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是污水深度处理中传统而有效的技术。Matilainen 等深入研究了混凝对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机理,认为对于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主要依靠电中和脱稳达到去除目的;对于难以形成絮体的小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依靠絮凝生成的金属氢氧化物絮体的吸附能力去除。表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采用混凝技术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色度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混凝技术的脱色效果较好,整体去除率在50%左右。所需混凝剂和助凝剂一般投加量约为10 mg/L,也有个别达到了100~400mg/L,造成此类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混凝剂种类、操作工艺和水质上的差异。
混凝剂种类是决定混凝效果的关键因素。铝盐和铁盐是两种研究最广泛的混凝剂,而且其中以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PACl)最为常用表1)。许多研究者对比了这两种混凝剂,有研究者认为,铁盐混凝剂的效果要优于铝盐,并且受低温影响要小。但也有观点认为,Al3+可以为某些致色物质上的发色基团提供配位空间,脱色效率较铁盐更高,并且铁盐在使用时会由于过量导致色度升高,所以优先选用铝盐。投加助凝剂可有效提高混凝剂的脱色效果,其中以活性硅藻土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是应用最广泛。前者可以增强PACl 在水中的架桥作用,后者由于带正电,可以辅助混剂电中和大部分带负电的有机物,从而起到强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