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封三僚曾氏正月十一申时花灯节


 

 

     皇封三僚曾氏正月十一申时花灯节

 

      每年的正月十一月是三僚的花灯节,在三僚俗称进灯。是三僚曾氏独有的节日。其他姓氏也没有。说起三僚村的花灯节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缘故。

      这里就要从三僚的风水说起,风水鼻祖杨筠自黄巢之乱,携带风水秘籍由皇宫云游到赣南地区。

       在赣南地区收了曾文辿(也就是三僚曾氏的开山祖)和廖金精(三僚廖氏开山祖)为徒。携弟子曾文辿、廖金精云游至此,被三僚村的风水所吸引,杨救贫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为自己找一块吉壤定居。

        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告诉师父杨筠松说:“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子孙可世代为官”。杨筠松过去一看,果然是个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有一颗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

          在他眼里此地更是一个堪舆人世居之地,于是他告诉曾文辿:“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子孙代代为仙客”。于是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一起,在盆地的中间搭茅棚居住,古时把茅棚称为“寮”,于是人们把这里称作“三寮”,后来又改为现在的名字三僚。

       后来曾文辿全家从于都迁往三僚定居,杨筠松特地为徒弟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钤记流传至今:

  僚溪三水不易观,四畔好山峦;

  甲上罗经山顶起,西北帘幕应;

  南方天马水流动,仙客拜朝中;

  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职旺;

 今卜此地为尔居,代代拜皇都;

 初代钱粮不兴大,只因丑戌相刑害;

 中年富贵发如雷,甲木水栽培;

 兔马生人多富贵,犬子居翰位;

 今钳此记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职显。

         杨筠松师徒选中这块“宝地”侨居二十多年,他们授徒传业,开创了中国南方风水文化之先河,杨筠松先生后被海内外堪舆界尊为祖师。三僚村的曾、廖两姓村民,自祖上曾文讪、廖金精师承杨公之术后,家承代代相传不绝,历朝国师辈出,(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各朝千多年,约出国师24位,明师72位,其中白衣承昭,由皇帝直接封为钦天监博士者有36人,更有数以万计的杨公弟子从此走向世界。

       从此杨公风水学术从皇帝的帝王之术到民间,由三僚传播到世界各地。弘扬海内外。也就是今天大家所听到的,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

       明朝永乐年间,三僚风水师曾邦旻字寅甫,号罗山,明代三僚人,明嘉靖十五年丙申岁(1536),奉诏入京,为万历皇帝相造寿宫定陵,九年功成,授钦天监博士,进阶正七品。

 

        曾邦旻相造定陵有功,万历皇帝赐官、金银财宝与曾邦旻。皇帝的心意我领了。我一介先生云游四海,造福万民,我还是要先回家乡。

        

        于是万历皇帝就赏赐曾邦旻三样东西一盏花灯一块石碑、一块圣旨牌匾,规定三僚曾氏每年的正月十一为花灯节以纪念。石碑内容为皇帝亲笔所写立在村口,内容为:“见官要迎,见官要接。骑马要下马,坐轿要下轿,步行入村,一个不迎一个不接,先斩后揍”。

        万历皇帝赠邦旻南归圣旨匾文为:“江西曾氏子,学识谁能比,腹隐青囊经,眼明雌石鲤,呼山山即应,喝水水旋止,事成伟矣哉,功亦在乎耳,别无赠归南,斯言作表记。” 

三僚的花灯节就是这个历史缘故。此明朝至今。

本文由三僚杨公风水学院风水师曾凡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