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党氏:“文武世家”的家族密码


 庞国雄 

编者按: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这是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的创办宗旨,也是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一直努力的方向!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开通近9个月来,粉丝不断增长,影响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党氏宗亲找到并加入“党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认识中华党姓。上个月,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叔侄两黄埔 一门三从军——甘肃通渭党旭涛的家族厉害了》被《华夏文明导报》记者庞国雄看到。他向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负责人要去作者党旭涛的联系方式深入采访,撰写了长篇通讯在《华夏文明导报》上刊发。全文如下:

 

党法宗先生在黄埔军校高教班时留影。


党黉先生在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时留影。

 

 

叔侄两黄埔  一门三从戎

通渭党氏:“文武世家”的家族密码

/本报记者  庞国雄

 

你五爷从台湾回来了,现在在你大伯家,赶紧去看

中午放学刚一到家,党旭涛就被母亲一把拉住,三两下给他换上了事先准备好的新衣服,然后用极快的速度给他洗了手脸。党旭涛愣了愣神,拔腿就往大伯家跑去。

大伯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有党旭涛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来不及跟众人打招呼,几步就奔到客房里。虽然从未谋面,但他知道坐在椅子上那位胖乎乎、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五爷,因此便很有礼貌地向他打招呼五爷您回来了?

五爷脸上布满了笑意,边答应边蹲下身子拉住党旭涛。“他用用双臂拥住我,接着用脸颊在我的脸上左右亲了两下。五爷念着我的名字,抓了一大把奶糖给我吃。”当旭涛回忆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五爷的口音基本未变,对以前的人事也记忆犹新。他不停地问这问那,身边的兄弟们围绕他的问题,大声地说个没完没了。

此后几天,党家每天如同过年一样,吃饺子,吃糖果。不仅如此,五爷还不时地送给小辈们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正上小学的党旭涛拿着几支形态各异的碳素笔,心想:这东西少不了要给别人炫耀。

 

物换星移,瓜瓞绵绵

 

党旭涛出生于通渭县第三铺乡,这个宁静质朴的小山村,好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自顾自般遗世独立。

据党旭涛介绍,通渭县党氏家族,相传先祖原籍为陕西宝鸡。

明末清初,时局混乱,关中大地天崩地解,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党氏先祖为躲避时乱,带领族人西越秦岭,深入陇中,在今会宁县党家岘定居下来。党家岘偏僻安静,远离时嚣,但干旱多风,土地瘠薄,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入不敷出。大约在乾隆初年,党氏族人抛弃了党家岘,一分为四,南迁至今通渭县。

在漫长的岁月中,党氏本枝日繁瓜瓞绵绵繁衍至今。目前,通渭县党氏总人数为2600多人,分别居住于平襄镇、第三铺乡、李家店乡、陇阳乡、北城乡等乡镇,其中以第三铺乡党氏家族人口最多、影响最大。

第三铺党氏家族属南岔份党氏。南岔村位于通渭温泉西2公里的缓坡沟谷地带,系温泉流域。清末至民国初年,第三铺党氏家族实力与日俱增,成为通渭县西城门外第一大户。

 

一门三从戎,叔侄两黄埔

 

第三铺党氏既出名门,风度自然不凡。民国年间,党法宗及侄子党黉先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党法宗之子党杞荫进入成都空军培训学校学习。一门三从戎,叔侄两黄埔”,这在西北军、政两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一时被传为佳话。

党法宗生于1901年,成年后参军入伍,曾在湖南陈潜部队胡文斗部下工作,后由邓宝珊保送进入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1928年毕业。党旭涛说,在长辈们的印象中,党法宗英俊清秀,正气凛然,有“北人南相”之称。

抗战初期,党法宗任邓宝珊晋、陕、绥边区部队军部留守处处长等职。1941回兰州协管军区司令部及邓的内卫工作。6月,因日机疯狂轰炸,邓宝珊夫人崔氏偕两子一女躲至兰州黄河北的防空洞中,不料防空洞被炸坍塌,母子四人遇难。此事使党法宗深怀愧疚之心,不久便借故辞职回家,卸掉戎装,创办了第三铺小学,倡导新学。

此后,邓宝珊多次邀党法宗请来兰工作,他都婉言谢绝。“土改”运动后,曾一度被捕入狱,后经田步宵县长通融,保释回家,务农维生。1959年大饥荒中饿极而终。

比党法宗小8岁的侄子党黉,七岁入私塾读书,后来考入兰州第一师范学校。1932年入黄埔军校第十期步科就读,期间,经张治中将军介绍加入国民革命党,毕业后留南京本校工作3年,与周恩来、张学师(张学良之弟)关系甚密。1928年被分配在第二师补充团当了见习官。

“八一三”日寇大举进犯上海,党黉所在师团被调上海参战,他觉得报效祖国的时机已到,决心将一腔热血洒在与日寇激战之疆场。到上海后,立即投入到港湾战斗,同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后负伤回到兰州。

