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直白与含蓄
以上我们所讨论的“现实与浪漫”、“简约与繁复”的风格,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相对独立的文化社会中都普遍存在的。除此之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社会之间,在艺术风格上还会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如:东方人较含蓄,有话不直说,总是拐弯抹角,话里有话;而西方人总是较直白,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绕来绕去。这样,表现东方人社会生活的艺术品就自然带有含蓄的风格;而表现西方人社会生活的艺术品就自然带有直白的风格。拿小说来说,东方人看含蓄的作品不仅能看懂,能领会,而且觉得非常熟悉;而西方人看直白的作品,也是如此。若反过来,让西方人看东方人写的非常含蓄的作品,他们就会觉得过于陌生,甚至看不懂;而若让东方人看西方人写的非常直白的作品,东方人也会觉得过于陌生,即使能看懂也会觉得没味道。拿《红楼梦》来作例子,中国人可以看得如痴如醉,而西方人却觉得看不大明白。比如说,《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讥剌薛宝钗的场面,林黛玉那些话里有话的讽刺,西方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容易看明白的。
直白与含蓄不仅影响到艺术品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而且也影响到艺术品的表现方式。仍拿小说作例子,中国的小说大多用行动、外貌、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去刻画人物性格,很少直接用大段的直白的心理描写;而西方的小说恰恰相反,常常用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独白)去刻画人物性格,而较少用相对含蓄的行动、外貌、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在绘画方面也是如此,西方画较直白(焦点透视也适合表达直白),而东方画较含蓄(散点透视也适合表达含蓄)。
当然,艺术的创作风格和观者的欣赏习惯(审美口味)是相互影响的,也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的。面对喜欢含蓄作品的观众,东方的艺术家会更努力去创作含蓄的作品;而面对喜欢直白的观众,西方的艺术家会更努力去创作直白的作品。同样,长期看惯了含蓄作品的观众,会越来越喜欢含蓄作品;而长期看惯了直白作品的观众,也会越来越喜欢直白的作品。
另外,若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艺术风格之间有没有优势、高下之分呢?正像一件东西是不是艺术品将因人、因时而异一样;某种艺术风格的优劣、高下也是因人因时而异的。拿因时而异的情况来说,对于那些已看腻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观众,显然浪漫主义的作品将大受欢迎,因为它更陌生;拿因人而异的情况来说,在具浪漫气质的欣赏者们(如毛泽东)看来,显然,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要比杜甫的现实主义诗篇更高一筹,因为它更熟悉。