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年度拉仇恨重磅大招:有一种痛,叫做平均工资4783元!你拖后腿没?


 

企创网: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公布了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94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

如果按照上述的标准平均工资57394元合算,平均月工资线就在4783元。此大招一出,朝上静默无语,在野一片哗然,哀嚎之声响彻云霄。那么在开始今天的哭嚎之前,现在一起了解几个知识点,以免理解错误统计局眼中“平均工资”的统计标准。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首先,是关于区域差异的,毕竟我国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四亿人口,收入水平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根据统计局给出的这份数据,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平均工资收入差距并不明显。虽然东部地区毫无疑问收入最高为62875元,中部地区意外低于西部地区最低为47538元,前者竟然仅是后者的1.32倍左右,和多数人印象中的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尺度相去较远。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区域。2016年度平均工资为62875元(折合月5240元),四大区域中名列第一,领先全国平均工资57394元(折合月4783元)9.5%。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区域。2016年度平均工资为47538元(折合月3962元),四大区域中名列第四,落后全国平均工资57394元(折合月4783元)17%。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区域。2016年度平均工资为52974元(折合月4415元),四大区域中名列第二,落后全国平均工资57394元(折合月4783元)7.7%。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2016年度平均工资为49868元(折合月4156元),四大区域中名列第三,落后全国平均工资57394元(折合月4783元)13.1%。

除了众所周知的沿海较发达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跑赢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外,其余区域全部跑输。而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以来被当作全国经济较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在平均工资数值上却是仅次于东部地区,名列全国第二。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压力的东北地区,名列第三。倒是近几年名气正盛的中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反倒是居于四大区域中的末位。

个中原因,小创所能想到的,因素恐怕还是在人口数量上。虽然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经济总量并不占优,但是由于过去这些年持续的人口流出,造成类似地广人稀的形势。这样一来,在计算平均数时,得出的结果自然也相对占优。


看完了区域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看一下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异。由于中国的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收入待遇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所以上图把非私和私营两种不同的单位分列两表来展现。

先把二者统一来看,单就行业收入水平,互联网IT业和金融业依旧占据收入榜单前两位,不同的是,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层面对于金融行业的不断规范化和挤泡沫,金融行业的收入增速受到了一定影响,并且已经出现了互联网IT行业反超金融行业,成为收入最高行业的情况。

其中,非私营单位的年度平均工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IT互联网行业从2015年的112042元上升到了2016年的122478元,上升幅度为9.3%;而同期金融行业则是从2015年的114777上升到2016年的117418元,上升幅度仅为2.3%,增速差距十分明显。这也和整个2016年,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广大金融机构不断裁员的新闻报道,非常吻合。另外,2016年最令国人揪心的房地产行业,收入水平果然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2015年的60244元上升至2016年的65497元增幅为8.7%。仅以微小劣势跑输同年IT互联网行业,但却以较大优势跑赢同年金融行业。

除了历年都十分令人关注的金融业和IT业外,教育、文化、卫生这三大行业,收入增速也十分令人感到欣慰。作为和老百姓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行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终于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尤其是相比IT业、金融业受区域影响明显,绝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教育、文化、卫生显然覆盖区域更为广阔。对于很多不愿意选择一二线城市的小伙伴来说,是非常值得优先考虑的行业,未来十年前景和钱景都是非值得看好。


目前阶段,全国范围内公布平均工资的省级地区,有北京、重庆、河北、浙江、湖南、四川、山东等地。其余各省,应该也已经到了数据统计整理的最后阶段,相信很快也将发布。那么我们不妨先看看已经公布数据的几省,从中可以发现哪些问题。

毫无疑问,无论地区,无论行业,非私营单位的收入水平都要大幅领先于私营单位。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为例,2016年平均工资数据中,非私营单位为119928元,私营单位则为65881元,换算成更直观的月工资数据,非私营单位为9994元,私营单位为5490元,前者是1.82倍。北京作为一线城市,收入水平一直为全国各地所艳羡,但是依目前公布的数据,私营单位的65881元的平均工资,只是略略跑赢全国平均工资57394元,给所有对北京充满渴望的小伙伴泼了一桶冷水。从某种角度讲,更是敲响了许多有志于打算前往一线城市的小伙伴的一个警钟——一线城市的确存在少部分收入较高的行业和职位,但是更多数量的,依旧还是和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相似的中低收入职位。

但是,北京毕竟是北京,作为无数北漂人渴望实现梦想的地方,北京也展现出了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的表格数据就会发现,北京相比其他地区,有一点非常值得留意,就是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增速水平。相比2015年,非私营单位收入增速为7.7%,而私营单位收入增幅为12.3%。私营单位收入增幅超越非私营单位收入增幅,而且是大幅超越,这是表格中只此一家的。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激动和振奋的符号——决定国家命运未来走向的根基民营经济,焕发了其本来应有的光彩。

另外再看数据中的其他几省,虽然目前阶段,私营单位收入增速都还尚未超越非私营单位增速,但是不少地区的表现已经看出了一些苗头。比如浙江、山东、四川三省,私营单位的收入增速与非私营单位收入增速差距已经被追至一个百分点以内。

从本质上讲,非私营单位作为中国经济某一阶段内的特殊产物,其存在价值应是服务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并且尽可能快地完成应有的转型。作为市场经济的服务者,如果无论收入水平还是收入增速,长期超越其服务对象,毫无疑问,这样的服务者存在本身,就已经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作为对求职者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如果整个国家的氛围出现广大年轻人争相进入非私营的体制内,那么无疑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和平均工资提升同等重要的,可能是如何让人民站着就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