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熟悉=美(29)


三、艺术风格的起源

 

    我们知道,决定艺术品风格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前人对此已说了许多,我在这里就不去重复了。我这里只着重强调一个易被一般人忽视的因素,即:偶然性因素对艺术风格的起源产生的巨大影响。

什么是偶然性因素呢?让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某个原始部落中的一位颇具艺术天才的“画家”,在和同伙外出狩猎的途中,偶然发现了密林中的一个池塘。他们围着这个池塘转了一圈,并仔细观察后回到了部落。于是,那个天才的“画家”凭着记忆画出了如下一幅图画来表示“林中的池塘”

 

图中的实线方框为池塘(虚线为移动的观察路线)

 

    他的这幅作品得到了同伴们的认可,获得了成功,于是,不仅他自己今后仍用同样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而且该部落中的其他“画家”以及后继的所有“画家”们也都沿用他的这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以至最后,他的这种表现方式成为习惯的定式,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移动散点透视”的写意风格(如中国的绘画)。

    好了,现在我们再假设有另一个原始部落中的人,他们碰巧也发现了这同一个“林中的池塘”。很偶然地,他们是从另一个方向接近这个池塘的。并且,他们并没能走到这个池塘边上来,而只是站在一座小山崖顶上远远地看到了这个池塘。同样,回到部落后,他们中的一位艺术天才画出了如下一幅表示“林中的池塘”的图画:

 

 

 

 

 

 

 

 

 

 

 

 

 

 

 

 


 

图中的实线方框为池塘(箭头为固定的观察方向)

 

    他的这幅作品同样得到了同伴及部落中人的赞赏,获得了成功。于是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他的这种表现方式最终也作为一种固定的风格而流传下去,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固定焦点透视”的写实风格(如欧洲的绘画)。

    当然,以上所述纯属假设,并不一定就符合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某个相对独立生活的人群(如某个民族),他们会形成怎样的艺术风格及艺术趣味,往往取决于该人群中第一个成功的艺术天才最初所偶然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怎样的。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当这个艺术天才或有意或无意而犯了一些“错误”时,他的这个偶然“错误”往往也会作为他艺术风格的一部分而必然地流传下去。比如,在古埃及的绘画中,人物形象都是躯干正面描绘而头部侧面描绘,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显得有些不谐调。之所以如此,我猜测,多半是因为古埃及的第一个天才画家当初画第一个人物时就是这么画的(不管他是出于何种原因,或者干脆就是没画好)。

    最后,简单谈谈美学史上两个与艺术起源有关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到底是审美能力先起源还是艺术先起源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就天然美来说,还是就人工美来说,显然都应该是审美能力起源在先(说得绝对点,动物都具备原始的审美能力),而艺术起源在后。但有一种特殊情况例外,即,正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法也能在人的大脑潜意识中形成“定式”,而这种“定式”也能给特定的人带来特定的审美快感。就这种特定的定式所带来的特定的快感来说,则显然应该是艺术起源在先,而审美能力起源在后了。另一个问题是:到底是写实模仿风格的艺术先起源,还是几何装饰风格的艺术先起源?我认为,这也完全取决于偶然的因素,由于写实风格的艺术可以靠陌生加熟悉使人产生美感;而几何风格的艺术可以靠简单的数学关系使人产生美感;因此两者都能各自独立产生,并不存在谁必然产生在前、谁必然产生在后的“规律”。我们最多只能说,对某个生活在特种环境中的民族来说,写实风格的艺术先独立起源的概率要大些;而对生活在另一种环境中的民族来说,则是几何风格的艺术先独立起源的概率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