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诗正是出自唐代诗人罗隐之手的《蜂》。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认知里:蜜蜂能给植物授粉,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事实上,全世界所有的作物当中有近四分之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昆虫授粉,而蜜蜂无疑是授粉昆虫之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无论是苹果、草苺、桃子,还是杏仁、樱桃等等,众多作物都必须依赖蜜蜂来帮助授粉以完成从种子到果实的这一完整生命过程。
光就我国的情况而言,2013年依赖蜜蜂授粉作物的农业种植面积合计占其国内总种植面积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蜜蜂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不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蜜蜂的数量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这也是人类要发展所要付出的正常代价。
但是,大概从十年前开始,蜂群的减少速度突然出现大幅度加快,大批蜂巢的工蜂突然“失踪”,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蜂群崩坏症候群”。
更重要的是人们至今仍未能确定此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农药病原体、免疫问题、真菌感染、基因改造农作物、气候转变……无法确诊自然也无法下药。
一直有个说法是说,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将只能存活4年。爱因斯坦是否真的作过这个预言我们不清楚,但即便是他也未必能准确预知后世科技的发展。
就比如说无人机,这个与现实中蜜蜂除了都会飞以外,并没有什么共同点的新型“蜜蜂”,同样也能为作物完成授粉工作。
近日,浙江农业大学戴文胜教授就带队在浦江县留家坪香榧基地开展了一次无人机传播香榧花粉试验。
其将雄花干粉置于无人机底部以设有筛网的容器,而随着无人机飞行,气流和风力就会将雄花干粉吹散到空中最后自然飘落到雌花上,两至三个小时完成受精。
与以往的人工授粉相比,无人机授粉不仅效率更高,原料浪费少;而且其模拟自然授粉的方式更能提高香榧的品质,对树木后期长势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