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现代医学模式


 认识现代医学模式

喻建国

《黄帝内经》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它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大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最大的特点是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

所谓医学模式是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理论认识,是医学科学领域中,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俗称的所谓西医在以前采用的医学模式基本上是生物医学模式,它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把人看作纯生物体,运用分析实验的方法,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从而形成的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的总的观点。现代医学建筑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其已经造就的主要成就,都是运用“医学还原论”的科学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如依靠生物学手段,建立起特异性病因学;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是说“生物医学”表达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轨迹和赖以取得成就的科学方法论,概括了现代医学的总特征。

而俗称的中医所采用的则为朴素的整体医学模式,中医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它以人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为背景,用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作了广泛的讨论,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认为人体自身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形与神俱”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是其健康的保证,而这种人体自身的稳态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被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发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生物医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生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把复杂的生命现象仅仅归结为物理、化学过程是不够的,社会的、心理的因素在生命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医学的明显缺陷是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人体处于自然和社会中,因此在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时,不仅要着眼于人体自身,也需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又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情志异常。

现代医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对于自己的健康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医学模式观点来指导。就病诊断,心理调适,整体治疗,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