1937年秋,西北行署司令长官兼西安黄埔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主任胡宗南来兰,召见了黄埔军校在兰学员。经过谈话后,同意调党黉到西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此后历任甘肃省师官区军官队队长,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即西安分校)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期队长、副大队长,汉中青年营大队副,陇南分署政工处副处长,武、固、礼、岷四县边区游击司令,119军军部第二科科长等职。

1949年底,党黉所在的119军全部起义,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三军,党黉担任第二科科长,中校军衔。1950,党黉历史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坐牢达12年之久,1976年平反。晚年被聘请为政协通渭县委员会委员。

党法宗之子党杞荫生于1918年,早年曾在陇西师范、成都飞行学校学习,后加入国民革命军空军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参加过淞沪会战等特大战役,亲临一线,赴汤蹈火,浴血抗倭,军功显著。1947年随军赴台。

世事的变幻,夺不走人情的冷暖。1987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19884月,党杞荫与家里取得联系。次年5月回大陆探亲,论辈分给所有家亲以资助。

 

耕读传家,泽被后世

 

《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在历史的滚滚大潮中,能持续数百年的文化世家少之又少,但通渭党氏却是个例外。

党旭涛告诉记者,因历史原因,通渭党氏的故有的家风和家训在解放初期被付之一炬,但这种传统的治家理念代传不息。基本家训是: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霄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据清光绪十九年《通渭县新志》党呈祥传记载:光绪年间,党呈祥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替弟远服军役,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考中举人,主讲寿名书院,著有《训蒙编》、《六经臆解》等书。党逢祥也学习刻苦用功,光绪年间被纳为贡生。

另外,党法宗、党黉、党杞荫三人也皆为军中“儒将”,将星闪烁的背后,又酷爱诗书艺术。党法宗擅于书法,笔法轻灵潇洒,结字活泛有度;党黉书法笔力苍劲,意境朴拙。晚年作品无拘无束,滞涩老辣,也是他半生戎马倥偬、半生牢狱经历的生活写照。

晚年的党黉在第三铺乡柳树湾村务农维生,“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在田园生活的抚慰下,返璞归真。

写字是大爷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那时候,我们每家人都很穷,连一张写字用的桌子都没有,大爷就把一个装面用的柜子当成桌子。有时候也支好炕桌,站在地下写。毛笔是从当地小卖铺买来的,也有刻了狼毫羊毫字样的,但都不是很好,大大小小的很多支,插在一只罐头瓶中。墨以学生写大楷的那种小玻璃瓶墨汁为主,有时候也用大瓶的,亏得那时的物品质量还比较好。一得阁墨汁偶尔也有,但总是舍不得用。纸则比较杂,前来写字的人自己都带,有时候遇到包宣纸用过的毛边纸、粗麻纸等,大爷就整理好,给自己的侄子侄孙们写。”党旭涛回忆道。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党黉的视力和听力都急剧衰退,但仍念念不忘让后辈们多读书习字。我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要冲着他大声地喊‘大爷’他才会注意到我。他听到喊叫,就弯下身子抚摸我的头,并用眯缝的眼睛仔细疼爱地看我的脸。有时候,他会把我连同拐杖一起揽入怀中,用一只手轻轻拍着我的背,口里喃喃地说:乖仔,要好好念书啊!’”多年以后,当党旭涛回忆起这一幕时,依然感伤不已。

党黉不仅劝诫后辈要多读书,还叮嘱他们不要耽误农事。他经常说,社会再发展,科技再进步,人总是要吃饭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官做,也可以没有钱花,但不能没有饭吃。他留给子侄的好多书法作品中,大都会见到这个字,可见他的农本情结。同时,他认为单纯务农,不染他事,这也是很好的处世之道。好几次,他吟诵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讲解一个人置身于田园畎亩的无穷乐趣。那时间,尽管我对世事和古文的理解都很模糊,但这些细节还是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以致于后来对我人生观和文学爱好的形成受用很大。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农忙时耕田种地,获取生活资料;农闲时读书写字,获取精神养料。通渭党氏将这一“家族密码”融入家风建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引领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

 

推荐阅读: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拽住家亲不让走 ——河南党氏宗亲联谊会春季访亲纪实

厉害!有10万+的人听了这首写给党家人的歌

喜欢音乐,自学成才——这位党家大叔跨界写歌火了!

党氏名人|党中勤:响彻全国的名中医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的带头人

超级好听!党中辉原创励志歌曲《山顶上》网上火了!

党氏英才|党中奎将军:心系家族重亲情 千里乡愁献墨宝

“党氏姐妹花”青年歌手党中华党中辉的宣传视频美爆了!

韩城党家村,你早晚得来——两部韩城党家村电视宣传片火了

 

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dangshijiazubao),中华党氏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党姓文化历史的挖掘与传承。关注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党氏各种活动信息早知道。投稿请发至《党氏家族报》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如果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

跟着新父母,学做好父母——新父母在线公众号为阅读量8500万+的搜狐自媒体人孤烟直(党家人)创办,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教育公众号!帮助年轻父母解决亲子教育问题!投稿、合作请加微信d15391559533。点击下面图片识别二维码免费订阅后可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