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把握国际竞争形势,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科学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为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智慧源泉与努力践行的坐标。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战略思想高屋建瓴,既是科学的方法论,又是适应中国经济新时代发展的实践论。有利于我们在经济工作实践中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抉择,为2018年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与工作目标。德国《明镜周刊》不久前刊文称:“中国领导人用长远眼光和大局意识,正在重新定位自己在全球的经济地位,部署新的经济全球战略,这是中国领导人智慧的体现。”
何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坚持以“五位一体”、“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两大原则,推动我国经济在“质量、效率、动力”上三大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产业与经济发展现状,提纲挈领地提出“三个转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成为我国提升供给质量的“主战场”。有权威数据表明,2017年以来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煤炭产能6897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和46%;今年年1月份-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6%。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2017年世界500强我国企业从去年的110家上升至115家;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我国边贫地区农村共有5500多万人口脱贫。城乡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下行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外溢效果极为显现。
但是,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经济大国来说,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协调,国内企业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市场竞争低端环节,不少领域内的自主品牌竞争力仍未能与发达国家许多知名品牌相抗衡。针对这些结构上的矛盾和问题,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落子谋全局,丹心振中华。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就高质发展以八项重点工作予以描述。八条中的一、二、五条属于“改革提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破”“立”“降”上下真功夫。推动供给质量的有效提升,充分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扫清经济质量上台阶的障碍,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三、四、八条分别聚焦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为题中要义。六、七条着眼民生保障、养老、医疗、教育、住房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主线,为高质量发展夯实良好的民生基础。“高质量八条”要求,系统展示出质量、效率与动力变革内涵要素的着力点。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话说,高质量发展,它会带领中国经济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一次新的“凤凰涅槃”,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上,无论是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还是宏观效率质量,都同样会像中国速度一样,得到世界的赞誉。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紧贴各城乡区域经济、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找准制约自身经济发展问题与矛盾症结所在。发挥自身区位优势,采取“靶向定位”,出台具体措施与落实方法,把中央每项调控政策融入到各城乡区域、各行业改革工作实践中去。时刻牢记和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科学的辨证思维方式,着力强化与构建推动各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创建与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生态,使之成为实实在在、敢啃硬骨头的落实机制与工作方法,为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运行机制落地见效提供确切保障。
而今,稳中求进既是我国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和总方针,又是贯彻高质量发展思想的基本要求。“稳”的经济增速内涵关键在于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居民收入、就业与物价消费水平稳健,而不再是欠质量的数字增长。重点抓住市场供给中的新动能与需求中的新消费,为国民经济稳健运行与对人居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同时,在进出口贸易中着重对科技创新、产品品质与品牌提升等方面要素强化。“进”的层面则是“去扛杆”、防风险,始终以高质量发展思想筑牢防控金融风险大堤,使金融业在良性运行中提质增效、全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在农村“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方面上,既要向深度贫困聚焦发力,又要充分利用各县乡有利资源,以乡村文化特色为载体,产业与文化特色有机融合为支撑地进行科技创新、品质创新而铸造县乡特色品牌,提振与繁荣乡村经济;在城乡环境生态建设中,以强化污染防治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重塑各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宏观调控范式日臻成熟、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前行而迈向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高频词汇,更将成为各城乡区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词。举国上下,勠力同心,真抓实干,以新的思想、新的发展理念,全面开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确保中华经济巨轮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行稳致远,福佑中国亿万城乡百姓。(作者:欧廷君,国内知名专家、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