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现金贷平台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可谓“水深火热”,监管政策的陆续下发,让这个曾让人们认为是“暴富神话”的行业,一夜之间“安静”了下来。众多平台为了规避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纷纷选择奔赴东南亚市场,本以为能够再捞一笔,万没想到却被当地的坏账问题,逼着上演了一出《白毛女》。
在12月1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通知中称,将从牌照、利率、催收等方面,对国内现金贷平台进行全面整顿。随后银监会又印发了《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重新排查和整治小贷审批管理、经营资质、股权管理、融资端及资产端等多方面问题。监管直指现金贷,这让不少平台叫苦不已,为此,转至海外市场成为了许多平台躲避严峻形势的方向。而监管政策相对宽松的东南亚市场成为了现金贷平台的首选。
然而,令现金贷平台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东南亚市场的监管宽松,但是其市场环境并不理想,最直接的表现就在坏账率上,据悉,出海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平均在20%左右。就拿印尼来说,在当地并没有像国内一样成熟完善的风控、催收系统,借款人审核甚至只能依靠人工通过电话核实信息。因此许多现金贷平台的坏账率高达25%~30%,而催收起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因为必须找当地人组建团队,所以在这个宗教国家,一些特殊职业者的借款是没法进行催收的,还有的根本找不到借款人地址,甚至有的被“逼”急了的用户,竟然用摩托车抵债,活脱脱是一出黄世仁与杨白劳的戏码,只不过这个“喜儿”变不了白毛女。
除此之外,平台逐渐增多也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转移东南亚的现金贷平台已有近30家,而业内人士最近爆料,仅印尼做现金贷业务的和来考察打算做现金贷的企业就已经有100家左右了,其中约90%是来自中国。虽然印尼有2.65亿人口,现金贷平台缺口又十分巨大,但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逐渐变得激烈,这种情况下,平台的运营成本直线上升,当初仅需20~30元的用户成本,如今已变成最低120、最高400元,整整翻了10倍。
这对于本是奔赴海外寻求更大利益的现金贷平台来说,似乎并不明智。因为尽管印尼当地并没有明确针对现金贷的监管政策,利率限制也十分宽松,现金贷平台完全可以依据市场形势自己拟定产品利率,但严重的坏账问题仍是对平台的盈利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印尼当地的监管部门似乎也意识到了现金贷市场的混乱,有意制定小贷方面的确切政策。对于现在这种复杂形势,有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已经表示要撤出海外市场了。
实际上,现金贷平台远赴海外,或许是能赚到比国内更高的利润,但是面对的却是没有国内规范的市场,所以与其冒着亏本的风险远赴东南亚,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国内进行整改,不但能够让平台的相关能力得到提升,对平台未来的长远发展也有好处。所以说,面对监管,现金贷平台想到的不应该是逃避,而是积极配合、努力改变,只有如此,现金贷平台以及现金贷这个行业才能够走上规范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