
前面已经阐述过,主映像链接补充定律的自然规律,总是不可更移地驱动着人脑必须把各种感官感觉之记忆根系链接着实体主映像或熟知的实体概念,人脑才能形成健康的、正常的、稳定的综合知觉心态。因此,在科学尚未开启的蒙昧时代,由于远古人发现不了那些微粒子运动从微观领域改变人类命运的“实体映像”或“实体概念”,思维把握不了各种幸运和灾变的物质“质”的根源,所以,人们才会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上帝”在主宰我们的命运。
事实上,面对科学尚未达到揭示所有而又十分关注自身命运的人来说,不论任何时代,当其思维难以把握各种错综复杂的事物根源,当生活难以回避人生路上各种人作孽、天作孽的困苦时,很多人脑都容易避开复杂趋向简单,自觉不自觉依靠主映像链接补充定律去迷信和崇拜一种“万能”的间接实体映像。其时,即便是神灵之映像概念属于塑造,同样会赢得人脑“残缺记忆”的积极响应。
是的,人类祖先塑造的“神灵”并非真灵,是以“主映像”为核心的人脑综合知觉记忆链接机制很灵。从远古到今天,人类塑造过无数被自己顶礼膜拜的间接实体映像,而且首先崇拜的实体形象是“万能的主”,所有经常被崇拜的真假偶像的依次排序是:
崇拜“万能的主”——比如老天爷、上帝(完全虚构实体)
崇拜“神话人物”——拥有战胜一切的超人智慧和神奇功力(半真半假合一实体)
崇拜“传奇英雄”——能够战胜困难险阻的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含艺术真实)
崇拜“幸运偶像”——凭借天资和机遇成功的人(以幸运星座为实体映像归因)
崇拜“卜算大仙”——因为有人相信卜算大仙可以准确掐算命运的实体根源(信则灵)
崇拜“功勋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能驾驭自我命运的人(也是在人生进取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人)
被普通人所崇拜的一切事物映像,不论源自真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它)们没有万能便有超能,没有超能便有幸运或成功。不论“偶像崇拜”源自传统或现实,其实,都是为了综合链接脑中的“残缺记忆”,为了构建大脑健康的、正常的、稳定的综合知觉心态,都是在自发服从同一个人脑微观物质运动定律。
这时,敏锐的科学研究者就可以发现,在没有宗教传统的人群中,如果他们缺失了科学理论信念或没有唯物主义信仰,而且又处在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那么,无数人脑便会自发崇拜有超人智慧和神奇功力的神话人物,或崇拜“幸运偶像”和“卜算大仙”。
这时,敏锐的文艺评论家就可以发现,类似用文学虚构方法创作的传奇英雄和反腐英雄影视剧,就具备了相当突出和格外火爆的可令综合知觉获得愉悦享受的娱乐功能。因为,许多人脑都需要在休闲时刻让自己平日淤积的残缺记忆去感受一种有“实体映像”链接起来的归因或寄托,至少,可伴随剧情让综合知觉获得短暂的舒适链接和心态稳定的安抚享受。原来是人脑都需要维持正常的、健康的、稳定的综合知觉,为诸多影视形象赢得了火爆的文化市场。
(
(
(
所有文学艺术,无一不体现的是以某种事物形象为核心链接各种感官感觉的生动描述。换句话说,文学艺术就是展示和描绘人的各种感官感觉,而且所有感官感觉又都一样必须联系着具体事物“主映像”。确实很凑巧,文学艺术之创作规律其与以“主映像”为核心的人脑综合知觉积累的形成规律,极其相似!极其吻合!
与此对应的是,人们的艺术鉴赏力也与人脑各自的综合知觉响应条件很吻合。比如“纯音乐”又称为高雅艺术。可是,让当代青少年多数来欣赏《命运》钢琴曲,他们却很难找到感觉。
在这里,不是没有获得声音感觉,而是无法在记忆积累中使音乐的旋律能够链接并激活一种实体映像或实体概念,使大脑浮现出相关映像。因为那激越悲怆的“命运”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无关、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无关、与他们的主映像记忆积累无关。
所有听音乐的人,如果大脑不能自动链接记忆中某种可对应的事物形象并以一种可唤醒记忆的“形象感觉”来听,那么他就只是在听响声,而不是在赏音乐。通俗歌曲则不同,张惠妹那热情透亮的情歌,每一句每一声均可令青年歌迷们链接着台上张惠妹的率真表情来获得一种直接面对面的实体感觉。那热情透亮的歌声正是那个拥有率真属性的“物质”所释放的青春能量!听歌曲和看偶像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促使人脑综合知觉简单而又直接地相互链接补充。
什么叫通俗文化?它的哲学解释是:人的感官感觉可与生动的主映像简单链接响应和互为补充的一种文化。这种简单链接响应,往往不通过自觉概念和自觉逻辑思维来实现。什么叫高雅文化?其哲学解释是:需要深厚的综合知觉涵养或自觉概念自觉逻辑思维响应才能产生联想、才能把握实体概念获得精神享受的一种文化。
由此而确认,主映像链接补充定律是人脑除自觉概念和自觉逻辑思维功能以外的重要脑功能。那些被人脑综合知觉容易响应的间接实体映像包括佛祖形象、英雄形象、青春偶像全部具备通俗文化特征。所以,只要张惠妹在台上喊一声:“爱我的,请你大胆往前冲!”那种携带真情的映像感觉刺激可令千万歌迷为之欢声雷动。
社会宏观管理措施应该清醒意识到:上述适应人脑综合知觉响应条件的正确支点和平衡支点问题,是一个永远值得深入研究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传播问题,是既能确保现代人精神健康,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进步和注入时代感召力的永恒话题。但凡清醒的社会管理者不可在人脑综合知觉领域掉以轻心!
智人的综合知觉脑功能的显著特点是:避开复杂,趋向简单。不用复杂的逻辑概念而用具体事物形象或实体映像或实体概念来综合链接一切相关的感官感觉记忆,并使人脑记忆中所有零碎感觉获得物像归因。这恰恰是主映像链接补充定律的基本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