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热度减退,业内普遍认为,工业无人机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极有可能会是下一个爆发市场。
但在另一个方面,现阶段的无人机进入工业应用必须经受住工业应用环境的考验,相比原先的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在技术上的要求将更上一个台阶。
而植保无人机作为最被大众看好的工业级无人机,主要得益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
植保无人机
有公开数据显示,世界航空耕地处理平均比例为17.8%。美国为50%,日本为38%,俄罗斯为38%。中国拥有约18亿亩耕地,航空处理耕地的比例仅不足2%,未来可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作为无人机领域领头羊,大疆早就开始尝试无人机的行业应用。2015年底,大疆推出了首款农业植保无人机MG-1,可以应用在农业领域,代替人工进行农作物养护药剂喷洒。
相比人工作业、传统植保机械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在效率、药效利用率、耗水、作业价格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但中国耕地破碎化程度高,不利于大规模农业发展;且植保无人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度上也远远不比不上城市;另外,目前植保无人机价格较为高昂,远超出了一般农户的承受能力。
不过随着国家发布一系列相关意见,正式将农村土地视作一种归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整块资产,单个农户持有的是部分股权,农业土地将向整块化方向发展,这大大改善了无人机植保的应用场景。
另外国家农业部在2016年开启的“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也正式开始将无人机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这将大大减轻农户的购置压力。
况且,与工业无人机制造业相比,未来更广阔的是无人机服务市场,这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千亿量级的市场。
大疆很早就开始在整条农业植保产业链上进行了布局,上游面向植保无人机企业提供无人机农业植保系统解决方案;中游形成了自己的农业植保飞行平台MG-1系列;下游和飞防植保队合作进入植保服务领域,并着手建立飞手培训体系。
这也说明大疆也认可在未来植保无人机在无人机服务市场将会迎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